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错误”,指不正确的事物、行为等。面对错误,泰戈尔却说:"当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真理也就被拒绝了。" 这意味深长且发人深省的话,向世人揭示出"讨厌"的错误也有不菲的价值。

请以“有价值的错误”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不套作,不抄袭,不得在文中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答案:
有价值的错误 失误,困境,挫折,犯错,一切消极因素让人泄气,无心做他事。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人从无法释怀的一点完全打开,开放,与宇宙一体。就像一辆车,完好的时候人只管去用,物我两忘,而出了毛病,人就变得敏感起来,接收由车而来的一切信息,与车本身合为一体。 这就是错误和痛苦的补偿。就像人遭遇了困境会想到父母一样,人在遭遇挫折失败的时候才会质疑自己,放下主观的我完全开放,回到宇宙母体,万物一体的宇宙网络中,从那绝对的整体中获得局部事物的意义,所需的信息。于是万物开口说话,灵感降临,找到对的方向。 人在错误中学到事物之本,灵魂。在对中只是成就那灵魂,在现象的世间建造盛这灵魂的肉体,宫殿。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不是一句空话。错是与宇宙心神感应的桥梁,是生命之树的主干,在错中人寻到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方向,道,决定性。对只是程度上的变化,是由那本生长出的繁茂枝叶。错为本,对为末。造物上帝通过错误与迷失的浪子建立联系,赐予人前行的力量。 道理都懂,却做不到,知对而无法做到。这是不知本而失末。人怎能空中楼阁失去主干而使悬空的枝叶生长呢?但必须经历错误的痛苦,失败的丧气,才能走向正确吗?错误伴随的情感支撑是事物的必需吗? 情感是价值判断的伴随。我们一直被教育分清对错,取对舍错,不要犯错。这种长期的文化标准的内化,使人一犯错就产生消极情绪,道德的自责。正是分别对错,执着于对,对好错坏的价值判断产生情绪,使我们无法释怀,在挫折失败错误带来的消极情绪中沉沦而于事无补。而事物本身是另一回事,就事论事,无关情绪,只关乎真理。错之本,对之末,本末是事物的必需,超越执着和对错分别的价值判断。我们已经知道了错误的价值,先前的文化我们已完满了对,知道对的价值,如今完满了错,知道了错的价值。不再纠缠于对错的价值区别,不再因对而乐,因错而苦,在对错的苦乐轮回中无法解脱。超越上升,只关乎事物的本末,真理。 错中有价值,有事物之本。但这本必须要错误来承载吗?本需要错误的代价来补偿吗?本必须是错误代价弯路后的发现?什么是真正的错误?这里已剔除错误因执好舍坏的价值判断产生的情绪。剩下的是冷静的思考,实实在在的技术问题,如何避免错误的弯路和代价,那些不必要的消耗。难道没有一条事物直接的成立之路? 什么是真正的错误?是本末倒置导致的弯路。先末后本,空中楼阁,如何成立。领受了教训才发现事物的真理之路---先本后末。先本后末,先主干后枝叶,先灵魂后形体,先无形后有形,先无后有,先德后功。有时间就有先后,但要知道先什么后什么,事物的顺序。本末倒置则使事徒增波折弯路和代价。做事先本后末直达本质则直接事成。 为何会有先末后本的弯路?又是人的执着,短视。枝叶可见就先枝叶而扔主干,功可见就先事功而扔道德,肉体可见就先欲望而扔精神。只要有偏执,就有各种变形后的执着,苦乐,对错,本末的颠倒矛盾漩涡轮回。事物的顺序理顺,才能各得其道各司其职而不矛盾。矛盾并不存在,只是人的颠倒梦想,虚妄,执着。 事不变,但价值判断者有主观取舍,有情绪脾气,觉得不应该不自然。忠于客观虚心不主观的人,与客观自然一体,与道合一,觉得这是自然,宁静没有情绪脾气。不经历风雨不会见到彩虹,但我们可以做的从容,并发现这客观超出我们主观认为的更多价值。 平静对待世间的万事万物,没有偏执,得到灵魂的宁静。 【解析】试题分析:题目“有价值的错误”,也就是说错误与失败对于成功也有一定的的意义。成功是人人渴望得到的,也是人人羡慕的,然而在成功的背后,却蕴含着挫折和痛苦。只有经历失败的教训,才能真正领悟到成功的甘甜。成功与失败,它们有着奇妙的关系。成功可能是人一生中寻求的东西,也可能是人一生中最高兴的时候;但是成功也是失败的另一面。而失败也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种过程。虽然失败是痛苦的,但是失败可以给人带来宝贵的经验,锻炼出钢铁般的意志,这是达到成功的基础。俗话说得好,“失败是成功之母”。“有价值的错误”还有一个重点“有价值”,也就是说经历的这次错误,或者说正是因为有了这次错误,最终才赢得了胜利。 点睛:偏正结构的题型,首先要明确作文的重心。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诗意地生活”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有价值的错误”,其表意重心也在“偏”的部分。  
推荐试题



