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

“十字路口”是指两条道路交叉的地方,后来比喻处在对重大事情需要决定怎样选择的境地。生活中我们常常徘徊在一个又一个人生十字路口,方向与选择,混乱与规则,从众与坚守……每个十字路口,都有故事,都有思考,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请你以“站在十字路口”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

假如五十年后,你功成名就,成为了一名科学家(小说家、音乐家、政治家、军事家……)。请你发挥想象,以五十年后的确定身份,给你的孙子或者孙女写一封信,回顾自己成长道路上的点点滴滴,激励他(她)砥砺前行。

要求:①请将题目书写在答题纸上。②字数在600-800之间。③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答案:
参考例文 站在十字路口 当你在马路上行走时,不知不觉地就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这时如果绿灯亮了,你就会匆忙走过;如果红灯亮了,你就停下来等。处在这样一个十字路口,我们完全可以毫不犹豫地作出抉择。然而,面对人生旅途中一个又一个的“十字路口”,面对着“十字路口”中耀眼的花花事物,我们该如何慎重作出抉择呢? 人生旅途中有很多事值得我们去做,有很多事不值得我们去做,还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吸引着我们……缺乏生活经验的人,迷迷茫茫的人的确很难闯过这些“十字路口”。也许就是因为这样,国家才制定了许多法律来帮助我们。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了个方向,我们就不会选择“法律的陷阱”。但是为什么如今还会有这么多人陷入了这里?这就决定于一个人内心的信念是否坚强。人生犹如一个狒狒种群,假若少了个首领,整群狒狒的生活将是杂乱无章。人生的这个“首领”就是一个又一个不起眼的目标。缺乏了目标的人生是可怕的。当你徘徊在“十字路口”中时,不妨想想,“我当前的首要目标是什么?”明确了目标,坚定了信念,那么你下一步的抉择将是成功的,你不会因此而失足。 如今,正读初二的我就站在了人生一个繁忙的“十字路口”中,很多人不幸在这里发生了“车祸”,我心里的那份焦虑与不安更是包围着我。四选一:1.看电视,玩乐,美其名曰“放松大脑”。2.潇潇洒洒走一回,当个“超级女生”。3.放弃学业,追随社会青年。4.努力学习,艰苦奋斗,为初三中考做好准备。起初,我抵挡不住诱惑,选择了第一条路,庆幸的是我问心无愧,因为那时学业很繁重,确实要放松一下大脑!但是渐渐地我发觉不对劲了,我变得不太想学习,整天顾着看电视,这简直是自欺欺人,沉睡的大脑瞬间清醒并向我亮起了红灯,我也清醒过来了!姑姑曾对我说过一句话:“你现在天天看电视,长大后就天天都没有电视看;你现在不看电视,长大后就天天都可以看电视。”那时我听得糊里糊涂的,她解释说:“什么意思呢?那现在如果整天顾着看电而不认真学习的话,长大后就找不到一份好工作,只好给别人打工,干苦力,天天起早摸黑地干,晚上回来还要做家务,都快累死了,哪还有时间看电视?但是如果你现在少看电视,刻苦学习,将来就能找一份好工作,每天坐办公室,工作8小时,那么你回家后还有大把时间给你看电视,天天看都行。就是这样截然不同……”听了姑姑的话,我不再犹豫了,站在这个“十字路口”,我毅然选择了第四条道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姑姑的话从此也被我刻骨铭心地牢记在心。 朋友,人生的“十字路口”并不可怕,只要你明确目标,坚定信念,便会有一盏永恒的红绿灯永远伴随着你安然度过…… 【解析】试题分析: “站在十字路口”,对于这样的题目,首先是审题,“十字路口”这个题目存在着双重含义,一个是表层意义即本义,指两条道路呈现“十”字交叉的地方;还有一个是比喻义,用来比喻对重大问题必须作出抉择的关键时刻。审题时应注意它与“十字街头”(纵横交错、繁华热闹的街道)在意义上的区别。命题中的提示语即材料中出现的“十字路口”所说的是一个“生活场景”,提示语只是一种理解方向上的指引,并不代表考生一定要按照它所说的进行构思,事实上十字路口会出现在很多地方,也可能出现在僻静的地方,给一个独自行走的人带来方向选择上的迷茫。只要能符合“十字路口”的本义和比喻义的基本内涵都算是符合题意的。 点睛:写作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千万不能把“十字路口”仅仅当做一个媒介,把任何发生在其他地方的事情搬到十字路口这个生活场景,那就是生搬硬套,没有理解十字路口的含义,也误解了命题人的意图。二是选材时要关注“人”在“十字路口”这个场景的态度,要有选择地思考和决断。如果仅仅局限于题目的本意,描述所发生的事情,表达自己的感受,当然较容易写,也可以不偏题,但是立意很难深刻,所以要从比喻义出发,由现象引发我们对社会规则(如法律和公德)、利益和个人操守方面的思考,特别要注意引用社会热点,关注时事,这样的文章就要深刻独到得多。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_____________

