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李牧居雁门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①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②,破东胡③,降林胡④,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①彀者:善于射箭的人。②襜褴(chānlán):部族名,在代地北面。③东胡:部族名,在匈奴之东,故称“东胡”。④林胡:部族名。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日击数牛飨士 (2)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 (3)李牧多为奇陈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赵之北边良将也 辍耕之垄上
B. 乃敢奉令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C.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D. 以数千人委之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限3处)。
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1)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2)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答案:
1.(1)每天(2)带领,率领(3)同“阵”,阵势,阵列
2.D
3.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
4.(1)即使是赵国边关的士兵也以为自己的将领胆怯。(2)李牧闭门不出,坚持称自己有病在身。
【解析】选自《李牧居雁门》 作者:不详 年代:战国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陈”在这里是通假字,必须先点明通哪一个字然后再解释,这样答案才完整。
2.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D项的两个“以”都是“把”的意思;A:结构助词,的;动词,往、到。B:竟然;于是,就。D:表转折;表顺承。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就严谨地举烽火报警,战士们随即进入营垒防守,不敢应战。可以根据句意进行停顿。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朗读节奏的掌握能力。朗读节奏的划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
4.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虽”“以为”“固”是重点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