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游白水[1]书付过 [宋] 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2],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3],浴于汤池[4],热甚,其源殆可熟物[5]。循山而东,少北[6],有悬水百仞[7],山八九折[8],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9],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10],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数十[11],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俛仰,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 [2]绍圣元年:即1094年。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4]汤池:即汤泉。 [5]殆:大概,恐怕。[6]少北:稍向北。[7]悬水:瀑布。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8]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9]“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循山而东 东: ②顾影颓然 顾:
(2)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和“折处辄为潭”中的“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是( )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B.为宫室、器皿……(《核舟记》)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4)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的感情较复杂,请从不同角度写出两个要点。
答案:
(1)①向东 ②回头看
(2)A
(3)(我们)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的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
(4)表达了山水之乐和身世之悲的复杂感情。(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选自《东坡志林》 作者:苏东坡 年代:北宋
(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注意“东”此处名词作状语,意思是“向东”。例句和A项“为”都是“是”的意思。B项是“做”的意思,C项是“被”的意思,D项是“对、向”的意思。
(2)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A.动词,是;B.语气词,表疑问;C.介词,被;D.介词,跟,同
(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汤”是热水的意思,“甚”是“很”的意思,“殆”是“大概”的意思。
点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4)本题考查分析作者的情感。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原文内容和材料的基础上,结合关键语句来分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归纳即可。阅读全文,了解内容,抓住关键语句“雪溅雷怒,可喜可畏”“顾影颓然,不复甚寐”等,表达了山水之乐和身世之悲的复杂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