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探寻荷叶魅力

荷叶的自洁效应

◆祁云枝

①你凝望过雨中的荷叶吗?无论多么猛烈的暴雨,打落在荷叶身上,只会“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旦“玉盘”稍稍倾斜,便不见了雨水的影子。用手摸一下荷叶,除低凹的中心,叶子竟然是干燥的,仿佛倾盆大雨根本就没有降落在它的身上。即使没有下雨,荷叶表面也永远纤尘不染。有人做过实验:在荷叶上滴几滴黏度很强的胶水,胶水也不能粘在叶面上,而是滚落下去且不留痕迹。能够拥有如此“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只因为荷叶能够“自洁”!

②按说,荷叶是很容易吸附水分或沾染上污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荷叶表面太光滑了,光滑得让灰尘“站不住脚跟吗”?恰恰相反,荷叶能够自洁,是因为它的表面是粗糙的。这可能会颠覆我们对于洁净的日常认识。

③在超高分辨率显微镜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荷叶的表面上布满了许多微小的蜡质“乳突”,每个乳突的直径是8-10微米,高低略有不同,乳突间距约10-12微米。而每个乳突是由许许多多直径约为200纳米的细小突起组成的。

④前面对于蜡质乳突的说法似乎有点枯燥,换个形象的说法就是:荷叶的表面上犹如一个挨一个隆起的“小山包”,在每个“小山包”上,又布满了绒毛状的小小“碉堡”。虽说是“山包”和“碉堡”,但这种结构,我们用肉眼甚至借助普通显微镜,是根本看不到的。

⑤由于“小山包”之间的凹陷部分充满空气,这样就在紧贴叶面的地方形成一层极薄的只有纳米级厚的空气层。当外形尺寸相对较大的雨滴(直径通常为几毫米,1毫米=1000微米)降落在叶面上后,不仅与叶面隔着一层极薄的空气,而且只能同叶面上“碉堡”处的凸顶形成点接触,——此情此景,是不是有点儿类似于水珠站在了密密麻麻的针尖上?

⑥空气和为数众多的“碉堡”共同组建了茶叶表面的疏水层。在“碉堡”顶上“悬空而立”的雨点,由于自身表面的张力作用,形成了球状水珠,水球在滚动的过程中顺道儿吸附灰尘。因此,只要稍稍倾斜,水珠就会附带尘埃滚落。这,就是著名的“荷叶效应”——因为粗糙,所以干净——是不是颇具颠覆性?

⑦自洁,不仅令荷叶美观,而且有利于防止大气中的有害细菌和真菌对植物的侵害。对荷花而言,这种结构还提高了叶面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

⑧荷叶的自洁效应,给了人类无限的启发。基于此,科学家把透明、疏油、疏水的纳米材料运用到汽车烤漆、建筑物外墙或玻璃上,不断随时可以保持物体表面的清洁,也减少了洗涤剂对环境的污染,安全又省力;把这种材料运用于织物,能让织物不沾液体(包括水、油、菜汁、果汁、墨水、酱油等),从而减轻洗衣负担,而且不会改变织物的纤维强度、透气性、皮肤亲和性等原有性能。

1.第①段写雨打荷叶只会“大珠小珠落玉盘”、荷叶“出淤泥而不染”有什么作用?

2.结合上下文,用一句话补充出第②段空缺处的内容。

3.第③、④两段均在说明“蜡质乳突”,但用了不同的说明方法,你更喜欢其中哪一种?为什么?

4.第⑤段中“极薄的”、“只有纳米级厚的”两个短语都在说明空气层很薄,是否重复多余,为什么?

5.为了说明“荷叶的自洁效应”,作者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请简要分析。

6.【积累链接】请默写出周敦颐《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的下一句。

 

