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出淤泥而不染。 染: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予:
(3)陶后鲜有闻。 闻:
(4)待到山花烂漫时。 待:
2.翻译甲文中划线的句子。
3.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4.【甲】文用 、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 、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5.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
1.(1)沾染;污染(2)我(3)听说(4)等待;等
2.莲,是花中的君子。
3.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菊花、牡丹;风雪悬崖(冰天雪地、悬崖冰雪)、万花丛。
5.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品质、精神)。分析略。
【解析】选自《爱莲说》 作者:周敦颐 年代:北宋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针对这种类型,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平时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2.试题分析:本题的翻译,句中的“而、染、濯、涟、而”等词是重要的采分点,做翻译题,要注意几点: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注意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注意句子整体连贯。
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时要注意翻译的方法,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译文的基本方法“增、删、调、换、留”就能正确翻译。
3.试题分析:文章内容的理解。找出相应内容并作答即可。主要是莲的的纯洁品质。
4.试题分析:对写作手法、文章内容理解的考查。掌握衬托、环境描写等知识即可解答。注意归纳概括内容。
5.试题分析:理解诗文主旨、写法及对比分析能力的考查。《爱莲说》在写法上,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莲的形态,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毛泽东《卜算子•咏梅》这首词上阕描写了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不畏严寒开放在坚冰悬崖上。下阙揭示其精神品格由外而内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动人景象。全诗以梅言志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参考译文:
【甲】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欢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香气散播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喜爱莲花的人,与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数众多了!
【乙】风风雨雨把冬天送走了, 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悬崖已结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 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 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