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题目:你是我的一扇窗

要求:①以“你是我的一扇窗”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答案:
你是我的一扇窗 “谁在最需要的时候,轻轻拍着我肩膀;谁在最快乐的时候愿意和我分享---”歌声回荡在耳畔,蒙络摇曳。 走在田间小路上,回忆着曾经的过往:那时的天总是很蓝,我们在一起的时光总是很甜。每一次的伤心难过;每一次的悲喜交加;每一次的痛哭流涕;每一次的欢笑不语---因为有你,才会有 今天如此活泼开朗的我;因为有你,才会有今天如此开心快乐的我。你是我的一扇窗,打开我的心灵之窗,指引着我正确的方向。 坐在窗前,看繁花落叶,仍记得在这里跌倒的时候。那时我还很小,喜欢在树下玩耍,因为树下有一个石凳,坐在上面感觉到凉风吹来,听着树叶沙沙响的声音。小时候的我很调皮,总喜欢站在 石凳上面,看着大树的倒影。树影婆娑,总想去摘一片树叶,然而没有站稳,从石凳上摔了下来,只知道很痛,坐在地上哭了起来。就在这时,你忙走过来,把我扶了起来搂在怀里,说道:“摔倒了就要爬起来,即使你流多少泪,也不会很快的痊愈。”听了你的一席之话,即使我很小,不懂其中的含义,但也会明白哭再多也不会不痛。 突然之间阴天了,紧接着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还记得因为一次比赛赢得第一而欣喜若狂的样子。那次在回家的路上,我怕高兴地在雨中奔跑着,与雨玩耍、嬉戏。当你看到我这样,说道:“高兴可以,但是淋雨便不对了,会生病的。”我时刻记着这句话,因为这句话比鼓励我的话还要好,还要珍贵。 是你,我的叔叔,你是我的一扇窗,从小陪伴着我长大,而现在,我却见不到你了。 歌声依旧回荡在我的耳畔,依旧是那么的甜美,但是你却回不来了。 你是我的一扇窗,使我从阴暗的角落找到光明,使我茁壮成长! 【解析】试题分析:题目“你是我的一扇窗”,紧紧扣住“你”和“一扇窗”是本次作文审题的关键。审题时的注意事项:一是体会并认同题目的情感倾向;二是要善于筛选题目中蕴含的信息,紧紧抓住关键词语,从中提取这些信息所蕴涵的本质意义;三是要对文题内涵的准确把握,进而明确“一扇窗”的比喻意义。可从以下两种角度立意:一、写人。窗,常见于生活,易开易关,可是人生路上的那一扇窗,你打开了吗?而你,为我打开了那扇窗。二、写优秀的品质。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会穿过许多房间,它们并非只是门和墙的集成体,大门紧闭也未必是一条死路,我们还能为自己打开一扇窗,获取新的空气与阳光。人生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有的只是对困境绝望的人。所以惟有打开奋斗之窗,才能够微笑面对。 点睛:比喻类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1、辩证分析,由此及彼,从找相似点入手,透过本义寻找比喻义。 比如说,如果题目是“每一朵鲜花都有盛开的理由”。那么题目中的“鲜花”,也应是美好事物的象征,是一种意念,一种精神,一种人格,“盛开”是一次成功,一种胜利,一个圆满的结局,一个意念的体现,一种精神的闪耀,一种人格魅力的显现。“都有理由”,也就是都有价值,不管是为工还是为农,不管是为官还是为民,都有自身的生存价值,而不是生存的社会地位,社会身份等生存形式。只要对他人,社会、国家、政党没有造成损害或破坏,每种生存都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这样理解了文题,再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进行选材立意,就能写出较为满意的佳作来。 2、本体如是多元的,善于化大为小,化虚为实,选取熟悉的角度。世界就像一个万紫千红的大花园,有人是雍容华贵的牡丹,有人是傲霜斗雪的梅花。似开到荼靡的昙花,虽是花期短暂,却有夺目的光芒。月季总在默默坚持下灿然开放。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小题。

一碗情深

李光彪

(1)在那个肠胃生锈的年代,我和二姐如母亲饲养的两头猪崽儿,肚子像条大麻袋,再装多少吃食进去都感到饥饿。因此,二姐和我常为吃饱肚子而争执打闹。

(2)家里吃饭盛菜用的全是土陶碗,由于没有丰盛的菜上桌,一家人的碗七大八小也没几个,除了装菜的钵头汤碗碴儿、大碗外,每人只有一个碗。有一次,我麻利地帮母亲拿碗、端菜、收碗,慌忙中,手里的碗“咣当”一声落地。碗摔烂一个少一个。

(3)不知是母亲有意惩罚我,还是家里困窘,无钱买新碗。吃饭时,母亲总是让二姐定量先吃,等二姐吃完后,再把碗洗干净,用同一个碗舀饭给我吃。我守望在二姐的旁边,看着“吧嗒、吧嗒”细嚼慢咽吃饭的二姐,总是催促二姐赶快吃,巴不得叫二姐直接倒进肚子。常常是二姐才刚端起碗,没吃几口,我就迫不及待对母亲大声喊:“二姐的饭吃完了,快点儿、快点儿,轮到我吃了。”二姐毫不示弱,反驳说:“饭还有半碗呢,催工不催吃。”母亲转过身来一看,便劝我耐心等待。那时的我多么仇恨二姐啊!

