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⑵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的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说明事物应抓住特征。选文第一段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 “ ”。句中“ ”二字贯穿全篇,全文紧扣这两个字分项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选文第二段中的“ ”一句和最后一句话照应了这一特征。
2.说明事物要注意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这两个文段采取的是 顺序。从全
文看,这两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是 。
3.第二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 。
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中的“仅”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5.从说明文的语言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 选文中的“大多”“往往”等词语用得极有分寸,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B. “重峦叠嶂”一词,写出了假山在玲珑小巧的园林中,从平地突兀而起,层层叠叠的景色。
C. “高低屈曲”状写了池沼河道的边沿很少有砌得整齐的石岸,总是任其自然的特色。
D. 说明文的语言可平实可生动,“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表明选文以平实为主。
答案:
1.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图画;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2.逻辑; 总分式
3.假山和池沼
4.不能,如删去,表述就不准确,因为假山的堆叠也需要技术。
5.D
【解析】
1.试题分析: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图画;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2.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文的顺序和结构方式。这两个文段采取的是逻辑;从全文看,这两段之1.时间顺序时间顺序是按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事物的.介绍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说明文常使用这种顺序2.空间顺序空间顺序是按事物的方位为序说明事物的.说明形状和构造的实物说明文常使用这种顺序.—是按实物的空间位置或构成部分,按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东西南北等次序,根据情况灵活安排.3.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理的关系来安排先后顺序的,这样安排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介绍比较复杂的事物和现象,以及介绍事理的说明文往往使用这种顺序.一般按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进行说明.
点睛:
3.试题分析:了解文本内容,明确本文段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此题抓住段首句即可:“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4.试题分析:说明文的语言讲究准确严密而又不乏生动。作答时,先要陈述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再否定其去掉或换用的不准确性。答案:不能,如删去,表述就不准确,因为假山的堆叠也需要技术。
5.试题分析:D. “说明文的语言可平实可生动,‘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表明选文以平实为主” 说法不当。“‘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这不是平实性的语言。说明文的语言以准确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