①“打一分赚一分,我们一起顶住!”“我们有那种不服输的劲儿,不管怎么着也得顶住!”“女排精神就是不放弃,能顶住!”……

②中国女排在第三十一届奥运会上赢得中国代表团“分量最重”的一块金牌后,女排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接受采访时也送给我们一块沉甸甸的人生“金牌”——人生需要“顶住”。

③赛场是最高强度的比拼,是精神意志的较量。“顶住”,既是一种姿势表现,也是一种内心观念。“顶住”,不是无可奈何的被动选择,更不是安于现状的消极保守。对于人生而言,“顶住”,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责任,是行稳致远的“压舱石”和“发动机”。

④“顶住”是执着,坚持不懈。“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说的是成功的偶然性。然而,这种“不费功夫”的偶然,却存在于“吾将上下而求索”“众里寻他千百度”“为伊消得人憔悴”之中,是千辛万苦付出后的某种必然。世间事,除了岁月,没有“不费功夫”就得来的好事。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国学大师钱穆“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一生著书立说达1700万言,还探索出一套独特的治学方法和治学门径。年复一年的“顶住”,最终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

⑤“顶住”是毅力,坚忍不拔。“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前进路上,艰难困苦是“灭顶石”还是“垫脚石”,关键看能不能“顶住”。爱迪生说,失败了一千次并不可怕,最起码我知道这一千次的努力都是不可行的,于是我就会做出第一千零一次的努力。袁隆平培育出高产杂交稻,屠呦呦提炼出青蒿素,说到底都是一个屡败屡试、愈挫愈奋、不断“顶住”的过程。成功路上,不仅要看能否吃得了“坐冷板凳”的寂寞之苦、“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勉之苦,还得看能否受得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忍之苦。无数事实证明,面对困难时选择“顶住”,一个个失败、挫折和困难,就会从“绊脚石”变为砌筑人生进步的“垫脚石”。

⑥“顶住”是定力,坚定不移。当年长征,尽管起初红军不知道战略转移何时才能结束,不知道最终去往哪里,但大家坚信“只要跟党走,跟着抗日救国的理想走,就会有前途”,坚信“不论我们自己能否到达胜利的彼岸,我们的旗帜一定能达到”。正是因为对这一目标的坚定不移,才使“红军不怕远征难”,把二万五千里的艰辛远征,化作了地球上最绚丽的红飘带。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马克思说:他能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前后坚持40余年时间进行《资本论》的研究撰写,关键是“目标始终如一”。凡事咬定一个目标,矢志不渝,必会凌绝顶而览众山。    (选自2016年8月25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给文章拟一个题目。

2.阅读第④段,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进行论证的。

3.阅读第⑥段,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怎样理解“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的现实意义。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4G智能手机尚未完全普及,通信行业已经向新一代的5G(第五代移动通信的简称)技术发起了“冲击”。

