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请以“读你的感觉像春天”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体裁不限(除诗歌)。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和姓名。

 

答案:
读你的感觉像春天 每当我傻傻凝视你时,不经意间转回头的你,总是会含羞而娇嗔的问:你老看着我干嘛呀?其实,那正是我在读你。读你,总是会令我罔顾忘形,如痴如醉。 读你,如沐春风,如煨冬阳,总会感觉有股清新扑面而来,有种暖意焐透身心。 读你,心中就会有种莫名的爱怜油然而生,素面端庄,温婉娴静的你,让我万分的迷恋,百般的欣喜。 读你,从来就未曾有过厌倦,读你千遍也不觉累。因为,你在我的眼里一直是那样的落落大方,别开生面,独具一格;因为,你总是会以自己独立特行的方式,时不时给我一些小小惊愕,款款新奇,给我留下永久的新鲜感,永远的不满足,永续难止的渴望…… 人们常说,好女人和好男人像是一部百读不厌的精装本,会令人爱不释手。 好女人恰似引人入胜的言情小说,离奇又曲折,缠绵又婉转,温馨又浪漫。用心去品去读,渐渐就会让你陷入故事的情节中,与书里的主人翁同喜同悲,忧乐与共;好男人就是在你心中那远通历史典故,近哓风俗人情,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的百科全书,丰富又神秘,博大又深,读来,你就会变得明理、睿智且充实。 不知道我在你的心中算不算得上是本百科全书?但你,于我而言,确确实实是部令我读着就能入痴入迷、销魂荡魄的言情小说,妙不可言的内容与情节,早已把我的心、我的爱、我的情、我的人,牵入一方忘我又忘情的完完全全属于你的故事里。 我知道,要真正的读懂你,也许要用去我一生的时光,因为,你是那样的与众不同。 【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首先要分析题目《读你的感觉像春天》的含义,这是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题目,注意理解关键词语“读”“你”“春天”的含义。这篇文章重在写心理体会,“你”可以是人,可以使自然的风物,“读”是品味、欣赏的意思,“春天”是事物给人的美好感觉。了解了这些关键词,再进行选材作文即可。 点睛:审题是指细心揣摩题意,把握题旨,明确要求,即对作文题目所显示的中心、范围和所暗示的体裁特点等作全面审视。对于命题作文,其中心要依据对题目的分析来确定,因此,审题至关重要,写作前一定要“瞻前顾后”,审清其中的内涵,明确题目的范围及重点,找准“题眼”,来确立要表现的中心。否则,一旦“跑题”,即使语言非常生动精炼,内容新颖精彩,该文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得分更难以提高。 命题作文,选材得当,至关重要。对于题目来说,范围有大小之分,对于所写的事件来说,意义有深浅之分。一般情况下,小题应该“大作”,大题应该“小作”。“小题大作”是指题目比较具体,涉及的范围较小,涉及的人数较少的作文,对这样的事件如果作深入地思考和挖掘,往往包含着普遍的、深刻的、给人启发和教育的道理。“大作”就是要在事件的意义、道理、说明的问题上下功夫,动脑筋,细思考、深挖掘;“大作”就是要“平中见奇”“化腐朽为神奇”,就是要言人所未言之言,道人所想道之理。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雪人

肖复兴

    ①今年冬天,北京下了场大雪。雪一下子堆得老厚,白皑皑的,路上像铺了一层绒绒的地毯,这真是北京城难得见到的美景。

    ②那天清早,我看见路旁一家小餐馆前堆起了一个雪人,是在这家餐馆打工的几个外地年轻人冒着严寒堆起来的,他们冻得满脸通红却堆得兴致勃勃。雪人挺漂亮,胡萝卜插成的鼻子,彩纸做成的眼睛,用花花绿绿的挂历叠成的蓓蕾帽,手臂里还夹着一根长长的树枝,枝头上挂着几个彩色的气球和几片彩色布条做成的小旗子……雪人融入了几个外地年轻人尽情的想像,是冬天和他们彼此赠予的最好的礼物了。那时,天上的雪花正在飘飘洒洒,街头一片冰清玉洁,宛若童话的世界。那个漂亮的雪人仿佛活了一样,在这飘飞的雪花中轻盈地舞动……

     ③这个漂亮的雪人引来了不少过往行人的注目——它确实堆得挺别致可爱的。有的人还跳下自行车跑过来看看它,开心地一笑。特别是孩子们,围着它打雪仗,笑声随着雪花飞扬,溅得四处都是。在雪小些的时候,许多家长回家拿来照相机,领着孩子和这个漂亮的雪人合影留念。这个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诞生的雪人,给这条街增添了不少的欢乐。

     ④雪停之后,因为气温依然出奇地冷,雪许多天不化。缺少了雪花的陪伴,这个漂亮的雪人显得有些寂寞。人们渐渐失去开始见到它时的兴致,走过它的身边,连看都不看它一眼,它便显得越发孤零零。因为缺乏飘落的雪花的装点,又因为来来往往汽车排放的废气和附近工厂烟囱冒出的烟尘的污染,仅仅几天,雪人就变得灰蒙蒙、黑黢黢的了,仿佛是一个受冷遇又受气的灰姑娘了。

