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请以“          ,我心中的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要鲜明;③要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④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答案:
参考例文 书是我心中的阳光 书是我心中的阳光,从邂逅它,我的生活就变得精彩灿烂。 清晨,温润的霞光把黑暗驱逐,拉开了又一日的序幕。鹰击长空,是因为阳光激发起了对蓝天白云的向往;鱼翔浅底,是因为阳光支持着追逐自由的信念。他们怀着一个相同的信念——阳光。 太阳日复一日地把光辉泼洒向大地,照亮世界,怜爱草木。有一缕最特别的阳光可以照进人们的心中,这缕阳光或许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一样,可以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也可以是一个感动的瞬间,还可以是某样物品。 对于我来说,心中的阳光就是书!黄昏,夕阳透过窗子照到书柜的玻璃上,折射出一块块金色的光芒。金灿灿的阳光如精灵般在书间跳跃着,伴随着轻快的步伐,舒展着优美的舞姿。书,是时光的缩影,是思潮的记录,是美的盛会。翻开一本书,打开的便是一个世界,亦或是朝代的兴衰,亦或是奇妙的历险,亦或是校园的一片剪影,亦或是浩瀚的宇宙与神秘的时间。 刚上小学,我的房间就添置了一个大大的书柜,书也随之多了起来。先是最基本的《十万个为什么》、《世界大观》、《宇宙之谜》等科普书,它们带领我首次领略了知识海洋的浩瀚与博大,坚定了心中对未知的渴望与探寻,引领着我一步一步的走向书海的深处。到了初中,书籍的类型也渐渐从科普、作文、故事之类的转变成古今中外的诗词、散文、小说、史书。吟诵李煜的《相见欢》,感受他当时的孤寂;品读叶圣陶的散文,一遍遍地体会那种纯美;阅读外国的推理小说,进行着对良知的审问,对人性的深思;还有各种史书,坐看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思索唐太宗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书,是我心中的阳光!它陪我走过了十几个春秋,书上有些褪色的随笔见证着我的努力,我的成长。 书是我心中的阳光,让我学会面对生活,学会经历,学会感悟,学会做人。书,是我人生的阳光。 【解析】该作文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难度不大,学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容易打开思路,写作方向可大可小,可以从身边事写起,也可跨越时空,使用一些夸张或者联想手法,写一些离我们生活较远的事件。题目中的“阳光”一词,应该选用它的比喻义:让人温暖的人和事,而不宜写它的原义,写作时,应该注意这一点。作文的写作要求比较宽泛,只要围绕阳光来写即可,写作自由度较大,但本作文也有一个写作要求:不得围绕阳光空发议论,我们写作文时要注意这一点。 点睛:作文时,可以加适当的创新形式,比如加一个与主题相关的题记.也可以使用几个小标题,串联起自己选择的几个素材,使文章层次清晰,也很好。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希特勒的橡树要不要砍掉

石嘉

⑴在波兰小镇亚斯沃,最近发生了一条新闻。

⑵1942年4月,希特勒在他53岁生日时,把一棵橡树苗装在一个用纳粹旗帜包裹的盒子里运抵该镇,作为礼物。当时的纳粹占领当局为栽种树苗举行了盛大的仪式,两年后,纳粹军队在苏联红军的进攻下败退,离开时对该镇进行了清洗,但这棵橡树躲过了灾难并幸存至今。如今,它枝繁叶茂,高达12米。

⑶亚斯沃镇政府考虑砍掉它,以消除该镇与希特勒的任何联系。但镇政府的拔树计划引发了争议,部分居民认为这棵橡树没有伤害任何人,也没有犯下任何罪行,因此请求当局保留这棵树。

⑷亚斯沃镇政府的做法恐怕是大多数政府的考虑。波兰在二战期间饱受纳粹德国的蹂躏,从民族感情上讲,让一棵希特勒赠送的橡树活着,无异于在伤口上撒盐。或者把它砍掉,或者将它陈列在博物馆里警示后人,这是通常的做法。但问题在于,砍掉这棵树,是不是就能砍掉亚斯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悲痛记忆,是不是就能够让亚斯沃人从此走出希特勒的阴影?

⑸处理历史遗产是一件有技巧的工作。它处理的不仅仅是一棵树、一座墙或者一座房子,它是在历史和现实之间给当今的社会寻找一个定位。换句话说,处理历史遗产就是对现实的定位。尤其是对于战争中受伤害的民族来说,战争的历史遗产常常会勾起仇恨。要让民族心理走出这种仇恨,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历史遗产统统消灭。毕竟这些遗产作为细节,是每一个民族成长的一部分。

⑹更多的时候,对于负面历史遗产的保存和妥善处理,更可以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将负面的历史也作为国家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存放起来,比如德国在保留大量二战遗迹的同时,还在2003年决定在希特勒总理府的遗址上修筑一座犹太人纪念馆,以祭奠当年在纳粹大屠杀中不幸遇难的600万无辜犹太人。

⑺没有人会选择忘记历史,但是怎么记住历史,需要人们在坚守和宽容之间做选择。人们宽容一个战争遗迹的存在,其实正是坚守一种不能忘却的信念。因此,对于波兰的小镇来说,这棵树实际上与小镇受伤害的历史记忆联系在一起。与其砍掉,不如注明;与其遗忘,不如牢记。留住这棵树,就让更多的人能够记住这棵树背后有一段不应该发生的悲剧。

⑻波兰的命题不仅仅只困惑波兰人,其实在多数遭受战争侵害的民族,人们至今或多或少还能够在记忆深处找到这棵“希特勒的橡树”。从物质上消灭这棵树并不难,但是在心灵中给这棵树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⑵段和第⑺段都提到了波兰小镇的这棵橡树,分别有什么作用?