文学性文章阅读。

要命的书

孙珉

①我常常怕枕边摞得高高的书掉下来,把我砸个半死,甚至一命呜呼。

②这惧怕由来已久。小时候家里房子小,墙上钉上两根铁扦,架上块长木板,书一摞摞地堆在上面,顶到了屋顶。我们个子小,须站到桌子上才能够到书。书平放着,只能看到切口,看不到书脊,就一本本抽出来翻。书本来就不多,抽完一摞就记住了名子,单看厚薄就知是那本书。只是在抽底下的书时,用劲一拉,整摞书便扣在脑袋上,落得个灰头土脸。要是给函装的书砸了,头上肯定会起个青包。那函多是爸爸自己做的,不用硬纸板,用的是木板,耐摔。父母吵架,并不动手,妈妈的火上来了,会用木棒将木板子掀起来,只听轰天的霹雳过后,那些书便从天堂被打到地狱,残鳞败甲落了一地。这是绝招,老头子只好耐着性子一本本收拾,一张纸片都舍不得丢,收拾完了,气也消了,看着自己这些久经考验的命根子,发呆。

③待我上了大学,在图书馆陡然见了那么多好书,都是久闻大名,如雷贯耳、皓月当空的古今圣贤的作品,就一本本往屋里搬,借只能借 3 本,啃得动的立刻啃掉换新的,啃不动的就多留几天,搁在枕边伴我入梦,真盼着夜里一缕精魂袅袅飘入灵府,通我心窍,启我智慧,让我通体发光,可惜,让我通体发光的还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到了书店,见到这些啃不动的书立刻买下,还掉公家的。不多时候,床上便摞满名著,特别唬人,我乐的是我终于有了这些耐用消费品,现在放在这里,更像是我的睡床之宝、知识权威,不仅让我静穆庄严,也引得不少人纷纷在床头立起知识神龛,每夜临睡前翻上几翻,算是拜了大礼,像是基督徒饭前的祈祷。然后找上一本好看的过瘾。这些书依旧威严地躺在那里,而且越摞越高,我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个个都可敬可爱,却又不知道怎样去获得这些书的青睐,既不用功,又想个个都爱,不可能的事。读到天花乱坠,醒醐灌顶的时候也有。这时,就痴痴地想个不休,觉得自己做了这些书的主子,很神气了几天,争论时底气也壮。可过不久翻到让我开窍的地方,竟又是山重水复,雾气茫茫,不觉呆了,不知是我错了,还是这些大师老奸巨滑,戏耍无知顽童。久而久之,我们也不敢造次了,有文字处多留住眼,有可想处多定些神。书多没处放了,就与同学一道去建筑工地,每人偷一块脚手架的长木板,白纸包好架在床上,将这些书供奉起来。哈,那真是知识的银河,璀璨的群星,他们主宰着知识的星空,我们须仰视才看得见。

④毕业时,大包小包多是书。虽听说有人大发牢骚,说书又重又沉,可真正把书卖掉的并不太多。对着提着麻袋收书的小贩,他们都很吝啬,常让小贩扫兴而去。一位即将奔赴沿海经商的同学,恋恋不舍地将一本本书精心放在箱子里,我还从未看到他这么珍惜书。那里面有一套几乎全新的黑格尔著作,特别扎眼,国内出的译本几乎他都全了。他抚摸了许久,最后还是说:“老黑,走吧”。那神情像是和黑格尔商量一同下海。

