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秦西巴纵麑

    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麑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人乎?”

[注释]①纵麑(ni):放走小鹿。麑:小鹿。②窃:私自。③傅:任辅导责任的官或负责教导的人。在文中指老师。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2)秦西巴

2.用两条“/”给以下句子断句。

其  母  随  而  啼  臣  诚  弗  忍 窃  纵  而  予  之。

3.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
1.(1)命令/派遣/让 (2)不 2.其 母 随 而 啼/臣 诚 弗 忍/窃 纵 而 予 之。 3.仁慈的人最终会获得别人的认可。/我们 要知人善用。/认为自己正确就不要怕得罪人。知错就改,不计个人恩怨。 【解析】选自;《吕氏春秋》 作者:吕不韦 年代:战国 【翻译】孟孙氏打猎得到一只幼鹿,派秦西巴拿回去烧煮它。母鹿跟随着秦西巴并啼叫。秦西巴不忍心,(将幼鹿)放还给母鹿。孟孙氏回来后,寻找鹿在哪里。秦西巴回答说:“小鹿的妈妈跟在后面啼叫,我实在不忍心,私自放还给母鹿。”孟孙氏很生气,把秦西巴赶走了。过了一年,又采用他把他作为儿子的老师。左右大臣和侍卫说:“秦西巴对您有罪,现在却把他作为您儿子的老师,为什么?”孟孙氏说:“(他)对一只小鹿都不忍心伤害,又何况对人呢。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注意以下词语的理解:使:命令、派遣、让。弗:不。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本句就是句与句之间的断句,主要弄清楚句子的意思就可以了。可根据句意进行断句。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小鹿的妈妈跟在后面哀啼,我实在不忍心,私自放了它,把它还给了母鹿。因此断句为: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朗读节奏的掌握能力。朗读节奏划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1、主谓之间要停顿。2、 谓宾之间要停顿。3、 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3.本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设想合理即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仁慈的人最终会获得别人的认可。(或者我们要知人善用.知错就改,不计较人人恩怨。自己认为正确的就不要怕得罪人。)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