有这样一个通俗的对比:4G时代下载一部2GB大小的高清电影需要5.3分钟,5G时代,人们将缩减至6.4秒甚至更快。但实际上,5G不仅仅是快。伴随着5G技术的发展,人类有可能进入万物互联的超级全联接时代。目前,由于99%的物体未实现连接,5G将成为超级“传送门”。随着“万物移动互联”逐渐变成现实,移动数据流量在未来数年内将呈井喷式增长,预计到2020年流量将增长1000倍。因此5G也常被称为“面向2020年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5G与3G、4G研究的一个重要区别,是第一次将用户体验作为研究的重要核心。5G时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G主要针对移动互联网设计;5G不只关注人与人之间的通信,它还要关注物联网。一方面帮助移动互联网进一步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要符合和满足物联网需求。爱立信公司最近在瑞典进行的一项5G测试中,通过远程数据中心支持,让1500公里远的巨型卡车在地下500米进行作业,这种远程控制需要非常坚实的网络支持,数据传输要快,不能出现一刻的延迟。

5G时代,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都将连成一体。无处不在的实时视频分享、随时随地云接入、虚拟现实、3D息影等都将成为现实。手表、球鞋、自行车等个人物品,城市的停车位、垃圾箱、路灯等基础设施,都可以连成一体。工厂里的转运箱、机器人都将连接到移动网络,从自动化走向信息化和智能化。

【材料二】

互联网一直在不断变化,在未来10年互联网变化的速度还将会更快,甚至颠覆我们的认知。随着设备的数量不断地增加,网络数据也将随之激增,加上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等,这背后需要提供强大且稳定的网络支持。

不久的将来,移动视频流量将占主导。预计到2022年,移动视频流量将增长约50%,占所有移动数据流量的75%左右。消费者越来越多地使用视频直播与朋友、家人和粉丝进行互动。目前,美国约有1/5的智能手机用户表示对视频直播感兴趣,在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等高增长市场,对这些应用感兴趣的智能手机用户数是美国的两倍。

据介绍,在机器人领域,目前已有远程控制机器人用于工业生产维护、生化机器人用于生物医学研究、机器人与人类并肩协作等等。未来机器人将整合信息通信技术和数字技术,拥有人工智能,与人类共同存在。而机器人的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前提,目前工业机器人都有安全操作区,以防止对人类造成伤害,未来的协作性机器人不能设立安全围栏,需要通过无线技术的发展来解决安全控制问题。

 

 

1.根据上下文,从下面两句话中选择一句填入材料一横线处,恰当的是_________。

【甲】重要的不再只是速度,更是要提供更多的应用和服务体验。

【乙】重要的不再只是应用和服务体验,更是要提供快的速度。

2.结合两则材料,借助图表一,解释“超级‘传送门’”的具体含义。

3.阅读两则材料和两幅图表,简要概述5G技术的优势。

 


阅读《京城戏迷》,完成后面小题。

京城戏迷

①在北京人当中,有不少人喜欢京剧,因而也形成了众多的戏迷、票友。在胡同大院里,常有一些人打开收音机听着京剧唱段;在公园,也常有一些人围着拉胡琴的唱上几段;至于说早晨在故宫城墙下吊嗓子的人,那就更多了。

②北京城的戏迷如此之多,实在令人兴叹。在众多的戏迷中,老人无疑是多数,但也有不少的年轻人;有男的,也有不少女的。这些人不管认识不认识,也不管熟悉不熟悉,只要是聊戏、唱戏,就都很亲热地聚在一起。胡琴一响,立马有人唱了起来。

③细研究这些戏迷,还真挺有意思。这些人都喜好京剧,笔者曾接触过不少唱戏水平相当高的戏迷,他们对京剧的痴迷程度,可以说是“深了去了”。

④邻居杨大叔,长得人高体阔,浓眉大眼,一看就是个唱花脸的材料。他在电车公司上班,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唱戏上。傍晚时分,从他家的院里经常传出他唱戏的声音。小时候到他家去玩,看见屋里摆着不少唱戏的家伙什儿:胡琴、刀、枪、剑等,还有扮相用的戏装、头盔、胡子。看着新鲜,我们就拿过来玩。有一次正在舞刀耍剑玩得兴头儿上,杨大叔推门回来了,见此情景一阵大怒。过后他又一件一件仔细收拾好,并嘱咐说“以后不准再动”。

