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虞公拒谏

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   )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献公许之。

虞公滥③于宝与马,而欲许之。宫之奇谏曰:“不可许也。虞之与虢也,若车之有辅也。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夫虢(   )不亡也,恃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若假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奈何其假道之道也!”

虞公弗听(   )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还,反攻虞,又克之。

(节选自《吕氏春秋 权勋》)

【注】①虞、虢(ɡuó):周代国名。②垂棘、屈产:古地名,在今山西,分别以产玉石和马著名。③滥:贪求。④辅:车子两旁夹车的木。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       意将隧入攻其后也

B. 戍死者固十六七             则虢朝亡虞夕从之矣

C. 奈何其假道之道               奈何忧其坏

D. 受地先王                   虞公滥宝与马

2.文中括号内应填入三字,依次是(    )

A. 以  之  而    B. 而  之  乃

C. 以  其  乃    D. 而  其  而

3.虞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C 2.A 3.目光短浅、贪财重利、不听劝谏导致国家灭亡的国君。 【解析】 1.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C项的两个“奈何”都是“怎么”的意思。A:用;表示目的,来。B:表示转折;表示顺承。D:介词,从;对于。 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正确使用介词和连词的能力。“赂虞公”在这里表示“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的目的,所以要填“以”字;“夫虢不亡也”是一个省略句,应补充上“之”字;“虞公弗听假之道”意思是虞公不听从宫之奇的劝谏而借道给晋献公,表示转折,所以应补充上“而”字。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从“虞公于宝与马”可见虞公贪图财物,目光短浅;从“虞公弗听假之道”可见他不听劝谏。
推荐试题



班上将开展一次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按要求完成任务。

 【积累诗词】

请从下图九个字中识别一句五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写出这句诗的后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探究美德】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说说“仁”的美德体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一:重庆市荣昌县村妇龙再平细心照顾瘫痪养母9年,为母亲洗尿布,喂饭。为了

照顾老人的饮食,她精心烹制一道道家常菜;为了照顾老人的口味,她9年不沾辣味。近日

被评为街道“孝道之星”,获得了“重庆好人”的候选资格。 

材料二:3月15日傍晚,春寒料峭,细雨蒙蒙,易俗河派出所辅警李文看到一位拄着

拐杖的老人在派出所院子里徘徊,于是赶紧上前询问老人有什么事。原来,这位老人是迷路

了,可是老人一直说不清楚自己家到底住在哪里,浓浓的口音也让李文无法准确的了解她家

人的信息。这时,另一位民警记起,似乎有同事送过老人回家,老人大概住在云龙中学那一

块。于是,李文驾着警车带着老人来到云龙中学附近,挨家挨户地问,看是否有人认识这位

老人。最终,李文将九十高龄的老人送回家中。

材料三:1969年袁隆平种植的杂交水稻试验田,正接受有关专家的验收。由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还处在开始阶段,试验田的产量还不理想。一位植物遗传学老教授用拐杖指着试验田不屑地说:“水稻是自花传粉,杂交无优势。袁隆平搞杂交水稻试验,是对植物遗传学的无知。” 袁隆平矢志不移,杂交水稻试验终于成功。后来,这位老教授因事来到杂交水稻研 究中心,袁隆平仍热情地接待了他,并真诚地对他说:“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您都是我的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彰显“仁”德】 

③根据上面材料二的内容,请你拟发一条微博(微博:指发在互联网上的短小的文章、图片),表达对辅警李文的赞美之情。(要求:用一种修辞手法,3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