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与朱元思书
吴 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猛浪若奔 (2)互相轩邈 (3)鸢飞戾天者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猿则百叫无绝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B. 从流飘荡 求而从者
C. 鸢飞戾天者 念无与为乐者 D. 与朱元思书 借旁近与之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构思精巧,开头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对富春江风光进行高度的概括和赞叹,作为“文眼”统照全篇。
B. 第二段主要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富春江清澈、湍急的特点。
C. 第三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显示山中热闹的景象。
D. 本文用骈文写成,文字千锤百炼,生动晓畅,句式整齐而有变化,读来很有韵味。
答案:
1.(1)飞奔的马(2)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3)至
2.A
3.(1)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2)泉水冲击着石头,泠泠地发出声响。美丽的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4.C
【解析】选自:《 艺文类聚 》 作者:吴均 年代:南北朝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要熟记文中注释,本题中需要注意的词语是:轩邈: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向高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
2.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分类整理文言词语能够更系统地掌握文言词语的意义与用法,效率也会更高。A项:前者为连词,可译为“就”“便”,也可不译,后者为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却”;B项:均为动词“跟随”;C项:均为“……的人”;D项:均为动词“给”。
点睛: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其次再明确每一项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最后与之比较,得出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翻译时需要注意的重点词是: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好:美丽的。韵,和谐的声音。
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C项错误,没有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这里是以动写静。第三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动写静,显示山幽静的景象。这里用到了反衬,所谓反衬,就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