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说与做》(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
2.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
3.请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4.对于是先言后行,还是先行后言,你是如何看的?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2.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3.闻一多先生是一位精于学术,有钻研精神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仁人志士。
4.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信息筛选的能力。认真阅读文章,根据问题和提示,在上下文中筛选出关键信息。从文章的总领句“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和“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等句子,可以看出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做了再说;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说了就做,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2.本题考查内容概括的能力。仔细阅读文章,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逐条总结,在总结的时候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和文章的中心句,或者找到重点词语,用自己的语言将词语整理组合也可。从闻一多的行为“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政治传单”“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可以概括出: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演说,大骂特务;参加游行示威。
点睛: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画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
3.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仔细阅读文段,再结合全文内容从“学者”和“革命家”两个方面概括即可。
4.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然后结合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事情,再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注意语言流畅,表达准确。认为先言后行,还是先行后言都可以,只要能证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