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变色龙》中看风使舵的人不只是奥楚蔑洛夫,巡警和围观者们无不如此。

B. 语文老师上课能根据同学们的表现随机应变,真是个八面玲珑的好老师。

C. 面对有些同学考试时用手机作弊的行为,身为共青团员,我们怎么能无动于衷呢?

D. 这场来势汹汹的流感,让我们班一下子有六位同学不得不隔离治疗。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B项词语使用不恰当。八面玲珑:形容人处世圆滑,不得罪任何一方。含贬义,不能形容老师。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春节期间,一档名为“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播出,10 期节日累计超过10亿人次观看,引起社会热烈反响,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传统诗词的思考。为此,学校将举行主题为“守望诗情”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下列诗人和相关称呼一致的一项是 (    )

A. 李白(诗仙) 杜甫(诗鬼) 刘禹锡(诗豪) 李贺(诗圣)

B. 李白(诗圣) 杜甫(诗仙) 刘禹锡(诗鬼) 李贺(诗豪)

C. 李白(诗仙) 杜甫(诗圣) 刘禹锡(诗豪) 李贺(诗鬼)

D. 李白(诗豪) 杜甫(诗圣) 刘禹锡(诗仙) 李贺(诗鬼)

2.下列有关对诗词曲的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形式上分,近体诗包括律诗、绝句、长律三大类。从句式上分,近体诗包括五言、七言两大类。

B. 律诗,分为四联,有专门的名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颈联和尾联一般是两组对仗工整的句子。

C. 词,有调名,称“词牌”,又称乐府、长短句,词的分段称为分片,除单调之外,一般分上下两片,也有分成三四片的。

D. 曲是继诗、词而兴起的一种文学体裁。曲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戏曲和散曲。散曲包括套曲和小令。

3.这次大赛中有一环节称作 “飞花令“,源干古人诗词之趣,原本是行酒令时的一种文字游戏,此次大赛做了改良,设置一个关键词,请选手轮流背诵含有这个关键词的诗句,成为一个高雅又烧脑的游戏。比如,“酒”,诗词组的同学在唐诗宋词中搜集了不少与“酒”有关的诗句:  

A.暂凭杯酒长精神    B.花间一壶酒

C.把酒问青天       D.劝君更尽一杯酒

请你选一个关键词,玩一次飞花令,写出3句诗句(本试卷内出现的诗句不能用)

关键词:       (请在 “月”、“花”、“山“选一个作答)

A.                ;B.                 ;C.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儿女总是父母的作品

王安忆

①天下的母亲都爱操心,我妈妈是天下母亲中最爱操心的母亲。在她眼里,我们儿女全是还没孵出蛋壳的鸡,她必须永远孵着我们。

②妈妈时常辅导我们功课,尤其是算术,她不希望我们去搞文科,而要我们搞理工科。她明白理工科的基础,在小学里便是算术了。有一次,临近大考,她辅导我“换算”。她一定要问我:“一丈等于多少米?” 我说:“老师只要我们知道一米等于多少市尺就行了。”可是,妈妈说:“万一有一道题目是一丈等于多少米,你怎么办呢?”她的逻辑是对的,我想不出任何道理来反驳,于是便只能无奈地跳脚了。

③其实,她辅导我语文恐怕更合适一些,可她并不辅导,只管制我读书。第一次看《红楼梦》是在我小学四年级,妈妈把那些不适于我读的地方全部用胶布贴了起来,反弄得我好奇得难熬,千方百计想要知道那胶布后面写的是什么。

④后来,我和姐姐先后去插队,终于离开了家,可我们却像风筝,飞得再高,线还牢牢地牵在妈妈手里,她时刻注意我们的动向。后来,我到了一个地区级文工团拉大提琴,妈妈凡是路过那里,总要下车住几天。有一次,我告诉她,我们去了一个水利工地演出,那里有一座大理山,有许多大理石等等。妈妈便说:“这是个散文的意念,你可以写一个散文。”这时候,我已年过二十,大局已定,身无所长,半路出家的大提琴终不成器。妈妈在我们身上寄托的理工之梦早已破灭,又见我一人在外,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反倒生出许多无事烦恼,便这么劝我了。之后,闲来无事,写成一篇散文,不料想这成了我第一篇印成铅字的作品,给了我一个当作家的妄想。

⑤于是,我便开始舞文弄墨,每一篇东西必须妈妈过目,然后根据她的意见修正,才能寄往各编辑部,再次聆听编辑的意见,再次修正。她比编辑严格得多,意见提得极其具体、细微。我常有不同意之处,可是总不如她合乎逻辑,只好心服口服地按照她做了。

⑥然后,我去了北京讲习所,风筝的线仍然牵在她手里,每一篇东西总是先寄给她看。不过,与先前不同的是,妈妈同意让我听了编辑部的意见以后,再考虑她的意见。这时,我如同闸门打开,写得飞快,一篇连一篇,她实在有些应接不 xiá了。终于有一天,她紧接一封谈意见的信后又来了一封信,表示撤销前封信,随我去了。风筝断了线,没头没脑地飞了起来,抑或能飞上天,抑或会一头栽了下来,不过,风筝自己也无须有什么怨言了。这后一封信是在我爸爸的劝说下写的,爸爸劝妈妈不要管我,随我自己写去。这是爸爸对我们的一贯政策,他对我们所有的担心只有一点,就是过马路。出门必须说一句:“过马路小心!”其他都不管了。似乎普天下只有过马路这一危机,只要安全地穿过马路,人平安无事地在,做什么都行,什么希望都有。

⑦长大以后,说话行事,人家夸,总夸“你爸爸妈妈教养得好。”有所不满,总说:“给你爸爸妈妈宠坏了。”似乎,对于我们,自己是一点功绩也没有的。或许也对。

⑧小时候,我喜欢画画,画的画也颇说得过去,可无奈大人要我学外语,请来老师,一周三次上英语课。只能应付。到了末了,连敷衍也敷衍不下去了,只得停了课。如今,我每周两次,心甘情愿地挤半小时汽车,前往文化宫学习英语,苦不堪言地与衰退的记忆力搏斗着,不由想,假如当年,父母对我拳棒相加,也许这会儿早能看懂原版著作了。再一想,假如当年,大人听顺我的志趣,或许现在也能画几笔了。倒是这样似管非管,似不管也非不管,弄出了一个做小说的梦。想来想去,儿女总是父母的作品。他们管也罢,不管也罢,都是他们的作品。风筝或许是永远挣不断线的。

1.根据第⑥段的拼音写出汉字。

应接不 xiá       

2.第①段画线句运用        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3.根据全文的内容,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成长过程

妈妈的行为

女儿的感受

小时候

临考时,妈妈辅导我换算

无奈、着急

后来

二十岁时,妈妈鼓励我写散文

出乎意料

服气、佩服

我在讲习所时,妈妈写信来表示撤销意见

 

 

 

4.对文中第⑧画划线句理解不妥当的一项是(        )

A. 把“儿女”看做“风筝”,“父母的管教”和“关爱”则是“风筝线”。

B. 父母对儿女的影响或许会永远伴随着儿女,就像风筝和线一样。

C. 父母与儿女就像风筝和线一样牵连着的,要懂得珍惜这份情感。

D. 父母是儿女的缔造者,只因血缘之亲而成为风筝和线股,紧紧相系。

5.文中记叙了妈妈很多事情,为什么在第⑥段还要写爸爸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