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①。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②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 ”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
①力:喜欢勇士。力:有力之士。 ②遂邑:今山东宁阳县。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 ( )
A. 鄙 肉食者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B. 专 弗敢专也 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C. 既 既克,公问其故 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
D. 以 必以分人 以君之力(《愚公移山》)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①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
②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3.今人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解释说《曹刿论战》中“曹刿”即《史记·刺客列传》中“曹沫”,你认为曹刿和曹沫是不是同一个人呢?请你结合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的依据。
4.分别结合甲、乙两段文字的内容,具体说说鲁庄公在使用人才方面有何可取之处。
答案:
1.D
2.(1)桓公近旁的人没有人敢动手,问道:“你想干什么?”
(2)桓公于是答应全部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
3.是同一个人。都胆气过人,精于谋划,热爱祖国。结合内容分析略。不是同一个人。曹刿有勇有谋,是个谋士。曹沫有勇无谋,只是个莽夫。(结合内容分析略)
4.礼贤下士,能虚心听取和采纳曹刿的建议;(宽厚待人,曹沫带兵与齐交战,连连失败,导致鲁庄公只能割地求和,但是他没有问罪于曹沫,还是让他做将领。
【解析】
1.试题分析:D. “以 必以分人 以君之力(《愚公移山》)”“以”前者是介词“把”,后者“凭借”。A都是“目光短浅、鄙俗”之意。B都是“专门享有”之意C都是“已经”之意。
2.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左右”“莫”“子”“欲” “乃”“许”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试题分析: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答案:是同一个人。都胆气过人,精于谋划,热爱祖国。结合内容分析略。不是同一个人。曹刿有勇有谋,是个谋士。曹沫有勇无谋,只是个莽夫。
4.试题分析: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物象的特征等,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答案:礼贤下士,能虚心听取和采纳曹刿的建议;(宽厚待人,曹沫带兵与齐交战,连连失败,导致鲁庄公只能割地求和,但是他没有问罪于曹沫,还是让他做将领。
参考译文:曹沫,是鲁国人,凭借勇力侍奉鲁庄公。庄公十分喜好勇士,曹沫是鲁国将军,与齐国作战,三战三败。鲁庄公害怕了,就献上遂邑这块地方求和,但仍然用曹沫为将。
齐桓公答应和鲁国在柯地会盟订约。桓公与庄公已经在坛上订了盟约,曹沫手持匕首胁迫齐桓公,桓公近旁的人没有人敢动手,问道:“你想干什么?”曹沫说:“齐国强鲁国弱,而贵国侵犯鲁国也太过分了。如今鲁国的都城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大王一定要考虑考虑这件事!”桓公于是答应全部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桓公说完话,曹沫就扔掉匕首,走下盟坛,朝北回到群臣的位置上,脸色不变,言辞从容如故。桓公大怒,要背弃自己的誓约,管仲说:“(你)不能这样。贪图小利来使自己快乐,在诸侯中失去信义,失去各国的帮助,不如给他。”这样,桓公就割还了侵占的鲁国领土,曹沫三次战役所失去的土地,全部都还给了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