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节选自《孙子军争篇》)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公将之   ____________    (2) 望其旗____________

(3)三军可夺  __________     (4)朝气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

(1)彼竭我盈,故克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的中心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均用句中原文回答)

4.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答案:
1.驱车(追赶)倒下士气锐利(饱满) 2.他们的勇气消失了而我军的士气正旺,所以战胜了齐军。不要去攻击阵容整齐的敌人,这就是治理军队的变化啊。(意思对即可) 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4.第一问答案要点: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军事上要后发制人;第二问答案要点:(1)无论干什么事要善于分析;(2)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3)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等等。 【解析】【甲】选自《左传》 作者:左丘明 年代:春秋 【乙】选自《孙子•军争篇》 作者:孙武 年代:春秋 【乙文译文】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挫败它的士气;对于敌人将领,可以动摇 他的意志。因此,初战时,部队士气高昂;经过一段时间后则逐渐懈怠;到战斗后期,士气就衰竭了。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开敌人士气旺盛的时候,而选择在对方士气低落、衰竭时进攻,这是掌握士气的方法。用我方的严整有序,对付敌方的混乱无序;以我方的沉着冷静,对付敌方的躁动不安,这是掌握军队心理的方法。用我方的靠近战地,等待敌人的远道而来;用我军的安逸从容,对付敌军的疲劳仓促;用我军的粮饷充足,对付敌军的饥饿不堪,这是把握军队战斗力的用兵方法。不要去截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不要去攻打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人,这 是掌握机变的用兵方法。 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注意“锐”是“锐利、饱满”的意思。 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竭”是消失的意思,“盈”是满的意思,“勿”是不要的意思,“堂堂之阵”意思是阵容整齐的敌人。 点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仔细阅读【甲】文的最后一段议论可以知道,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乙】的中心句是: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拓展能力。仔细阅读两篇文章,其相同观点是: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军事上要后发制人。联系生活的实际来谈借鉴意义,如无论干什么事要善于分析;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等等。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