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南极为啥比北极冷?》,完成后面小题。

①南极冷还是北极冷?先让我们来看看中国的两极考察站。北极的黄河站位于北纬79°,夏天拜访那里的人可以发现,考察站周围的海湾积雪全融化了,大量苔原植物生长繁茂,甚至出现很多开花植物,北极绒鸭、北极燕鸥等海鸟活跃起来,呈现出一片鸟语花香的景象,让人怀疑是否真的到了北极。相比之下,南极的长城站和中山站却是另一番景象,考察站区常年积雪不融化,温度也低,动植物种类稀少。数据显示:北极的年平均气温为-10℃左右,最低纪录为-70℃;而南极的年平均气温为-25℃至-30℃,最低纪录是-90℃。显然,南极要比北极冷。

②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南极比北极更冷呢?

③首先是            。南极为大海包围的陆地,面积约1400万平方千米,其中约98%的大陆被冰盖覆盖,而且这些冰盖的平均厚度可达近2000米,终年不化。北极地区则是陆地包围海洋,北冰洋主要被欧亚、北美大陆所包围,面积约1310万平方千米,其中冰面积约为850万平方千米,仅为南极冰面积的60%左右。而且,北极地区的冰雪在夏季会大量融化,导致夏季冰面积更小。此外,北冰洋海水的热容量大,吸热本领强,吸收的热量就更多,导致北极比南极要暖和得多。

④其次,              。南极平均海拔高度为2350米,其中超过3000米的地方约占南极大陆面积的25%,最高约514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而北极近2/3的面积都是海洋,平均海拔仅与海平面相当。海拔越高温度就会越低,正所谓“高处不胜寒”,因此南极就会比北极气温更低。

⑤最后,南极热量交换比北极少。由于南大洋有绕南极的西风环流和南大洋环流,南极无论是大气环流还是大洋环流均比较封闭,与中低纬度的热量交换较少,得不到热量的有效补充。相比较而言,北极地区与中低纬度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的交换则比较频繁,来自于中低纬度的热量可以通过环流向北极地区进行有效输送,这样就导致北极比南极温暖。

1.说说第①段使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请分析第②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3.在第③、④段的空白处填上此段的中心句。

4.本文的主体部分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这种顺序的语言标志是什么?

5.第③段加点的“平均”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案:
1.做比较;将南极与北极的自然景象、平均气温、最低气温进行比较,清楚明白的(突出)说明了南极要比北极冷。 2.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由上文的南极比北极冷,过渡到下文写为什么南极比北极冷。 3.第③段:南极与北极的地形差异(不同) 第④段:南极海拔比北极高 4.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首先,其次,最后。 5.不能去掉;“平均”表示的是南极冰盖均分值接近2000米,去掉之后则表示南极每一个地方的冰盖厚度都可达近2000米,与事实不符。去掉后表达就不准确了(用“平均”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第一段从气温等多方面把把南极和北极进行了对比,是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说明了南极要比北极冷。 2.此题考查过渡段的作用。过渡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这有两层含义,一层是结构上的,另一层是内容上的。结构上就是对整体的把握,增加条理和文章的语言的流畅性。内容上就是对上面篇幅的总结和对下面篇幅的开头总起作用。这句话由上文的南极比北极冷,过渡到写南极比北极冷的原因。 3.此题考查学生对中心句的概括能力。中心句是指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中精彩而又体现中心的语句。整段话是围绕哪句话说的,这句话就是中心句。“南极为大海包围的陆地”“北极地区则是陆地包围海洋,北冰洋主要被欧亚、北美大陆所包围”说明的两个地区的地形差异;南极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北极平均海拔仅与海平面相当,所以本段的中心句可以概括为:南极海拔比北极高。 4.此题考查说明顺序的相关知识。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人们认知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认知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判断说明顺序除了可以从说明对象的特点进行辨析之外,还有一个有效的具体可操作的方法是:逐段概括内容要点→把内容相近的段并成部分→归纳每部分的大意→将这些大意依次衔接起来,再加分析,很容易就知文章的说明顺序了。从“首先”“其次”“最后”可以判断出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5.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理解。说明文赏析词语的表达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答题格式:①说明词语的意思,②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③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平均”指的是冰盖的平均厚度接近2000米,去掉以后就成了每一个地方的厚度都达到了2000米,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推荐试题