3.请赏析第⑷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第⑹段的观点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好好活着就是爱

①1989年3月26日凌晨,一个年轻男人躺在了山海关的铁轨上,一辆呼啸而来的火车碾轧过他的身体。那天,正好是他25岁生日。

②这个男人,就是写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这个一生都在用饱含汁液和水分的声音,呼唤生长粮食和蔬菜的诗人,用这种残酷的方式,了结了自己短短的一生。

③然而这个叫做查海生的孩子,他在另一个世界不会知道,在他生日那天早晨,母亲已经在乡下的炊烟中熬好了一锅红米粥,以这种传统的方式,向北京的儿子默默祝福。

④在冰凉的铁轨上躺着一个的生命,一个母亲的心,再也经不起。在生日那天结束自己的生命,也许,这是世界上最让一个母亲心碎的事情。在那个雨水淅沥的乡村三月,这个叫做查海生的男人的骨灰,被送回了母亲居住的乡村,就在房门前300多米的松树林边,垒起了一座土坟。

⑤从此,母亲的视线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儿子的土坟。陪同儿子入眠的,是母亲的灵魂。在20年乡下的风雨声里,母亲哭他的儿子海生,哭坏了眼睛。海生,是一个母亲在经久的岁月里,一直在唇间不停呼唤着的乳名。

⑥海生15岁便考进了北京大学,一个村子沸腾了,整个县城轰动了,母亲挨家挨户发放她深夜蒸好的白糕。这个儿子毕业以后,在北京成了一位诗人。第一次去北京,看见儿子留那么长的头发,母亲只是笑眯眯地说:“海生,去剪了吧!”母亲走的那天,这位贫困的诗人找人借了300元钱,执意揣进了母亲的包里。母亲的那个包,装了家里的50个鸡蛋,母亲在乡下为儿子养了一群小鸡。经过了几天几夜的火车颠簸,到了北京,居然一个也没有破。母亲一直把装着鸡蛋的布包搂在怀里,因为她相信,儿子每吃下一个鸡蛋,他苍白的脸色就会多一丝红润。

⑦儿子塞给她的那300元钱,听说至今还在80岁的母亲的怀里揣着。母亲说,等她去世以后,用儿子的这300元钱送她上路,就够了。

⑧海子自杀后,很多人惊呼,这是一颗彗星的陨落。更有人叹息,他的诗歌是惊雷。然而,在母亲的眼睛里,根本没有彗星,只有连着她心房的一个生命;更没有惊雷的声音在母亲的耳畔响起,在母亲耳畔响起的,只有一个孩子在梦呓里的啼哭。一个国家,可以失去一位诗人;而一个母亲,根本不能失去孩子。海子,他把最悲痛的一首诗,没有写进他歌颂的土地里,而是嵌进了一个母亲疼痛的血脉里、心房中

⑨所以,我总觉得,在春天里怀念这样一位诗人,其实对母亲来说,更像一种剜肉剔骨的酷刑。浩瀚无际的天空对广袤无垠的大地,如何表达深沉的爱意与温柔的呢喃?我以为,那是密集的、轻盈的雨水与雨丝。那么,一个孩子对母亲如何表达最深的爱呢?

⑩我想,答案只有一个:好好活着,就是对母亲的爱。再没有比健康美好的生命,让孕育了生命的母亲更幸福的了。

1.请给第④段加点的词语注音。

(1)腥(        )(2)碾(        )

2.从全文看,第①段运用了什么记叙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⑧段加点的词语很有表现力,请作赏析

海子,他把最悲痛的一首诗,没有写进他歌颂的土地里,而是嵌进了一个母亲疼痛的血脉里、心房中。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用一句话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李牧居雁门

李牧者,赵北边良将也。常居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为士卒费。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①彀者:善于射箭的人。②襜褴(chānlán):部族名,在代地北面。③东胡:部族名,在匈奴之东,故称“东胡”。④林胡:部族名。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击数牛飨士 (2)赵王乃复强起使兵  (3)李牧多为奇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北边良将也           辍耕垄上

B. 敢奉令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入见

C. 边士日得赏赐不用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守之

D. 数千人委之             以是人多书假余

3.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限3处)。

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1)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2)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南方网讯 1月21日】①在南方网2017年广东省两会全媒体访谈现场,广东省多位人大代表纷纷献计献策。②2015年《国务院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③但是,当前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存在很多问题。④各试点县市标准不统一,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及标准保障,评估机构没有实现专业化,评估草率,发放程序过于简单。⑤同时,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上报流程不清晰、评估不明朗,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加快解决进程。

⑥人大代表建议,首先要评估先行,建立“两权”价值评估的专业化服务机制,是为了更好地评估农地价值及贷款农户信用。⑦各地应引进具备【甲】        (资本/资质/资产)条件的资信评估机构,做好专业的评估工作,减少违约风险。⑧其次,建立农户信用【乙】       (档案/方案/预案),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⑨收集农户信用数据、简化贷款程序等措施,广大农户的信用意识普遍增强。⑩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请为本则新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2.请根据文意,为【甲】【乙】两处从括号内备选词语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词语。

【甲】                  【乙】              

3.文中第⑤句和第⑨句都是病句,请写出你的修改意见。

(1)第⑤句:     (2)第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