答案:
1.引用诗文,形象地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荷叶及其“不吸附水分”“不沾染污渍”的自洁特征,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为什么荷叶能傲立尘世,始终守身如玉 或 为什么荷叶能“出淤泥而不染” 或 为什么荷叶能自洁(契合语境、意思相近、是问句即可) 3.更喜欢第③段,第③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更加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蜡质“乳突”的微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严密性。或者:更喜欢第④段,第④段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荷叶表面微小的蜡质“乳突“和”乳突“上面细小的突起比作”小山包“和”小山包“上的”小“碉堡”,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蜡质乳突的特点,通俗易懂,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二者皆可) 4.不重复多余,前者是用“极”这个副词修饰“薄”的程度,有点抽象,后者用“纳米级”这一具体度量单位进行补充说明,就进一步强调突出“薄”的特点,令读者更清楚明白。 5.逻辑顺序。先说明荷叶能够自洁的现象,再揭示荷叶自洁的科学原理(本质),最后说明“荷叶效应”在生活生活中的应用。 6.濯清涟而不妖。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引用诗文的效果。从两点答:其一从诗文的内容上来说,形象地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荷叶及其“不吸附水分”“不沾染污渍”的自洁特征。其二从吸引读者来说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试题分析:所补的内容应该是承上启下的句子。并且要契合语境、意思相近、是问句即可。 示例:为什么荷叶能傲立尘世,始终守身如玉 或 为什么荷叶能“出淤泥而不染” 或 为什么荷叶能自洁。 3.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方法的类型及其作用。比如第④段,将荷叶表面微小的蜡质“乳突“和”乳突“上面细小的突起比作”小山包“和”小山包“上的”小“碉堡”,这是运用典型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蜡质乳突的特点,通俗易懂,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为了准确的说明事物,用语必须严密准确,不多一个字,也不少一个字。答案:不重复多余,前者是用“极”这个副词修饰“薄”的程度,有点抽象,后者用“纳米级”这一具体度量单位进行补充说明,就进一步强调突出“薄”的特点,令读者更清楚明白。 5.试题分析:考查说明的顺序。说明文如果不是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那一般是逻辑顺序,此文就是逻辑顺序。先说明荷叶能够自洁的现象,再揭示荷叶自洁的科学原理(本质),最后说明“荷叶效应”在生活生活中的应用。 6.试题分析:题干请默写出周敦颐《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的下一句,考查与本文有联系的名言警句。对周敦颐《爱莲说》名句的记忆。答案:濯清涟而不妖。
推荐试题

感怀仁者德馨

①一天下午,我带两位年轻编辑去北京木樨地一处老居民楼拜访文老。文老者,年近九旬的文洁若女士也,著名翻译家。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等日本作家的作品,很多都是经由她翻译才呈现在我国读者面前的。她与丈夫萧乾晚年合译了巨著《尤利西斯》,可以说已是文坛盛事,译界壮举,至今无人能与之相媲美。

②这样的一位翻译家,原本以为她一定居于宽敞明亮、富丽堂皇的屋子,可是当她微驼着背,慢慢开门请我进去后,我暗暗吃惊当下居然还存在如此简陋的居室:一张简易的铁腿沙发,几把早已过时的带靠背的铁腿椅子,以及一张有裂缝的书桌和几个破旧的书柜,这就是文老全部的家具了。狭小的客厅给人感觉只是一个杂乱的储物间,只不过到处堆放的全是书籍而已。倒是墙壁上挂着的不少相框很引人注目,都是文老和已去世十多年的丈夫不同时期的照片,帧帧生动,仿佛漫长时空中的一个个路标,默然而又鲜活,朴素而又温馨。

③这是两年前我拜访文老时的情景。再踏进她的家门,感觉书更多了,屋子更挤更乱了。一下来了几个人,连互相错错身都有些困难。老人从里屋缓缓地拿出来一把仍然是铁腿的椅子,交给我们,让我们坐,可是那把椅子在我们几个人的手中传了一遍,始终没能挤出让它落脚的地方。

④家虽乱,但是文老记忆清晰,说话清楚,思维一点也不显凌乱。她一边说“我要给你们每人送一本书”,一边就去里屋拿书。我们都自觉地给她让出一条通向里屋的“小径”。她仍然是缓缓地进去,不一会儿,怀抱一摞书又缓缓地出来。一时间,我们突然都缄默无语了,只是静静地盯着这个慢慢腾腾、却又是稳稳当当移动的身躯。我忽然觉得,她仿佛不是从逼仄得连身都挪不开的客厅穿过,而是行进在异常宽阔的人生大道上,而且走得气定神闲,无所畏惧。

