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1)"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 2015 年 10 月 5 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 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 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自 1878 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 。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 190 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 191 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3)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是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正是这一治疟原理,是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
(4)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 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 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1976 年 1 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 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 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5)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6)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 “神药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先给世界的礼物。未来,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神药”青蒿素的?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划线句的表达作用。
4.阅读第⑤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5.请你说说题目的妙处。
答案:
1.文章主要从青蒿素的提取之困难、形态和治疟原理、治疟效果显著和局限不足等方面来描写的。
2.点题,与题目呼应,为下文做铺垫,统领全文,引起下文。
3.用举例子的方法表现了青蒿素治疟的效果显著,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4.人工合成青蒿素的研究回报率极低, 虽然国内很多化学公司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合成研究,但仍无过多进展, “目前”表现了人工合成青蒿素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5.文题富有文采,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点明说明对象及特点。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容的分析、总结能力。解答此题需要阅读全文,找到与问题相关的段落,抓住关键句子作答。文章主要从青蒿素的提取之困难、形态和治疟原理、治疟效果显著和局限不足等方面来描写的,注意语句要通顺。
2.本题考查重点语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等作用。即:点题,与题目呼应,为下文做铺垫,统领全文,引起下文。结合文章进行分析即可,语句要通顺,表达意思要明确。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即:用举例子的方法表现了青蒿素治疟的效果显著,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4.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的特点。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最后点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即:人工合成青蒿素的研究回报率极低, 虽然国内很多化学公司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合成研究,但仍无过多进展,“目前”表现了人工合成青蒿素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5.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要把文章标题和文章内容联系起来,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文题富有文采,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点明说明对象及特点,同时把屠呦呦的名字和对青蒿素的研究镶嵌在题目中,起得非常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