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写作。

  鲜花的身后是绿叶,幼苗的身后是泥土,小溪的身后是山峰。身后的爱抚,身后的温暖,身后的坚强,支撑着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冬季。请你以“有你在我身后”为题作文。

要求:(1)有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

 

答案:
有你在我身后 我倚在窗边,看窗外景色流转,飞快掠过的山峦,连绵起伏,像涌动的墨绿色波浪,层层叠叠翻滚交织,不断延展到天的尽头。我抿唇凝视着远方,思绪的终点是那年你我的乐园…… 风和日丽的下午,阳光那么美,像童年时代喜爱的透明糖纸,脆脆的,亮亮的。你轻轻牵着我的手,领我到了这个游乐设施齐全的广场。广场上,老人在树荫下乘凉唠嗑,活泼可爱的小孩子欢快奔跑。我炙热的目光紧紧盯着眼前打闹成群的孩子,漆黑的眸子里满是掩饰不住的羡慕之情。我紧紧握着你的宽厚的大手,目光却久久不曾离开那群孩子。 你似是察觉到什么,慢慢蹲下身,笑着揉了揉我的头:“去玩会吧!”我低着头,并没有出声,死死咬住的唇畔出卖了我内心的紧张。你轻轻将我的身子扳向你,一手揽着我,一手指着眼前游乐设施,柔声道:“想玩什么?”我微微抬起头,缓缓地转动眼珠子,扫视一圈,最后死死盯住了一个“M”型的游戏设施。 你察觉到我的异样,循着我的目光望去。蜿蜒起伏的栏杆上小孩子们从这头爬向那头,中间高低不平,玩起来很是刺激。但若是失足从上面摔下来,后果不堪设想。你望着我着迷的样子,轻笑一声:“走吧,我带你去玩!”于是你起身牵着我的手朝那边走去,我略微迟疑,最终还是跟了上去。 来到“M”字面前,我的心里像有十五个吊桶一般——七上八下的。你用手捏了捏我的手:“别怕,我会在下面保护你的!”你的话语像温暖的春风,抚平了我内心的不安。我郑重的点了点头,勇敢的跨出了第一步。接着,第二步,第三步……我欣喜地低头看你,正好对上你那担忧的神色。你的双臂自然张开,目光紧紧锁住我的身影,一步一步跟在我的身后,生怕一个不当心我会摔下去。看到我在低头看你,你露出骄傲的神色,墨色的眼眸似在说:“你真棒!”我低头微笑,灿若夏花。 很快就来到了下坡的地方,我望着地面光滑的大理石,心中突然胆怯起来。“别怕,勇敢点!”你温和的嗓音落入我的耳朵。我微微低头,对上你坚定的眼神。你依然是那副姿势,俨然是老鸡护小鸡的样子。我也不知是哪来的勇气,竟头脑一热,直接从上面爬下来了,干净利落。你快步来到我面前,宠溺地刮了一下我的鼻子:“真勇敢!”我盈盈地笑着,你也笑了,像盛夏最好的阳光。 你总是这样,在我紧张不安时,抚平我内心的急躁;在我胆小懦弱时,给予我无限的勇气。你的爱,像大海般深沉而宽广,你那博大的胸怀便是我最安全的港湾! 这些年,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沉。很多人,很多事都已物是人非。唯有你,唯有你和你的爱,一直不曾离开。你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却从不寻求回报。往后的路很长很长,但我会勇敢地走下去,因为我知道,你一直在我身后,在我一回头就能看到的地方!父亲,谢谢你!父亲,我爱你! 【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为:有你在我身后。前面有一段提示性语段,容易为我们打开思路,这个作文题目难度不大。以“有你在我身后”为题作文,关键确定两个词语,一个是“你”,一个是“身后”。“身后”带有默默支持、无私帮助的含义,这个题目可以转化为另一个意思:感谢为你的成长和安心生活而默默付出的一个人或者一种力量。从这一点出发,作文就好写多了。这里的“你”可以是生活中的人,如父母、老师、同学等;也可以是历史人物,如岳飞、文天祥等;也可以是“物”,如诗歌、祖国等。后两种思路属于创新思路,更容易获得更好分。因为题目里有个“你”,全文最好使用第二人称。 点睛:审题是指细心揣摩题意,把握题旨,明确要求,即对作文题目所显示的中心、范围和所暗示的体裁特点等作全面审视。对于命题作文,其中心要依据对题目的分析来确定,因此,审题至关重要,写作前一定要“瞻前顾后”,审清其中的内涵,明确题目的范围及重点,找准“题眼”,来确立要表现的中心。否则,一旦“跑题”,即使语言非常生动精练,内容新颖精彩,该文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得分更难以提高。 命题作文,选材得当,至关重要。对于题目来说,范围有大小之分,对于所写的事件来说,意义有深浅之分。一般情况下,小题应该“大作”,大题应该“小作”。“小题大作”是指题目比较具体,涉及的范围较小,涉及的人数较少的作文,对这样的事件如果作深入的思考和挖掘,往往包含着普遍的、深刻的、给人启发和教育的道理。“大作”就是要在事件的意义、道理、说明的问题上下功夫,动脑筋,细思考、深挖掘;“大作”就是要“平中见奇”“化腐朽为神奇”,就是要言人所未言之言,道人所想道之理。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退步与向前