     ⑤接着,没过两天,雪人手臂中夹着的枝条上的气球破了,彩色布条做成的小旗被人随手扯下来扔在一旁;然后,雪人的胡萝卜鼻子被拔下来狠狠地插在肚子上,漂亮的蓓蕾帽被撕成碎片撒满一地;雪人已经无可奈何地残疾,但还有人不放过它,路过它的身旁的时候,狠狠地朝它的身上踩几脚,雪块坍塌下来,雪人的头、胳膊……随着就掉落在地上。雪人再不是雪人,成了一堆脏兮兮的垃圾了。

     ⑤一个漂亮可爱的雪人,就这样在人们的手中被创造、被破坏了。

     ⑥让我多少感到痛心的是破坏它的人大多是可爱的孩子。我亲眼看见好几个孩子路过它的身旁,毫无缘由地踩它,把它当成靶子,拿雪块、石头砸它。而这些孩子里有不少恰恰在前几天还围绕在它身旁,欢乐地打雪仗,或者脸上绽开酒窝和它合影留念。

     ⑦我更无法理解的是参与破坏的还有当初创造它的人们。小餐馆里的那几个外地年轻人出来倒脏水就那样毫无顾忌地倒在雪人身上,尤其当雪人坍塌,剩下的半拉身子更成为他们倒脏水倒污物的垃圾桶了。

    ⑧看来,雪人最好的命运,是在雪天里诞生,然后立刻消融在雪后的阳光下,消融得没有一点影子。这样,它只会看见我们人类欢乐的前一半,不会看我们随心所欲破坏的后一半。

1.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表现        阶段

雪停前

  雪停后

小餐馆年轻人的行为

     雪人

      雪人

小餐馆年轻人的情感

     雪人

      雪人

 

 

2.“特别是孩子们,围着它打雪仗,笑声随着雪花飞扬,溅得四处都是。”这里的“溅”字妙在何处?

3.“漂亮的雪人”在文中多次出现,这有什么好处?

4.联系文章,说说雪人的命运引发了作者哪些思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忙”的错觉

(1)“忙”会给人一种错觉,误导你的生活甚至人生。

(2)“忙”的人往往让人感觉他的重要性非同常人。在生活中,影响力大的人才会门庭若市、应接不暇,或者风风火火。许多人都要找他,许多事都等着他来办,这样的人难道不重要吗?他自己这么想,别人也这么看。

(3)而在人们的感觉中,重要的人往往就是成功人士,起码已接近成功。有一种说法是,忙碌已经成为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忙”成了成功的一种派头,一种符号。我们在捧人的时候,常以“忙”作为恭维:“你可真是个大忙人!”不管忙不忙,这话总是爱听的。

(4)正因如此,很多人都爱摆一副“忙”态,爱作“忙碌秀”。好像有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演过这么一个小品,说有人借了一部BP机,请邻居每天呼他几遍,以示自己忙得不可开交,显得自己朋友多、人头熟、事业火。

(5)“忙”除了会给人带来轰轰烈烈的假象,也会给人带来思维上的错觉。例如,很少有人会把瞎忙当作“碌碌无为”,也很少有人会把浮躁、虚张声势,看作是对时间和生命的一种浪费。也有许多人以为,这辈子“忙”过了,就是努力了。不是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吗?努力不努力在人,成功不成功在天。于是,回首往事,从“忙”中得到安慰,因为“忙”而无怨无悔。

(6)“忙”会有一种充实感,但这种充实感也会欺骗你。这种充实感会让你忘掉烦恼,忘掉心中的不快,起到一种麻醉作用。有的人甚至说:“忙碌是一种幸福,让我们没时间体会痛苦。”忙碌虽可以缓解你的痛苦,但坏处是,它并没有解决你的实际问题,你其实是在逃避现实。逃避的结果是你耽误了解决问题的时机,小的烦恼与痛苦过去了,可能会有大的烦恼与痛苦等着你。这和听相声找乐一样,出了剧场,日子该怎么过还得怎么过。

(7)梁实秋说:“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手脚相当闲,头脑才能相当地忙起来。”这话点到了头脑的作用。忙与闲这两头,哪一头沉了都可能会出问题,两者必须协调、平衡。

1.作者从三个方面列举了“‘忙’的错觉”的表现,请用原文语句分点概括。

2.针对“‘忙’的错觉”的三种表现,作者提出了什么主张?

3.选文中第(6)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阅读《陋室铭》和《君子慎处》,完成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注】①“商”和下文“赐”皆为孔子的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说:谈论。⑤视:看,比照。⑥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⑦善人:品行高尚的人

1.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无案牍之    B. 则商也

C. 商也好与已者处    D. 马之千里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②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3.这两篇文字都涉及交友的话题。请结合文字谈谈两文交友理念的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