(4)后来,省吃俭用的母亲不知从哪儿买回一个小花洋碗,继续采取二姐和我共同使用的办法,早饭二姐先吃,我后吃,晚饭我先吃,二姐后吃,让我和二姐轮流用那个小花洋碗吃饭。轮到我吃饭时,我总是故意拖延时间,让等在一旁的二姐垂涎欲滴,迟迟不让她吃饭。有时,我明知饭快吃光了,可偏要留下一小撮儿在碗底,慢条斯理地一粒一粒数着吃。直到母亲看不过意朝我发火,催我迅速吃完饭,二姐才可以接过我手里的小花洋碗,自己洗刷,交由母亲分舀饭菜吃饭。肚饱眼不饱的我仍不愿走开,站在二姐身边,既监督母亲,也监督二姐,生怕母亲偏心,让二姐多吃多占。

(5)那天,未嫁进家的二嫂的父亲来“踩家”,母亲在灶房里忙前忙后,不仅杀鸡,还做了好几个香喷喷的菜,碗自然就不够用。爱面子的母亲怕我不懂规矩,就舀一碗饭,夹了三块鸡肉,让我先吃,吃饭时,不准我上桌。我“稀里哗啦”吃完后,就被母亲特意安排在屋外的院子里喂猪食,闷闷不乐的我总觉得母亲对自己不公平,为什么让二姐上桌,不准我上桌,便对那几头猪又打又骂,发无名火。母亲知道我的心思,只好又叫二姐来替我喂猪。像只馋猫的我跑到饭桌旁,看着“老亲爹”酒杯旁摆着我那个小花洋碗,专门盛肉下酒。我缠着母亲磨磨蹭蹭啃鸡脚,母亲说小娃娃不能吃,吃了手摇写不好字;我吃鸡肠子,母亲说小孩子吃了鸡肠子,连横竖都画不直;我啃鸡头,母亲又说那是敬长老的;我吃鸡冠,“老亲爹”却给了二姐,说姑娘吃了长大后才会绣花;我吃鸡脑髓……无奈之下,母亲只好把她碗里的一块鸡翅分给了我,说我吃了长大以后会远走高飞。拿着那块鸡翅,我一下子就飞奔出家门,满村子边跑边啃。

(6)直到我九岁那年,我和二姐头上的三个哥哥,还有大姐,娶的娶、嫁的嫁。我和母亲与大哥一家,二姐和二哥一家,另立门户分家过日子。分家时,二姐和我都想要那个小花洋碗,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最终在母亲的“裁判”下,那个小花洋碗归我所有。从此,我和二姐成了两头分槽的猪崽儿,不再共用那个小花洋碗轮流吃饭了。那个不知多少次被我端掉在地上的小花洋碗,搪瓷已经东一块、西一块掉了很多,乌黑的铁皮斑斑点点露了出来,虽然没有从前漂亮,却成了我吃饭的专用碗。可小花洋碗再好,吃不饱肚子仍是家常便饭的事。而二姐却比我懂事,二哥家有什么好吃的,总会悄悄留一点儿埋在饭下面,端着离开饭桌,跑到我面前私分一点儿给我尝个味道。

(7)就这样,我和二姐如母亲菜园里栽种的番茄、辣椒、南瓜、虹豆,朝夕相处,并肩长大。不知不觉二姐就到了女大当嫁的年龄,我十六岁正读初中时,二姐就嫁到猫街去了,第二年,二姐生下孩子,当了妈妈。母亲带着我去二姐家“送祝米”,我忍痛割爱,把那个小花洋碗当礼物送给了二姐,让孩子用它吃饭。

(8)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我们家的孩子满月时,二姐来“送祝米”,又把那个多年未见的小花洋碗,用红油漆涂抹过,有些旧,送给了我“掌上明珠”的姑娘。

(9)如今,二姐和我都过上了吃不愁、穿不愁,端着“金饭碗、银饭碗”的富足生活。遗憾的是,我和二姐几乎一年半载都难以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了。

1.文章围绕一个小花洋碗,写了我和家人,尤其是和二姐吃饭的情形,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第(4)和第(6)段的内容。

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3)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3.联系前文,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6)段画线句的妙处。

4.第(5)段一连用了五个“想”来描绘“我”上桌后的馋样,这对表现母亲的形象有何作用?

