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漂亮的失败是另一种成功

①2012年,我参与过整个伦敦奥运报道,伦敦奥运会的口号是“影响一代人”。有记者提问:“体育如何影响一代人?”伦敦奥组委的一位官员回答:“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去赢。”这句话很正常,在中国,很多事都能教孩子们如何去赢,但是他的下一句话让我格外感动:“同时,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②我记住了这句话。一方面,它让我更加明白,体育为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此时的中国。

③其实老祖宗早已明白这个道理,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既然不如意事十有八九,那么为什么我们从来不教“十有八九”时的心态和应对方法?十之一二的成功,被看得极其重要;十之八九的挫折,也被放大到无以复加。

④回头看世界历史,特别是中国历史,想想看,失败很可怕吗?中国有无数伟大的历史人物,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失败,而不是因为成功。

⑤岳飞是因为成功才伟大吗?如果从我们现在的“成功学”角度来看,岳飞很失败。不管仗打得怎么样,岳飞终究被朝廷用十二道金字令牌召回,最后还给“办”了。在当时来说,他是一个失败者。当时的成功者是谁?是秦桧。可是后来呢?秦桧一直在西湖边上已经跪着,但岳飞是我们心目当中的英雄。

⑥为什么要补上失败这一课?不仅仅是因为“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更因为生命从诞生开始,就是一条单行线,直奔死亡而去。就算你赢了全世界,也赢不了这个结果。死亡,是一个最大的“失败”,你应该怎么去面对它?

⑦失败,其实有很多意义,这些意义比成功大,或者说有一种成功必须是以失败作为助推力的。南唐李后主的失败极其惨痛,我们想要经历那样的失败都很难。但我们至今仍在谈论他,为什么?因为他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创作者,留在了中国的文学史当中。如果不是国破家亡,他会写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一种感怀吗?不会。这个失败对于李后主固然惨痛,但对于后人,对于中文的传承,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在他的文字中,失败,竟然成为了一种美妙的意境。

⑧还有多少伟大的诗人,正是因为人生中的不幸、挫折和难过,才创作出伟大的作品。我们都知道苏轼的作品好,但苏轼的官宦生涯其实是非常糟糕的,他屡屡被排挤,被贬谪,即便这样,他仍然留下了传世的佳作,连生活中的负面情绪也找到了别出心裁的出口,否则,“东坡肉”是哪儿来的?所以,以史为鉴,回归到个人去看,我们应该知道,失败有时我们是需要失败的,而且是伟大创作的重要动因。

⑨此外,我们还应该明白,挫折与失败原本就为变革提供了机会。要知道,人在胜利的时候是不必做决定的,但在失败的时候需要。每当失败与挫折来临,你应该怀着好奇心去看待它,试图弄明白它的目的:难道这是一次提醒?难道我应该做出一个更有利的决定?

 (选自白岩松《白说》,有删改)

(1)请阅读全文后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⑤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根据第⑧的“还有很多伟大的诗人,正是因为人生中的不幸、挫折和难过,才创作出伟大的作品”这句话,结合语文课本所学到的诗人或者作家,再任意写出一个例子来印证这一句话的观点。

 

答案:
(1)失败的意义比成功大,它是成功的助推力,是伟大创作的重要动因,也为变革提供了机会。 (2)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列举岳飞、秦桧“失败”和“成功”的事例,将后人对他们褒贬的对比,鲜明论证“失败的意义比成功大”(或者“无数伟大的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失败,而不是因为成功”)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柳宗元因革新失败被贬谪为永州司马,在官场很不得意,但是,他却在永州创作了《小石潭记》),成为后人传诵的名篇佳作。 欧阳修被贬到滁州,仕途不顺,他任职期间,给中国古典文学史留下字字珠玑的《醉翁亭记》这篇美文。 【解析】小题1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所以读懂一篇议论文,概括中心论点是考试常见的题型。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可以概括为:失败的意义比成功大,它是成功的助推力,是伟大创作的重要动因,也为变革提供了机会。 小题2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列举岳飞、秦桧“失败”和“成功”的事例,将后人对他们褒贬的对比,鲜明论证“失败的意义比成功大”(或者“无数伟大的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失败,而不是因为成功”)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小题3 本题考查学生补充议论文论据的能力。首先要明白论据的类型,然后从积累中选择真实而典型的事例,概括叙述,紧扣论点。列举名人事例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即围绕哪方面品质去写,然后用精练的语言叙述。注意结合语文课本所学到的诗人或者作家。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各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乙】蜀之鄙(边境)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蔫。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蜀鄙二僧》)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山北之塞 ________ 

②甚矣,汝之不惠________

③西蜀之南海 ________

④子何而往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   

(3)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你从愚公和僧贫者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