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视角不同,世界往往不同。请以“换一个视角看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在横线上填入一个恰当的词或短语,将标题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答案:
换一种角度看世界 有些人一提起空谷,便想起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很多时候,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能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望庐山瀑布》中有这样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座山峰,人们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截然相反.从前有一位老妇人,她的儿子一个卖盐,一个卖伞,下雨的时候,她会为卖盐的儿子发愁,天晴的时候,她又会为卖伞的儿子担忧,于是她整日生活在烦恼中.有一天,来了个人,这样说:“下雨的时候,卖伞的儿子会赚钱,天晴的时候,卖盐的儿子会赚钱.”老妇人听后觉得十分有道理,于是又开心起来. 提起空谷,一些人想的是绝路,另一些人想的是生还.站在消极的角度,我们总是看不到希望,惟有站在积极的角度,我们才能充满希望,才能如诗中所描述的那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吉利集团的总裁李书福,年轻时便善于从别人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商机,在他人以为平淡的日常生活之中,李书福总能以一种全新的角度观察世界.正是这种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品质,最终为李书福-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机会. 抽象派画家梵高,他在他人厌烦的日常生活中提取出了抽象的色彩.他的世界抽象又别具一格,他笔下的向日葵,热烈而真挚,宛如他的那颗在黑暗时代闪闪发光的高贵灵魂.梵高以一种新的角度看问题,这种角度为后来印象派的画师提供了经典的范本. 困难面前,换一种角度思考问题,也许困难就会迎刃而解;挫折面前,想一想这两次的失败是为了将来的成功积累经验,也许心态就会截然不同.换一种角度看问题,改变的是一种心态,是一种充满希望、愿意积极面对面前苦难的乐观态度.正如提起空谷,悲观的人想到悬崖,乐观的人想到了桥梁. 在这个飞速发张、节奏飞快的现代社会,人们似乎都在追求物质生活,拜金主义已经变成了社会的主流思想.人们都忙碌于功利名禄,鲜少有人还会愿意以家川端康成那般“凌晨四点,看海棠花未眠”.其实,我们大可以换一个角度看世界,很多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所以,换个角度看问题,也许迎来的便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试题分析:从文题来看,“换一个视角看 ” 属于半命题作文,文题很容易填写,可以是实实在在的事物,也可以是虚指,可以是看世界、看事物、看问题、也可以是成长、看磨难、看挫折,填入的词语范围很大,但要主要问题中的中心词语“角度”,所以填入文题的词语应该是可以多角度烦人来分析的,可大可小。本文是要求写换一个视角看 ,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多件事情,但其目的都只是表达文题的中心“角度”,对待世界,生活,幸福、磨难,挫折等事物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的去看待,感触期中此消彼长的生活哲理。其次审清题意、立题之后要开始构思,明确自己的文体,根据文题判断或自己选择适合写的文体来进行写作。本篇题目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在记叙文中要注意可以运用详略结合的写法,具体写一件事来表现所填词的意义(或生活的特点或生活的情感与感悟),再由点及面,概述一下与所叙事例有联系的生活情况,共同突出事件的特点,给自己的印象、收获和感受,从而让自己明白看事物的视角的重要性。这样的作文,学生通常的写法是先叙完事情,然后就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情,提一下这事让我如何如何,点豆子式的。所以,这篇作文,写作的中心内容有两个,一是事件本身,二是自己的感受,感受与事件是同时发生的。在写的过程中,要注意写清楚你的“换个视角”的领悟和感触,若写为议论文,则由事发感,简述材料内容,引出观点,联系生活实际,正反举例,分析道理,最后归纳总结。同时选取得材料一定要尽可能的典型突出,并且所选的材料也必须紧紧的围绕着你所确定的那个中心,选好材料(事例)后,要考虑怎么开头来引述材料(事例),怎么叙述完以后生发议论或抒情来突出主旨。写作技巧:记叙文可以以简洁的议论开头,铺垫情感基调,或直接以情境描写开头,直入情节。叙事中用环境描写烘托气氛,描写人物时用动作、神态、心理的“细节”表现形象,情节转换时用景物描写或情感的变化来勾连结构。文章的结尾用议论抒情性的语言表达或阐述文中所写事、人蕴含的情感或道理,突出文章主旨。尽量做到文从字顺,写出真情实感,内容具体充实。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另外,书写一定要整洁美观。 点睛:半命题作文,关键在填好题,先构思,找到适合自己写的材料和角度,再填题,这样比较合适。填题的方法有:按时间范围填题,突显最为熟悉的题材填题;从立意角度填题;综合因素填题,填好题后,写作方法同“命题作文” 第一步,审题。第二步,选择是“实写”还是“虚写”。第三步,选文体。第四步,构思。选好材料。  
推荐试题

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释】①信:韩信,西汉开国功臣,杰出军事家。②萧何:刘邦的丞相。③上:指汉王刘邦。

1.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

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何之                          (2)何来

(3)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信        (4)王慢无礼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4.谚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韩信成功与失败都是因为萧何。为什么说韩信的成功是因为萧何?请联系文本内容作具体说明。

5.有人说“萧何能办成事是因为背后有个刘邦”,你觉得这是为什么?

