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文言文阅读

《史记 项羽本纪》(节选)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①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②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 舣船,船靠岸边。② 面,侧面以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持短接战。    

②项王身亦十余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于是项王欲东渡乌江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B. 江东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

C. 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D. 不忍杀之,赐公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②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4.下面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其中“地方”是古今异义词,为“土地方圆”之意。

B. “项王笑曰”之中的“笑”,是对项王神态的一处细节描写,展示出他淳朴、真挚、重义的形象特点。

C. 这段文字写项羽江边拒渡、赠马、赐头,表现了他知耻重义、视死如归的性格。

D. 项王欲东渡乌江而未渡的原因是身披十余创,难以逃脱。

5.你对项羽乌江自刎是持肯定态度还是否定态度?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1)兵:兵器。(2)被:遭受。 2.D 3.(1)(既然)上天要灭亡我,我为什么还要渡江呢?(上天要我死,我还渡江干什么?) (2)即使江东父老兄弟们爱怜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见(面对)他们呢? 4.D 5.观点一:肯定。战败无颜见江东父兄,羞愤自杀,是他气节的表现,死亦为“鬼雄”。 观点二:否定。遭到失败就羞愤自杀,不能“包羞忍耻”,不思东山再起,不是真正的英雄。(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选自《史记》 作者:司马迁 年代:西汉 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2.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D项“以”都是介词,把的意思。A 项“乃”分别是“副词,就”和“副词,竟然”的的意思。B项“虽然”分别表示“转折连词,虽然”和“假设连词,即使”。C项 “且”分别是“连词,况且”和“副词,将近”的意思。 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何渡为”是“为何渡”的意思,为什么还要渡江呢? 点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文言文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文章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D项表述错误,项王欲东渡乌江而未渡的原因是他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他让他做王,也没有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他心中也有愧。 5.此题为主观题型,首先要明确观点,然后阐明理由。两种观点皆可,但必须说出理由,理由必须充分。肯定: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可过江东。否定: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点睛: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看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识,选择“赞同”或“否定”中的任何一方面,来阐述观点看法即可,做到言之有理。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