王也

(1)唐朝布袋和尚《插秧诗》曰:“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布袋和尚是从现实劳动中退步插秧的情境来阐述参禅的境界。

(2)社会在进步,人类在进步,每个人的成长也是在进步,当人们为了达到一个目标时,非千方百计克服困难不可。如果是非达到不可的,能停下来甚至退下来想想,就可以另辟蹊径寻找更加适合自己的道路,_______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如自唐朝始的科举,多少学子为此而孜孜不倦、刻苦学习熬成白头?因此出现了范进中举而精神失常的情况,更多的是像孔乙己一样的心不如愿,贫困潦倒。但是,也有不少学子知难而退,却取得非凡成就。

(3)作家刘诚龙做过一次有趣的调查,他把两份名单给人看,问是否熟悉这些人名。第一份名单是: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沅、刘福姚、刘春霖。第二份名单是:李渔、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结果,被调查者多数对第一份名单中的人一无所知,而对第二份名单耳熟能详。谜底最后揭晓:第一份名单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举状元;第二份里的人,全是当时的落第举子!

(4)想当年,第一份名单上的人多么显赫啊!但由于在官场上的打磨,以致状元郎归于平庸,湮没无闻。而第二份名单中的人,名落孙山,与高官厚禄无缘。但是,他们很快调整心态,在逆境中奋起,有的成为思想家,有的成为文学家,有的成为农民领袖,有的成为一代枭雄,声名鹊起,载入史册。

(5)不少生活实践告诉我们,农人插秧,一步步倒退,退到最后,秧便插好了,看起来是退步,实则是向前。船舶前行,双桨却往后划动;箭拉得越往后,射出的距离就越远…… 

(6)不少青年人有着远大的理想,更有不少到处碰壁还执迷不悟。我们要鼓励勇往直前,也要劝告毫无进展的人及时认清方向转型,善于退步,才能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电视剧《潜伏》中有一句台词:“有一种胜利叫做撤退。”退,有时是为了更好地进。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开篇引用唐朝布袋和尚的诗有何作用?

3.文章第三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并分析作用?

4.比较第(2)段画线处的原句与改句,表达效果有何不同?为什么?

原句:何必非去挤独木桥不可?

改句:不必非去挤独木桥。

5.某校初三学生小明阅读了本文之后,联系到季羡林的《成功》一文中的一段,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这两段文字所持观点不同?”请你阅读以下链接文字,回答他的问题。

链接: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韩文公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事理至明,无待饶舌。

(节选自季羡林《成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沐沐

(1)跑步回来,拐上楼梯,便看到自家阳台亮着灯,小小的白炽灯泡散发出橘黄色的光芒。我心头一暖,这是先生特意为我留的灯。其实楼道有感应灯,脚步一靠近,便会亮堂起来。但只要先生在家,遥遥地便有一盏灯,无声地等候我的归来。我感动于先生细微的举动。

(2)很小的时候,乡村还没通电,写作业用的是煤油灯。煤油灯豆大的灯火闪闪烁烁,眼睛要凑得很近,方能看清书上的字。我们姊妹几个,在小小的四方桌旁围灯而坐,头碰着头,读书、写功课。一会灯火兀自微弱下来,母亲便起身把灯芯修剪修剪,灯火复又明亮起来。摇曳的煤油灯火,把黑暗驱赶到了背后。