如今,我还是掉进了文字之海。整日满眼都是字,书是越读越多,头发是越读越稀,眼是越读越坏。读完了就把字拿来卖,依旧是书生的那一点点能耐。只是经过的事变成的字,如焊进脑子里,不像在海中游乏了,上岸抖落一下便抖尽水珠。这是肉中的血,汗里的盐,想抖落也抖落不掉。看看别人入这海,入那海,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也时常乱自眼来,恨从心生,恨这些劳什子的书强行让人选择一条出路玄远的生活方式。可恨到晚上,头一靠床,手就不自觉地拿起一本书,读下去,读下去,便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⑥东坡先生有喻,南人识水而不溺,北人入水则沉底。识得书性,入得字海,也算有海可入。有舟楫之便,击水之乐,狗刨几下,也淹不死,何必舍筏登岸。

⑦看来,那高高摞起的书还是把我砸中了,而且砸得服服贴贴,欲罢不能,这要人命的书呀!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爸爸自己给书做函、耐着性子收拾妈妈掀落的书等情节可看出爸爸也是一个爱书之人。

B. 第④段写经商的同学,刻画细节,既是对同学的讽刺,又反衬“我”对书的热爱和坚持。

C. 第⑥段东坡的话,形象地道出读书对“我”写作的帮助,“狗刨几下”实为自谦之辞。

D. 文章语言多用短句,节奏明快,富于书卷气,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爱读书的“我”的形象。

2.根据提示,依次填写出“我”对书的复杂情感。

         →敬爱书→                 

3.品析语言。

(1)如今,我还是掉进了文字之海。(从加点词的角度)

(2)只是经过的事变成的字,如焊进脑子里,不像在海中游乏了,上岸抖落一下便抖尽水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4.请简析文章开头和结尾 “砸”的含义及作用。

含义:  

作用:

5.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谈谈对文中画线句子内容的理解。

 


议论性文章阅读。

中西方孝文化的文化差异

众所周知,中西方孝文化存在巨大差异。

长时间以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是子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而西方现代经济的发达水平使得它有能力建设一套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比较齐全的养老院体系,尽管许多老年人会比较孤独,晚景凄凉,但是由于文化传统习俗等束缚,他们更不愿麻烦子女,无怪乎有人说西方社会是“孩子的天堂、老人的坟墓”。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中西方孝文化存在巨大差异?

首先,是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的差异所致。陈独秀曾说,西洋民族以个人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家族为本位。中国宗法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统治者对国家的治理是通过家族来实行的,因而在一定意义上国家就是一个扩大了的家族,只有齐家才能治天下。而在西方,个人本位的思想成为西方文化的首要原则,这种原则倡导人的自由与平等,每个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父母与子女也不例外。

其次,是老年至上与少年至上的差异所致。在代际价值观上,中国是老年至上,西方则是少年至上。相对来说,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在孝文化的熏陶下树立了应对父母尽孝的观念,这是社会化作用的结果。可以说孝道是社会化的产物,而不是个性化的产物。在传扬个性化的西方现代文明中,年轻人对传统观念批判比接受多,对父辈一味的遵从是无法接受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尊重过去与老人经验的老年文化,而西方文化则是一种重视未来与青年创造性的青年文化。

在代际关系上,中国孝道要维护家族的延续、发展与团结稳定,必然强调代际整合,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紧密联系和相互负责的,以孝道为基本精神;而西方文化以人的自由平等为最高价值,必然强调代际断裂,父母尊重子女的意愿和个人隐私,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这是培养独立性格的基础。所以,代际整合与代际断裂的差异也是导致中西孝文化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

总之,中西方孝文化截然不同而又各有所长,这些不同源于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流的今天,中西方的孝文化正在彼此影响、互相吸收,取长补短。随着全球化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发展,这种相互影响的趋势还将继续,因此对中西方孝文化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有删改。)

1.下列对上文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指出中西孝文化存在差异这一现象,然后逐层阐释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

B. 西方的老年人受文化传统习俗等束缚,不愿麻烦子女,所以比较孤独,晚景凄凉。

C. 第四段引用陈独秀的话,目的是使论证更有力,增强文章说服力,语言也更具文采。

D. 随着全球化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发展,研究中西方孝文化的差异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2.导致中西孝文化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3.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中西孝文化“各有所长”,请概括中国孝文化“长”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