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请以“陪衬”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题二: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作文。

唐代柳宗元在《梓人传》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名叫杨潜的“二把刀”木匠,连自己的床也修不好,却声称能造屋,所要工钱是别人的三倍。柳宗元听了觉得这是一个喜欢吹牛的家伙。可后来,柳宗元在一个很大的造屋工地上,看到了这位工匠正发号施令,指挥若定,不由大为惊叹,由此明白: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只要扬长避短,就一定是可用之人。

要求:①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②若选题二,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③自定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答案:
陪衬 时间飞逝,岁月变迁,有一种伤感叫做亘古不变,有一种感情在心底沉淀,生成一种莫名的伤感和深切的怀念。 ——题记 不知道是运气太霉,还是运气太霉,我就这样和这个全班第一成了同桌。但其实我永远都是他的陪衬。 第一次交锋,是在球场上…… 灼人的烈日下,篮球撞得大地生疼,他熟练地运着,渐渐向我逼近,目光对接的瞬间,我看到了他从未有过的自信。只见,转身,后仰,跳投,篮球在炽热的空气中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利索地钻进了篮筐,不留一丝声响。他高傲的神情和自信的目光,是我从未见过的,我不甘,转身,勾手,捡起球,再次突破,上篮,被另一只手掌抓下,干脆而有力。无数次的封盖,无数次的抢断。无人能想象我沮丧的神情和落寞的眼神,突然,他拍拍我的肩说:“你下次一定能打败我!” 第二次交锋,是真的考试,闷热的下午,我撑着下巴,眼睛盯着一道作业本,嘲弄道:“这么简单的一道题,需要想那么久吗?不过是一些烂熟于心的公式拼凑在一起罢了。”我不由大怒,又不禁心想:数学第三学月就要考试了。是不是该下个战书什么的?话说这同桌还真是变态啊! 对他来说,成绩只有“扣分”和“不扣分”的区别!那一次,考后的乌云笼罩着我,五雷轰顶,我只比他差一分。那一天,我再一次想起了被他支配的恐惧,差点“吐血身亡” ! 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都是与众不同的。往往越有本事的人越古怪,越平庸的反而越规矩。平庸的人俯仰皆是,不必浪费笔墨,古怪的人却是凤毛麟角。但记忆是残缺的,总会添油加醋,而且会被逐渐遗忘。所以,终究有一天,我们都会变得平庸。 但我永远都会陪伴在他身边,做他的陪衬,不离……不弃…… 毕业,已经三年了。他还好吗?我望着星空,暗自想到。 那天,我和他在一条很窄很窄的小巷擦肩而过的瞬间,我注意到他没有丝毫笑意,在学业负担的重压下,他高高的身材已显得有点佝偻。他显然看见了我,可依然将头偏向另一边,旁若无人一般。他已不是那个他了。是成熟?是高傲?还是……这一个个问号向我袭来。他走的有些无情。带走了我心中那个几乎完美的形象,留给我的只有空空的回忆和满心的疑惑。 唉,叹“流年”这把精密的手术刀,把“物是人非”这个词诠释得如此准确,贴切,无形中,时间在我们之间划开了一道万丈深渊般的鸿沟,谁都无法逾越它。就这样,有如看不清的彼岸花,剩下的,只有满地的离怨隔膜,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变得晶莹剔透,一触即碎。流逝中,想念,是时光留下的唯一神迹。 我依旧是他的陪衬,但他已不在…… 【解析】本题是一篇命题作文,难度不大,学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容易打开思路,写作方向可大可小,可以从身边事写起,也可跨越时空,写记叙文难度较小。题目为“陪衬”,里面的关键词语是“陪衬”,这里的“陪衬”可以陪伴、衬托的意思,也就是写一个时间跨度加大的时间段,不能仅仅写一个场面,写作时要注意以上的几个问题。“陪衬”,里面所写的内容,可以是人,如父母、老师、朋友等,也可以是一种情感,如父爱、母爱、友谊等。 点睛: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说明文《浓浓乡愁谁来解》,完成下面小题。

浓浓乡愁谁来解

①如果你关注国际新闻,你会看到大量背井离乡涌入欧洲的难民一步一回头的情景;如果你关心周围的人,你也许能发现家里有某个新入学的大学生正在“朋友圈”里诉说想家的烦恼;如果你是一个新兵,你就会知道战友们为何每天唱着歌慰藉心里对家乡的思念……几乎所有的异乡人都感受过乡愁。

②什么是乡愁?乡愁是一种很复杂的情绪。研究者认为,乡愁是一种心理反应,通常表现为对家乡的渴望,并伴随着抑郁心境和一些心理上的疾病。生理上一般表现为肠胃不舒服、睡眠紊乱、食欲下降等。精神上一般表现为容易被与家乡有关的事物吸引,而对当前的新环境不甚满意。行为上一般表现为活动缺少主动性,对新环境没有兴趣。幸运的是大多数人的乡愁不会持续很久,只是一种短暂的情绪体验。

