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海 燕
高尔基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唱歌,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恨恨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看吧,它飞舞着,象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象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象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1.文章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2.“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这句话使用反复的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4.读了这首散文诗,当面临生活中的暴风雨时,你该怎样做呢?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写出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前兆,点明海燕所处的特定环境。开篇点题,引出主人公海燕 。
2.拟人,“歌唱”“冲向”“迎接”等词语把波浪人格化,突出了它积极主动的战斗热情和乐观勇敢的革命精神 。
3.用强烈的感情表现了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和呼唤,强调革命暴风雨近在眼前,历史潮流不可逆转 。
4.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原版名称:《春天的旋律》 又名:《海燕之歌》作者:高尔基 苏联作家
《海燕》又名《海燕之歌》,是高尔基创作的一篇著名散文诗。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
此文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分成三部分,描绘了海燕面临狂风暴雨和波涛翻腾的大海时的壮丽图画。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言沙皇的黑暗统治必将崩溃,预示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将取得胜利的前景。并且号召广大劳动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
1.试题分析:该题考核文本段落作用。首先要看本段在全文中的位置(第一段),然后考虑与前后文的关系、与标题的关系。答题时,要理清全文的思路,整体把握文本的大意,然后据此分析第一段与文章主题的关系,可从行文思路和感情基调入手加以分析概括。
2.试题分析:该题考核文本中修辞的运用。从“歌唱”“冲向”“迎接”等词语可以判断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拟人化的写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有了拟人化之后特有的具象效果。理解时结合文本主旨(积极主动的战斗热情和乐观勇敢的革命精神)。
3.试题分析:该题考核文本中修辞(反复)的运用。言为心声,反复的修辞手法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暴风雨”,充满语言美。反复:反复具有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的修辞效果。
4.试题分析:该题考核对文本主旨的把握。紧抓题干中的提示信息“当面临生活中的暴风雨时”,结合从本文中理解的主旨(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符合题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