5.标题为“一碗深情”,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一碗”中蕴含哪些“深情”。

 


方块汉字前途之争

汪品先

⑴方块汉字的前途,是我国知识界争论的百年话题。

⑵对于汉字的批评,首先来自其复杂难学,历史上只为少数人所掌握。“五四”运动后推行白话文、拟定注音字母,进一步的主张就是废除方块字、实行拼音化。然而建国后的实践表明:通过汉字简化和义务教育,汉字完全可以为大众所掌握,本身并不是造成文盲的主要原因。

⑶时至今日,废除方块字的主张不再活跃,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方块字不适合于科学表达,不如拼音文字那样逻辑分明,因此汉字可以用来传承文化而不适用于发展科学。其实这里混淆了科学发展的传统背景和语言载体本身的特色。国人撰写的学术论文,无论用的是中文还是英文,往往有着论证不严、逻辑不清的毛病,这里既有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科学发展的遗传病,也有在近代封闭条件下形成的恶习惯。文字无辜,这些毛病不该记在文字头上。

⑷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各种文字的前途提供了重新排队的机会。对于二进制的计算机编码而言,一个汉字只相当于两个拼音字母。同一个文本,汉字的篇幅最短,输入计算机的速度也最快。汉字直观,承载的信息量远大于拼音文字。更重要的是汉字信息熵最高,有限数量的方块字经过搭配,可以构成无限多的新词;而依靠拼音字母的英文,需要不断制造新的单词才能表达不断出现的新概念。因此,汉字常用的只有几千字,而英语的词汇量早已超过40万,在应对新概念大量涌现的科学发展中并无优势。

⑸语言是文化传承的主角,以汉语作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在科学创新中应当具有潜在的优势。一种文化能够保持几千年而不衰,其中必有原因。值得参考的是犹太民族,三千年历史有两千年流离失散,却始终坚守着犹太教和希伯来文。在外界压力下,犹太人凭着对知识和智慧的重视,以一千多万的人口,赢得了世界四分之一的诺贝尔奖。华夏文化同样具有尊重知识和智慧的传统,是不是也在深处蕴藏着科学创新的基因,从而也有问鼎世界科学顶峰的前景?

(选自2015年2月27日《文汇报》,有改动)

1.根据文意回答:有人认为汉字没有前途的理由是什么?

2.指出第⑷段中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3.段中加点的“往往”一词能否去掉?请结合内容说明。

4.结合文章和下面材料说明:“砼”字体现了汉字在科学表达方面具有哪些优势?

“为了方便读写,我国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将‘混凝土’一词简化为‘人工石’,后又

将这三个字组合成一个新字——‘砼(tóng)’。现‘砼’字已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书刊中。”——百度百科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那天晚上我绝没有想到要睡,但我一躺到床上便睡着了。我在想象中又回到了孩提时代。我梦见自己躺在盖茨黑德的红房子里,夜很黑,我的脑子里印着奇奇怪怪的恐惧。很久以前弄得我昏厥的光,又出现在这情境中,似乎溜上了墙,抖动着停在模糊的天花板中间。我抬头去看,只见屋顶已化解成了云彩,又高又暗。随后碧空中出现了一个白色的人影,而不是月亮了,那人光芒四射的额头倾向东方,盯着我看了又看,并对我的灵魂说起话来,声音既远在天边,又近在咫尺。在我耳朵里悄声说:

“我的女儿,逃离诱惑吧!”

“母亲,我会的。”

从恍恍惚惚的睡梦中醒来我做出了回答。时候依然还是在夜间。我从床上爬起来,身上穿着衣服,因为除了鞋子我什么也没脱。我知道该在抽屉的哪个角落找到内衣、挂件和一只戒指。在寻找这些东西时,我碰到了他几天前硬要我收下的一串珍珠项链。我把它留在那儿,这不是我的。我系好草帽,别上披肩,拿了包裹和那双不想穿上的拖鞋,悄悄地出了房间。

我本打算停也不停就走过他的房间,但到了他门口,我的心便暂时停止了跳动,我的脚也被迫止步了。那里没有睡意,房中人不安地在墙内打转,我听见他一次又一次叹息着。要是我愿意,房间里有一个我的天堂,暂时的天堂……

1.写出选文中的“我”和“他”是谁?并概括选文内容。

2.从整部作品看,“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情节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甲】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乙】 衣甲①最恶

田赞②衣补衣而见荆王,荆王曰:“先生之衣何其恶也?”赞对曰:“衣又有恶此者。”荆王曰:“可得而闻邪?”    对曰:“甲恶于此。”王曰:“何谓也?”对曰:“冬日则寒,夏日则热,衣无恶于甲矣。赞贫,故衣恶也。今大王,万乘之主也,富厚无敌,而好衣人以甲,臣窃为大王不取也。……苟虑害人,人亦必虑害之;苟虑危人,人亦必虑危之。其实人甚不安,之二者,臣为大王无取焉。”荆王无以应。

【注释】①衣甲:穿盔甲。②田赞:据说是墨家人物,齐国的游说之士。

(选自《吕氏春秋》)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B.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C.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D.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子墨子之守有余_________          (2)待楚___________

(3)臣为大王不取也_________          (4)虑害人___________

3.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先生之衣何其也         ②所有甚于死者

B. ①楚王问其               ②扶苏以数谏

C. ①不能也                 ②巘多生怪柏

D. ①其实人甚不             ②燕雀知鸿鹄之志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2)其实人甚不安,之二者,臣为大王无取焉。

5.(1)【甲】文表现了墨子的_________________和公输盘的________________

(2)原文填空:田赞以“____________”的行为巧妙劝谏,使荆王“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