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曹公有马鞍在库,为鼠所伤。库吏惧,欲自缚请死。冲谓曰:“待三日。”冲乃以刀穿其单衣若鼠啮者入见谬为愁状。公问之,对曰:“俗言鼠啮衣不吉,今儿衣见啮,是以忧。”公曰:“妄言耳,无苦。”俄而库吏以啮鞍白,公笑曰:“儿衣在侧且啮,况鞍悬柱乎。”竟不问。

                                                            (选自冯梦龙《智囊》)

【注】①冲:曹冲  ②谬:假装  ③白:说,禀告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鼠所伤 / 今宫室之美为之    B. 今儿衣啮 / 胡不我于王

C. 儿衣在侧啮 / 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 不问 / 求石兽于水中,不可得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冲乃以刀穿其单衣若鼠啮者入见谬为愁状。

3.曹操对库吏失职是怎么处理的?通过这件事可见曹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
1.C 2.冲乃以刀穿其单衣/若鼠啮者/入见/谬为愁状。 3.参考示例:曹操没有追究库吏失职的责任。曹冲是一个机智聪明、善良仁爱的人。 【解析】选自:《智囊》 作者:冯梦龙 年代:明 参考译文:曹操的一副马鞍放在马厩中被老鼠咬了个洞,管马房的小厮害怕(曹操怪罪),想要主动向曹操认罪请死。曹冲(知道后就)对他说:“等三天(再说)。”(之后,)曹冲用刀把衣服戳了个洞,看起来好像是被老鼠咬的,(然后)去见曹操,假装一脸愁苦的表情。曹操问他原因,曹冲回答说:“俗话说衣服若是被老鼠咬破就会倒霉,如今我的衣服被老鼠咬了一个大洞,因此我担心(会倒霉)。”曹操说:“那是胡说,不用担心。”不久马房小厮(向曹操)报告马鞍被老鼠咬坏的事,曹操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在身边尚且被老鼠咬破,何况是挂在柱子上的马鞍呢。”竟然不追究此事。 1.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解答时,要明确每组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相互比较,意思与用法相同的是C项,意思都是“尚且”。其他各项的意思各不相同,分别是:A 被 /为了; B被/引见; D竟然,居然/最终。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根据句意来断句,句意为:曹冲用刀把衣服戳了个洞,看起来好像是被老鼠咬的,(然后)去见曹操,假装一脸愁苦的表情。根据翻译后的停顿,断句即可。 点睛: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朗读节奏的掌握能力。朗读节奏的划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1、主谓之间要停顿。2、 谓宾之间要停顿。3、 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了解和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通过阅读原文可知,曹冲事先戳破衣服,弄成老鼠咬的样子去见曹操,之后再让马房小厮报告马鞍被咬的事,曹操没有追究库吏失职的责任。从而可以看出曹冲是一个机智聪明、善良仁爱的人。
推荐试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年九十_____________    

(2)杂然相许_____________

(3)河曲智叟以应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响应,却遭到妻子的反对和智叟的嘲笑。

B. 愚公移山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C. 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色彩,增强了讽刺效果。

D. 愚公挖山不止,感动天帝,天帝命人搬移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