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古文,完成下列题目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⑩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给下列的加线字注音
(1)论( )语 (2)一箪( )食
(3)曲肱( )而枕之 (4)博学而笃( )志
2.下面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 学而时习之 B. 温故而知新 C. 曲肱而枕之 D. 学而不思则罔
3.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有很多成语沿用至今,请至少写出三个来
5.选文在论述学习方法时重点强调了什么?试举例具体说明一下。
答案:
1.略
2.D
3.(1)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2)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4.不亦乐乎、三省吾身、三十而立、温故知新、曲肱而枕、……等等
5.强调了复习和独立思考,举例略。
【解析】选自:《论语》 作者:孔子 年代:春秋
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注意古文中的字有的读音和现代文是不同的,要注意归纳整理。
2.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题目中每一项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用法不同的是D项,表示转折,其他三项表示顺承。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主要重点词语:罔:迷惑,昏而无得。殆:没有信心。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4.本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的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如:不亦乐乎、三省吾身、三十而立、温故知新、曲肱而枕。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作者写作目的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把握文章内容,从而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选文在论述学习方法时重点强调了复习和独立思考,相关句子可以从原文找到,写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