 



全国政协委员建议设立“汉字节”

①国人的汉字书写问题,引起了全国政协委员的重视。

②全国政协委员言恭达指出,数字化时代,很多人对电脑、手机产生依赖症,再加上网络语言表达的不规范性和粗鄙化倾向,导致提笔忘字的“失写症”逐步蔓延。

③他认为,当今基础教育重在认字,忽视汉字的美。汉字的教学不应该只是高速,而更应该是高质。他指出,汉字国际传播起步较晚,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汉语的国际推广和传播在建立中国与世界有效的话语系统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④因此,他建议,必须在国家层面上重视汉字和汉字文化,设立“汉字节”,并建立汉字文化教育基地,打造中华民族汉字文化的精神堡垒。紧抓“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机遇,加强引导推广。在基础教育阶段,应培养孩子的写方块汉字的习惯和对汉字母语的认同与亲和力,使汉字教学能够从传统文化层面进行。要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全民普及汉字文化,通过电视、广播、新媒体等大众传媒打造“振兴汉字文化”类精品节目,让观众学习汉字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⑤他还建议,将汉字书写融入社会评价体系之中,“不管是大中小学生,还是各业成人应提倡书写,让书写汉字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与方式。”

⑥全国政协委员苏士澍呼吁:“学好汉字、写好汉字,已成为关系到中华文化自信、文化传承、民族凝聚力提升甚至国家文化安全的大事,全体国人都应该对此高度重视。我们共同向所有国人发出倡议——‘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⑦据了解,为推动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2016年,苏士澍联合其他全国政协委员先后到全国20多个省、上百所学校就“书法进课堂”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发现中小学校书法教育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衡,书法教师严重短缺,开课率严重不足等教学瓶颈和困难。

⑧苏士澍说,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多用汉语,多动笔写字;要投入更大的力量加强书法教师培养,拓展电脑、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平台,大力推进“书法进课堂”的汉字书写教育,教导孩子们会写字、规范写字;建议设立“全国汉字书写日”,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社会氛围。         

(选自《成都商报》,有删改)

1.两位委员主张设立“汉字节”或“全国汉字书写日”的主要理由有哪些?

2.以下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言恭达委员和苏士澍委员都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高度阐述了建立“汉字节”或“全国汉字书写日”的意义。

B. 苏士澍委员联合其他全国政协委员先后到全国20多个省、上百所学校就“书法进课堂”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当今基础教育忽视汉字书写习惯的培养。

C. 言恭达委员建议设立的“汉字节”与苏士澍委员建议设立的“全国汉字书写日”目标并不完全相同。

D. 在苏士澍委员的建议中并没有提到类似言恭达委员“将汉字书写融入社会评价体系之中”的主张。

3.有人对两位委员的建议持有不同意见,认为设立汉字节不能解决“汉字危机”,没有实际意义。对此,你怎么看?请亮明观点并阐述理由(100字以内)。

 


笑者

[德]海恩里克波尔

①每当有人问起我干哪一行时,我就窘态毕露、满面通红,口结不已,而原本人家都觉得我是个挺镇定的人的。我很羡慕那些能说“我是个泥水匠”的人。我羡慕理发师、记账员与作家这些可以直截了当有所招认的人,因为他们的职业不言自明,无需冗言解释,而叫我回答这类问题,却感到十分局促:我是个笑者。一旦招认了,我在回答第二个问题“你是这样谋生的吗”时,又得老老实实地再招认一次“是的”。

②我的确靠发笑维生,而且笑得很好,套句商业用语来说,我的笑声是供不应求的。我是个优秀的笑者,没人笑得跟我一样好,也没有人能如此发扬我这行艺术的精粹。有很长一段时间,为了避免没完没了的解释,我会称自己为演员,但是我的才华在滑稽剧与朗诵术的领域中实在显得过于贫弱,我觉得用这个名称是太离谱了。我喜爱真理,而真相是:我是个笑者。