阅读虞燕的《家有马大哈》,完成后面小题。

①女儿正在读词语,当她念到“粗心”“丢三落四”时,突然眯起眼睛笑了:“这不是说的我爸爸嘛!”我怔了一下,随即哭笑不得地转头看向正坐于女儿身后的她爸,他颇不好意思地笑着轻拉了一下女儿的小马尾,然后,突然站起来往外走,说是才想起给我们带的两盒雪媚娘落在车上了。

②回想起来,她爸的马虎粗心其实从谈恋爱时就已见端倪。彼时通讯不便,他就三天两头地给我写信。有一次,我看完信后,觉得奇怪!明明话只说了一半怎么突然就没了?更没有祝愿语、属名和日期。当日下午,又收到了他的信,打开一看,只有一页,信末有他另外加上的一行字:很是抱歉,信寄出后才发现桌上还剩了一页,又以最快的速度寄出。

③婚后,他的马大哈本色就充分表现出来了。总有忘带钥匙忘带手机忘带钱包忘戴手表等“剧目”频繁上演,有时就演一出,有时是好几出轮番地演,看得人急火攻心。起先,我还孜孜不倦地对他循循诱导,以期他能洗心革面,起码也要有所改善嘛。但经历无数次的失败之后,我终于决定放弃对他的“治疗”,却开始把自己搞得像上了发条的机器——具备各种提醒功能的机器:窗关了吗?手机带了没?有没有带包?记得锁门,记得关灯,记得带伞……如此过了一阵后,觉得自己身心俱累,“机器”罢工了!于是,那些工作日的早晨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随着一声“我上班去了”,门也“砰”地关上了。过了一会,“吱嘎”一声,门开了,他又回来了,“我忘记带东西了”。

④他偶尔会在休息日骑着自行车去菜场,却也经常出状况。有一次,很有兴致地说要给我做最喜欢吃的藕炖排骨和黑木耳炒鸡蛋,我无比幸福地翘首以盼。到家后,他快乐地哼着歌儿刷锅洗菜,突然,歌声戛然而止,看他跑进跑出好几趟,还在自行车旁绕了两圈,我就知道有情况了。原来是那关键的排骨跟黑木耳不见了。他当然想不起丢在哪了,只记得这两样都是付好钱的。后来呢,说好的藕炖排骨变成了冰糖炖藕,黑木耳炒鸡蛋则被荷包蛋所代替。

⑤我深知他马虎,却总是低估他马虎的程度。他洗衣服前,我第一反应是跟他强调深浅两色的衣服要分开泡,但之后发生的状况却是五花八门的,如泡烂遗忘在兜里的纸币、洗丢衣服上的扣子、把袜子倒进马桶……最让我欲哭无泪的一次是,他把我那朵与裙子配套的立体多层布艺花随着一大盆水“哗啦啦”地冲进了马桶。那是我最心爱的一条裙子上的与裙子同色同材质做工精美的大花朵,没有了这朵花的点缀,整条裙子便黯然失色。我后来几乎没有再穿过那条裙子。更让人心塞的是,经他这样一搞,下水道被堵了,还得找工作人员来解决。

⑥马大哈当然还特别容易得到小偷的“眷顾”,电瓶车、自行车、手机等都曾因他的疏忽大意不翼而飞。结婚多年之后,他的马大哈症状基本没有改善,我倒是从起初的着急上火修炼到处之泰然了,除了见怪不怪之外,还有个原因——我逐渐发现他对许多事情的处理都很具马大哈精神,大大咧咧糊里糊涂,不爱死磕不爱计较,呵呵一笑就过去了。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心粗心大”还是个优点呢。              

(选自《宁波晚报》,有改动。)

1.本文具体写了家中“马大哈”的哪几件马大哈事件?