⑤看她坐定在书桌旁,从一摞萧乾先生所著的《此情堪忆》中,A         地抽一本写一本。每一本上都极工整地写上姓名、年月日,再并排钤好她和丈夫萧乾俩人的印,不由得让人心生敬意。她写被赠人姓名时,不管你的另一半在不在现场,都必要写上夫妻双方的大名,郑重如一项仪式。她沉静地与人书,握笔的手一点儿也没有颤抖的样子。她凝视专注,B        ,那份认真,由不得你不感动。她脸上的那种“纯天然”的表情,没法不在你的心底留下长久的印记。轮到给我题写时,老人误把在场的李建华先生的夫人闫晶当成了我的夫人,C        地题了“王忠民闫晶伉俪惠存”两行字。身边的年轻编辑小周轻声提醒我:“文老好像写错名字了耶!”我冲她使个眼色,让她不要声张,以免坏了老人兴致。没想到老人很快发现错误,赶紧拿起胶带纸,贴在“闫晶”两字上费事地去粘,又翻找出涂改液,在粘过的地方轻轻地涂抹,之后才D        地写上我爱人的名字。我的心再次被深深地打动了!这样的一个细节,在当下浮躁的社会中不能不让人肃穆;这样的一个细节,于心灵的荒原上不啻是一声春雷!我想,如果小说家要描写这样一个细节,那得花多少时间去苦思冥想?如果表演者要表演这样一个细节,又要花多长时间去搜录生活?可是于文老而言,只是她不经意、习惯性的一个动作,仅仅是她一以贯之的处世态度而已,犹如长河中随时溅起的一朵浪花、表盘上不间断的一声滴答                    一般寻常!

⑥和文老谈话,纯粹坦荡,舒畅自然,丝毫感觉不到居高临下的冰冷或虚于应付的敷衍;面对着文老,你会觉得诸多复杂的东西都被滤去了,层叠伪饰的东西都被剥净了,剩下的,只是她的简单——皇皇巨著下的素颜,深邃思想中的本真,如有幽香氤氲在我们心中。

⑦走出这间简陋的居室,我不禁想起了刘禹锡的《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诚如是!

1.请结合全文内容,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2.“有条不紊”“ 一丝不苟” “工工整整”“ 小心翼翼”四个词是从第⑤段中抽出来的,请根据文意,将他们还原到文中的A、B、C、D处。

3.结合第②段,简要概括文洁若女士的居所“陋”在何处。

4.请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品析第④段加点词“慢慢腾腾”“稳稳当当”的表达效果。

5.仿照第⑤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顺其思路,再续写一句。

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综观全文,说说作者眼中的文洁若女士有哪些美好品德。

7.【积累链接】文洁若女士才高德厚却深居陋室,不禁令人联想到诸葛亮在《澹泊明志》中关于“君子之行”的两点建议,请默写出来。

 


敬慕圣贤情怀

【甲】饮酒·其五   ◆陶渊明

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乙】桃花源记  ◆陶渊明(节选)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 如外人。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丙】东篱记   ◆陆游

①放翁告归之三年,辟舍东茀地,南北七十五尺,东西或十有八尺而赢,或十有三尺而缩,插竹为篱,如地其之数。埋十石瓮,潴泉为池,植千叶白芙蕖,又植杂木之品若干,草之品若干,之曰东篱。

②放翁日婆娑其间,掇其香以臭撷其颖以玩朝而灌暮而锄。凡一甲坼,一敷荣,童子皆来报惟谨。放翁于是考《本草》以见其性质,探《离骚》以得其族类,本之《诗》《尔雅》及毛氏、郭氏之传,以观其比兴,穷其训诂,又下而博取汉、魏、晋、唐以来,一篇一咏无遗者,反覆研究古今体制之变革,间或吟讽为长谣短章、楚调唐律,酬答烟雨风月之态度。盖非独娱身目遣暇日而已。

③昔老子著书,末章自小国寡民,至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其意深矣。使老子而得一邑一聚,盖真足以至此。于乎!吾之东篱,又小国寡民之细者欸?

节选自《渭南山文集》

【注释】①甲坼:外壳裂开,发芽。②敷荣:开花。③惟谨:小心翼翼。④甘:使……吃得香甜,后面“美”“安”“乐”均为使动用法。⑤细:微,小。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结在人境            ②有良田美池又要竹之   

③男女衣着,如外人       ④之曰东篱

2.【乙】文中加点的“垂髫”代指的是什么?在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用法与此相同的还有不少,请再列举一例并写出具体代指的内容。

3.从【丙】文第②段中找出和【甲】文中“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采”意思相近的一个字。

4.【甲】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写了恬淡、闲适的田园生活,【乙】文中同样能表现桃花源中人这种生活的句子是:                               

5.请用“/”为【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掇 其 香 以 臭 撷 其 颖 以 玩 朝 而 灌 暮 而 锄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盖非独娱身目遣暇日而已。

7.结合【丙】文中陆游自述的生活内容,并联系你学过的诗文,说说陆游是一个怎样的人?

8.从表达方式上看,【乙】【丙】两文都运用了             ;从思想内容上看,【乙】【丙】两文均表现出作者对                生活的向往。

9.【积累链接】陆游居“东篱”而乐于读书,让人想起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表现自己爱读书的语句,请默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