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秦王怫然怒  ②以头地耳③天下缟素  ④长跪而之曰

2.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天子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

A.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弗敢易

B. 肉食者谋,又何间焉

C. 吾妻美我者,私我也

D. 固国不以山溪

3.翻译下列句子。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4.试从修辞和论证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语句。

 

答案:
1.示例:①盛怒的样子 ②撞③穿丧服 ④道歉 2.C 3.示例: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4.示例:这一句用了排比的句式,通过举例论证对“士之怒”加以渲染,语势强烈,字字有力,撼天动地,有力地打击了秦王的嚣张气焰。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权,大义凛然的品质。 【解析】选自《战国策》 作者:左丘明 年代:西汉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本题中“抢、谢”就是古今差异词。“缟素”是词类活用,名词用如动词。译为“穿丧服”。 2.试题分析:此题为选择题,考查虚词“之”。题目中的“天子之怒”中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中“之”是代词,代指先世留下的土地;B项中的“之”是代词,代指“齐师伐我”这件事;C项中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故选C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重要的赋分点是“谕、夫、而、安者,徒”这几个词语,一定要翻译出来。 点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4.试题分析:“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运用的是排比修辞,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排比在句中的作用即可。 点睛:恰当地运用排比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论说复杂的事理,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 ;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艺术表达效果。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