2.开头有何妙处?

3.研读第①段加点的词句,设想一下,当母女俩看到“他”的这些表现后,会是怎样的表情,为什么?

4.马大哈是一个缺点,但作者为什么却说“心粗心大”还是个优点?你能举个例子说明吗?

5.请简要分析最后一段划线句子里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学记》)

(乙)且天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闻不若聋;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不若爽;使其心可以知,不学,其知不若狂。故凡学,非能益也,达天性也。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是谓善学。子张,鲁之鄙家也;颜涿聚,梁父之大盗也;学于孔子。段干木,晋国之大驵也,学于子夏。高何、县子石,齐国之暴者也,指于乡曲,学于子墨子。索卢参,东方之钜狡也,学于禽滑黎。此六人者,刑戮死辱之人也,今非徒免于刑戮死辱也,由此为天下名士显人,以终其寿,王公大人从而礼之,此得之于学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尊师》)

【注释】①爽:败坏,指口里有病说不出话。②狂:狂乱(无知)。③子张、颜涿聚、段干木、高何、县子石、索卢参、禽滑黎,均为古代人名。④驵(zǎng):牲口交易的经纪人。⑤暴:凶恶、残暴。⑥指:受指责。⑦钜狡:闻名的狡猾的人,钜通巨。⑧刑戮死辱:刑罚、处死、侮辱。

1.将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译成现代汉语。

A、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善也。  B、子张,鲁之家也。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今非徒免于刑戮死辱也,由此为天下名士显人。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组是(      )。

A.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B.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C. 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是/谓/善学

D. 王公/大人从而礼之,此/得之于学也

4.两文均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甲文强调学习的好处在于可以“知不足”,“□□□”;乙文指出学习的目的在于“□□□”。

5.从论证方法上看,甲、乙两文有何异同?

 



综合性学习。

学旅行是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在这个宜人的季节,让我们一起去研学旅行吧。

【写标语】研学旅行不同于一般的旅游。在出发前要对旅途中要接触到的内容进行研究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行走观察时欣赏风景,认识了解古人、今人。请根据以上提示将本次研学旅行的主题语补充完整。

先研究、学习,出发前有数;                            

【定设计】本次研学旅行的路径是这样的:仲宣楼——荆州街——夫人城——古隆中。下面是据此拟定的研学旅行活动设计,请补充完整。

A、仲宣楼上诵《登楼赋》;       B、荆州街前看拱券门;

C、夫人城上讲韩夫人;           D、               

【提建议】研学途中,同学们站在夫人城上看汉江。因为连日持续降雨,只见樊城一侧河水清澈,襄城一侧明显混浊,呈现出泾渭分明的景象。同学们纷纷为保护母亲河,改变襄城区这种现状提建议,请你也写一条建议在下面。

【做研究】下面是此次研学过程中的解说词(部分),请研读之后,写一段总结归纳的话,要求概括出襄阳这座城市的最突出的特点。(不超过15个字)

A、仲宣楼位于襄阳城东南角城墙之上,为纪念东汉末年诗人王粲(建安七子之一)作《登楼赋》而建,因王粲字仲宣故名,又名王粲楼。

B、据史书记载,东汉荆州治牧所设在襄阳,荆州街由此得名。明代在荆州街的北段建有拱券门,其上有“荆州古治”匾额。

C、东晋中郎将、梁州刺史朱序的母亲韩夫人筑城抗敌有功,后人称襄阳城西北角一段城墙为夫人城。城上勒石额“夫人城”,并立有“襄郡益民胜迹,夫人城为最”等碑。

D、古隆中是三国时期杰出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青年时代(17-27岁)隐居的地方。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和“隆中对策”都发生在这里。

你的总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