③哪些人会产生乡愁?据调查,有一半到四分之三的普通人在一生中至少经历过一次乡愁的体验。乡愁的发生需要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离开家,二是到了一个陌生的新地方安家或逗留一段时间。乡愁跟每个人自身也有关系。研究者发现情绪不稳定的人、神经质的人、内向的人、死板的人、低自尊的人、缺少自主性的人等易与乡愁扯上关系。反之,则不然。

④为何会有乡愁?研究者表明归纳起来最起码有以下几类原因。

⑤依恋的中断。从小在家乡成长,自然会对那里的人、事、物形成一种情感依恋关系。所以,乡愁可能源于对家乡的依恋。

⑥角色的转变。到新地方很多事情需要亲力亲为,面临着新的角色要求,但又缺少了帮手。比如,入伍的新兵从一个被家人宠爱的小孩变成需要严格服从长官命令的新兵。

⑦生活风格的转变。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可能一切需要从新开始,在适应的过程中难免更加思念以前的美好。当然,这种美好只是相对的。

⑧失去控制感。一个新的、不熟悉的环境,很自然会导致一个人有失落、失去控制的感觉。比如,外出吃饭不知道哪家餐馆适合自己的口味;再也不能去熟悉的理发店找熟悉的理发师;走在大街上却不清楚它通向何方……累积起来会让人觉得有些无助。越缺少控制感,越有可能出现乡愁

⑨如何应对乡愁?长久以来,研究者认为治疗乡愁的最好方法就是回家。但是,也有很多研究者在努力做到“就地”解决,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比如结交新朋友。可以与新朋友共进晚餐、看电影、郊游等,这也可以看着是一个建立新的依恋的过程。再比如学会独处。当一个人独处时,出去跑跑步、做瑜伽、练习冥想等都是比较好的独处手段,尽量不要让乡愁有机会和时间来与你作做伴。还比如转移注意力。越是谈论与家乡有关的事情越是会加剧思乡愁绪。所以,转移注意力才是出路。自己找点有趣的事情,让自己暂时“乐不思乡”是一种抵御乡愁的方式。

⑩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乡愁不是有或无的问题,而是多或少的问题。你若没有体会到,可能是你的思乡情绪还没有多到一个域限值。就是说乡愁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反应。如果它到来了,我们接纳它,这是与它相处的最好方法。

1.补充下面对文章②至⑨段逻辑顺序的说明。

文章首先说明A,接着说明哪些人会产生乡愁,然后说明 B,最后说明C 。这种逻辑顺序体现了人们 D 。

2.说说文章④至⑧段主要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从所起作用的角度考虑,说说文章第①段不能删去的两条理由。

4.文章第①段“几乎所有的异乡人都感受过乡愁”中“几乎”一词为何不能删去?说说理由。

5.阅读第⑩段,联系全文,说说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地面对乡愁?

 


阅读散文《回忆,有时是一种说不出的痛》,完成小题。

回忆,有时是一种说不出的痛

①转眼间,与父亲阴阳相隔已经14年了。对于父亲的爱,我当年常常不能理解,有时还怨恨他、误解他,可是在父亲去世以后,每当我回忆起来,却感到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痛。

②刚上小学三年级不久,我逃学了。整整一个星期,我都像往常一样装模作样去上学,实际却在村北的砖瓦窑上玩。

③一天中午我回家后,感到家里的气氛有点异常。果然,我刚坐下,父亲便问:“你上午在学校里学的啥?”

④还没等我开口,一个巴掌便重重地打在了我的脸上。接着,父亲又扭住我的耳朵,把我提溜起来,拽在炕边,按在炕沿上,扒下我的裤子,顺手拿起炕边的笤帚疙瘩,狠狠地在我的屁股上打了起来,嘴里还不住地大声说着:“我让你逃学!我让你不学好!”母亲过来要夺下父亲手里的笤帚,父亲一下子把她推开了。

⑤我从来没有见到父亲如此暴怒过。回到学校以后,坐在教室里硬邦邦的小板凳上,我的屁股痛了好长时间。那时,我心里充满了对父亲的怨恨。

⑥参加工作后的一个周日,我打算早一点返回单位,却发现自行车不见了。母亲说父亲推着去村东门外了,说是让大坡子帮着修修。我不耐烦地说:“才买了不到俩月,怎么去修了?”母亲说:“你爸说,让大坡子看看车闸。八九十里路,爬坡下崖的,你爸不放心。”

⑦我不住地看手表,过了半个多小时,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对母亲说:“我去修理铺看看。我从那里就回学校了。”