(3) 后来,山村用上了电,电灯比煤油灯亮多了,灯线一拉,泻下一屋子的光,不像煤油灯,放置在灶台上,母亲炒菜是清楚了,饭桌这却影影绰绰,不小心错把辣椒当豆角,一口咬下去,辣得人嘘呼直咧嘴。但是,电灯费电,电比煤油贵。为了省电,我家一直长长的厅屋,点的是一只15瓦的灯泡,灯泡吊得高高的,在电灯下写作业,却没有煤油灯来得清晰。

(4) 暮色降临,屋里暗沉沉的,母亲说,还看得见,晚些再点灯。那时姐姐们逐渐离家,父母被穷苦压得笑容难觅,灰暗和冷寂在四周重叠、没有边际。高中住校,周末回家写作业稍晚些,父亲便在外间催促——还不睡觉,不要电费的?!突起且生硬的催促声会让我内心惊颤,那时我想,以后有了自己的家,我一定要点上很多很多的灯,让房子成为光华璀璨的殿堂。

(5)成家后,童年的烙印处处可循,我节水省电,人不在就把灯拉灭。先生的家也穷但很阔气,他们家热水充足,食物丰富,楼上楼下灯火通明,我眷恋于这样的居家场景。在他的影响下,我开始处处留灯,客厅,卫生间,卧室,没睡下前,很少被掐灭。我喜欢有光,喜欢明亮温暖,我的孩子要在光明与温暖中稳稳地长大。

(6) 眨眼女儿上初中了,她放学晚,到家都要六点半之后,那时街边的路灯早已一盏盏点亮。我在厨房里忙活,厨房的窗对着外面,站在窗口可看到女儿回家的路。外面的雨,有了隐隐的秋意。我边准备晚饭,边不住地张望,晚归的孩子让母亲的心牵挂不安。

(7)一个个菜摆上了餐桌,晚餐总是丰盛些。时针指向六点四十五,孩子早早去校,已经在外呆足整整十二个钟头,是家里最辛苦的人儿!雨渐渐密了起来,路灯越发迷离。路上的行人一个个匆匆而过。终于,对面走来个穿着校服的熟悉身影——她撑着伞,身子前倾,脚步疲惫,沉重的书包使得她的背微微驼着。瞬间,我想流泪。她抬头,定是看到了灯光,看到了张望的母亲,她笑了,朝我扬扬手,小跑了起来……我想去迎接她,拥抱她,替她撑起风中的伞,帮她卸下重重的书包……

(8)但我什么也没做,什么也不能做。母亲不能替代孩子,她只能做一盏灯,伫立,凝望,照亮孩子前行和回家的路。

1.文章以“灯”为标题,有何妙处?

2.请概括文章中前面六个自然段的内容。

3.品味下面句子中画线词的表达效果。

终于,对面走来个穿着校服的熟悉身影——她着伞,身子前,脚步疲惫,沉重的书包使得她的背微微驼着

4.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显,南昌人。生而膂力绝伦,稍通文义。家贫落魄,之丛祠欲自经,神护之不死。行入蜀,为童子师。已,冒籍为武生。嘉靖三十四年,宜宾苗乱,巡抚张臬之。显从军陷阵,手格杀五十余人,擒首恶三人。诸军继进,贼尽平。显由是知名。后迁参将,分守苏、松。倭犯江北,逼泗州,鏊显防浦口。显测贼将遁,追击至安东。方暑,披单衣,率四骑诱贼,伏精甲冈下。贼出,斩一人。所乘马中矢,下拔其镞,射杀追者。诱至冈下,大败之去。明日伺贼出,潜毁其舟。贼败舟,舟已焚,死者无算。显进秩三等。

注释:①膂力:体力。  ②自经:上吊自杀。   ③冒籍:假冒籍贯。   ④苗:苗族。           ⑤迁:升职。⑥鏊:兵部尚书   ⑦檄:古代官府用以征招或声讨的文书  ⑧遁:逃跑   ⑨无算:无数     ⑩进秩:进升官职,增加俸禄。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而膂力/绝伦    B. 巡抚张臬/讨之

C. 明日/伺贼出    D. 之/丛祠欲自经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间(_________)      (2)讨(______)      3、走(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方暑,披单衣,率四骑诱贼,伏精甲冈下。

4.选文叙写了刘显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5.文中的刘显是一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