③我既非小丑,又不是滑稽演员。我并不使人们开心,我表演开心。我像罗马帝王一样地笑,或者笑得像个敏感的小男生,我发出十七世纪的笑声,与发出十九世纪的同样自在,如果场合需要,我一路笑尽所有的世纪,所有的社会阶层,所有不同的年龄,就像修皮鞋的,这不过是我练出的一种技能。在我的心胸中,怀抱了美洲的笑声,非洲的笑声,白种、红种与黄种人的笑声——只要报酬合宜,在导演的要求之下,我的笑声就能轰然而出。我已经变得不可或缺了。我在唱片里笑,在录音带中笑,电视导播对我也蛮尊重的。我凄惨地笑,适度地笑,神经地笑;我笑得像个电车上的剪票员或像杂货店里的帮工;清晨的笑声,晚间的笑声,子夜的笑声与黎明的笑声。简言之,无论何时需要何种笑声——我都得笑。

④这样一种行业,不必我说,自然是十分令人厌烦的了,特别是我还有一项专长——擅发传染性的笑声,这对三四流的滑稽演员而言,我更是不可缺少的帮手了,这级演员很怕——也难怪他们——观众会错过他们说的关键性笑话,因此多半的晚上我都在夜总会里充当不露声色的捧场者,我的职责就是在表演节目嫌弱的当儿,发出传染性的笑声。这种笑声必须小心地在时机上扣得很准。我的放声纵笑不能来得太早,也不可来得过迟,必须恰是时候,在事先排练好的节骨眼儿上,我放声一笑,整个观众的轰笑也会响彻全场,台上说的笑话也才给救了起来。至于我呢,则拖着疲惫的身心来到衣帽间,穿上大衣,庆幸自己总算下班了。回到家中,总会发现有电报在等着我:“即刻需要你的笑声。星期二录音。”

⑤数小时之后,我已经坐在暖气过强的特别快车上悲叹我的命运了。简直不必说,当我下了班或休假的时候,我是一点也不想笑的。牛仔巴不得能忘却牛群;泥水匠能忘掉灰泥也是一桩乐事;木匠家中的门常常是坏的,要不然就是抽屉开不开;卖糖果的喜欢吃酸黄瓜;肉贩子喜欢杏仁饼;烤面包的宁可嚼香肠也不要啃面包;斗牛士养鸽子消遣;赛拳的看见自己的孩子流鼻血,脸都吓白了。我觉得这都是很自然的事,因为我自己工作之余就从来不笑。

⑥我是个严肃的人,很多人认为或许十分正确——我是个悲观厌世的人。在我们婚姻生活的头几年中,我妻子常会对我说“笑几声嘛!”但后来她认清了我是无法满足她这个愿望的。我能在全然的肃穆中放松脸部紧绷的肌肉与磨损的精力,我就会觉得快乐。是真的,连别人的笑声我都受不了,因为那太令我想到自己的职业。所以说,我们的婚姻是十分静寂、安详的,因为连我妻子也忘了怎么笑了。偶尔我见她脸上挂着一丝微笑,我也回她一个浅笑。我们谈话声调很低,因为我痛恨夜总会里的喧嚣,还有录音时充斥的闹声。不清楚我的人认为我沉默寡言。或许我是这样,因为我得常常张开口大笑。我一生都是一副无动于衷的表情,偶尔让自己也挤出一丝温柔的浅笑,我常怀疑自己是否真正笑过。我想没有。我的兄弟姊妹始终认为我是个老气横秋的孩子。不错,我以各种不同的形式笑,但我却从没听过自己的笑声。    

(选自《外国小小说精选》,有改动)

1.请用一句话来概述“我”的职业与生活状态。(50字以内)

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我凄惨地笑,适度地笑,神经地笑;我笑得像个电车上的剪票员或像杂货店里的帮工;清晨的笑声,晚间的笑声,子夜的笑声与黎明的笑声。(作者写这一系列“笑”意在告诉读者什么?)

(2)牛仔巴不得能忘却牛群;泥水匠能忘掉灰泥也是一桩乐事;木匠家中的门常常是坏的,要不然就是抽屉开不开;卖糖果的喜欢吃酸黄瓜;肉贩子喜欢杏仁饼;烤面包的宁可嚼香肠也不要啃面包;斗牛士养鸽子消遣;赛拳的看见自己的孩子流鼻血,脸都吓白了。(这样铺写有什么作用?)

3.这篇小说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这样安排结构有何作用?

4.小说结尾处“不错,我以各种不同的形式笑,但我却从没听过自己的笑声。”这句话卒章显志,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