⑤邻居们对我们说,杨大叔是个戏迷,在公司里经常参加演出,你们看看他家墙上挂的照片,有不少是他的剧照呢!我们几个蹑手蹑脚走到镜框前仔细一看,果然是杨大叔。但见他身着戏装,手持一杆长枪,背后插着四面旗子,威武得很。他很愿意和大家聊天儿,可聊着聊着就聊起戏来了。聊到兴奋处,杨大叔还唱上一段,引得街坊四邻拍手叫好。

⑥京城这些戏迷,还都多少有点学问。在南城天桥附近,有位叫“二爷”的人,他可是个圈里有名的戏迷。小时候他就一直在长安剧场听“蹭戏”,金少山、梅兰芳、谭富英这些人的戏,他可没少听。现如今他退休了. 时间充裕了,更是一门心思用在京剧上了。他每天上午都到公园与戏迷们会合,在大家的撺掇下,时不时地唱上几段。拿手的是唱老生,有时也反串青衣,嗓音不错,有腔有味。

⑦与“二爷”聊天,从来就离不开这戏。比如说这看戏,他可有说法。过去北京人到戏园子里去不说“看戏”,而是说“听戏”。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北京的旧戏园子是由茶楼演变而来的。舞台下面就是茶桌,坐在茶桌旁的观众都是脸对脸地喝茶,耳朵却向着舞台听戏。到了精彩要紧之处,观众才会转过头去专注地看台上的表演。

⑧再如这听戏的学问,“二爷”说,听戏不能光听热闹,只有胸中有了涵养才能听出门道。他以自己为例,当年为听懂戏,在古诗文和历史知识上还真下了不小的功夫。他说,这么做是为了钻研京戏,京戏博大精深,不懂历史文化不行。正因为如此,在戏迷聚会聊天时,“二爷”能在关键处讲上一两句要紧的话,博得个“有学问的人”之美誉。

⑨“二爷”对京剧爱得很深,不仅自己喜欢,还经常动员别人去听戏。有位朋友联系自己的感受说,前几年到国外工作一段时问,临走时“二爷”对他讲:“我敢说,你会有一天想起京戏来,可又听不着,浑身上下都不自在。”听了这话他笑了笑,不以为然。没想到在海外没多长时间,还真琢磨出“二爷”这番话的意思来。您还别说,那感觉还真是如“二爷”说的那样。

⑩北京城的戏迷,爱戏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一天不听戏或者不唱戏,就觉得难受。近年来,有关部门专门为戏迷们组织了不少的活动,使他们的戏瘾得以释放、才华得以发挥。至于说各大公园里的戏摊儿,更日益红火,琴声清脆,唱腔高亢,给那公园平添了更多的乐趣。您还别说,要是没那唱戏声,公园里还显得冷清呢!(有删改)

1.简要概括作者对“京城戏迷”特点的几点认识。

2.说说文章第⑩段“您还别说,要是没那唱戏声,公园里还显得冷清呢!”这一画线句的作用。

3.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文章的相关内容,探索京城戏迷多的原因;并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一个有关当前传承京剧文化所面临的问题。

【链接材料一】

要问戏摊儿为什么这么火?这话就长了。早在清末,京剧就在北京城风靡。民国时四大名旦、四大须生更不得了。戏园子一开锣,人挤得满满的。戏迷上不了戏台唱戏,就自发地聚在一起自拉自唱,过过戏瘾。不少戏迷大早晨起来,到故宫城墙底下吊嗓子。“咿——咿——咿”“啊——啊——啊”地喊个没完。要是刚学了段新戏,唱得有点谱儿了,赶紧让戏迷们听。“哎,您听听我这口儿,怎么样?”说着,就唱了起来,直到叫好为止。

【链接材料二】

《北京市地方初级中学选修课程京剧教材》已由北京市中小学地方教材审定委员会通过,整套教材覆盖初一至初三年级,由《看得见的京剧》《听得懂的京剧》《学得会的京剧》三册组成。这套教材于2015年9月在丰台区初一新生中率先使用,这表明京剧正式走进学生的课堂。“京剧是国粹,涉及的艺术门类很多。如何能让学生从中汲取营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沉淀的瑰宝,是教材编写的一个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