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③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④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①本:根。②体:体悟。③虚受:虚心接受。④砥砺:磨练,锻练

1.解释加点线词的意思。

(1)亭亭净    (2)乎众矣      (3)竹本固       (4)夫如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3.甲乙两文都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结合原文分析,赞美了君子、贤士哪些品质?

 

答案:
1.(1)植:立 (2)宜:应该 (3)固:牢固、稳固 (4)是:这,这样。 2.(1)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 (2)所以君子大多都会种上竹子,作为他们庭院的充实物。 3.运用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都赞美了君子的处事正直,为人虚心,有气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意志坚定等美德。(答对两条即可给满分。) 【解析】甲: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 年代:北宋 乙:选自《养竹记》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 参考译文:竹子像贤人,为什么呢?竹子的根很牢固,凭着牢固的根可以树立品德。君子看见它的根,就会想到意 志坚定不移的人。竹本性正直,凭着正直的本性可立身;君子看见它正直的本性,就会想到处事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内心是空的,凭着心空可以体验道的存在,君子看见它的空心,就会想到虚心求学的人。竹子的节很坚贞,凭着坚贞的节可以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会想到砥砺名节、无论危险还是平安都始终如一的人。正因为如此,所以君子大多都会种上竹子作为他们庭院的充实物。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固”在这里是“牢固、稳固”的意思,“是”是指示代词“这”的意思。 2.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鲜”“故”“实”是重点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写作手法的分析。“托物言志”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就是通过对有一种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这两篇文章分别借莲花和竹子,赞美君子的正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志趣所在。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