⑧到了村东门外的石桥上一看,大坡子的自行车修理铺锁着门。父亲上哪里去了?我在心里埋怨着父亲,转身向村南的公路上快步走去。不一会儿,我远远地看见一个人推着自行车从公路上拐下来向村里走来。那个人走得很慢,似乎还有些走不稳的样子——那不是父亲是谁?他不会骑自行车,就是推着也是笨手笨脚的。

⑨当我和父亲还相隔几步路的时候,我听他说:“车闸上的橡胶皮磨损得厉害,换了新的了。”

⑩我没搭理他,一把过自行车,骑上,用力一蹬,头也不回地走了。

⑪2002年9月,父亲在住了一段时间的医院以后,说啥也要回家。父亲一直说他没有病,埋怨我们把他困在医院里憋出病来了。

⑫父亲坚持要出院,我很生他的气,说:“你回家?你回家那不是明摆着让村里人笑话我们吗?”过了一会儿,父亲又说:“要不我跟你回你的宿舍去?医院里乱,我睡不着。”

⑬父亲来到我住的楼下,刚下车,便迈开大步向楼上走去。我抬头看着他的背影,那背影从容而沉稳,脚步坚定而有力。走到我四楼的宿舍门口时,父亲停下来。等我气喘吁吁地赶上去,听见父亲说:“你看,我一口气就走了上来,气不喘心不跳。我有的是力气,你还不如我呢。”

⑭第二天,父亲坚持要回家,我拗不过他。回家后的第五天,六十七岁的父亲溘然长逝。

⑮父亲去世以后,母亲对我说,其实,你父亲在刚住院的时候,就知道他得的是啥病,他身上早已没多少力气了,走路都难,他不想让你们受累。

⑯后来,我常常想起那天晚上父亲快步走上我宿舍楼梯的情形——那是父亲在生命垂危的时候,用一个坚强的背影告诉儿子:                                 

1.第①段中“怨恨、误解”两个词能不能互换位置,为什么?

2.父亲对我做了三件事,父亲做这三件事的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3.第⑮段母亲的补叙有何作用?

4.品味加点的词语,体会一下作者在写第⑩段时的心情。

没搭理他,一把过自行车,骑上,用力一蹬,头也不回地走了。

5.请在结尾划线处加上一句话,使文章更完整。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虽有佳肴》

【乙】学者①有四失②,教者③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④,或失则寡⑤,或失则易⑥,或失则止⑦。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⑧。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⑨,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学者有四失》

【注释】①学者:学习的人,即学生。②失:过失,缺点。③教者:教育者,即老师。④多:学得过多(而不去实践)。⑤寡:学得太少。⑥易:把学习看得太容易。⑦止:遇到困难就不再学习。⑧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⑨教也者:做教师的(人)。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不知其_________  (2)善而救其失者也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B. 教/学相长也

C. 然后能/救其/失也    D. 学者/有四失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甲文主要论述了“______________”的道理;乙文主要告诉人们做教师的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都认为要搞好学习需要注意多个方面。其中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两文都不约而同地阐述了什么观点?

 



初三某班开展“好读书,读好书”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标语扩写】班长为营造活动氛围,拟写了一条宣传标语“好读书唯勤,读好书贵选”,

打算写在黑板上。语文学习委员扩写了上句,班长觉得表意更全面。请你仿照语文学

习委员的句式,也对下句进行扩写。

上句扩写:好读书,唯有勤奋才可攀登书山;

下句扩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设计】成功的活动离不开设计合理的活动项目。活动组织者设计了一个活动项

目,请你再设计两个活动项目。

活动项目一:“读书一帮一”结对活动;

活动项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项目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辩词补写】班里要组织一场“网上阅读利弊谈”辩论赛。下边是双方辩词,请依据

辩词内容,分别补写完成“因此”后的总结句。

正方辩词:网上阅读利大于弊。中学生网上阅读方便快捷,提高了阅读效能,可以学到书本阅读中难以学到的知识,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阅读内容,满足我们对知识的不同需求。因此,中学生就阅读方式而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方辩词:网上阅读弊大于利。网上阅读到的信息内容庞杂、泥沙俱下、良莠不齐,而我们中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尚未健全,容易受到不利影响。况且,长期在网上阅读还容易伤害眼睛。因此,中学生就阅读方式而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探究】阅读下面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材料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书籍的数量不断增多。在读书上,人们只有进行一番选择,才能找到既引起自己阅读兴趣又有阅读价值的书。而不加选择的阅读,至少说明在读书上还不成熟。

材料二:世上书籍如汪洋大海,我们只能从中取其一瓢,区别在于取哪一瓢。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喜欢读什么书,不论范围是宽是窄,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体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欣赏水平、乃至人生追求。

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