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

【乙】

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仲淹初在制中①,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诸葛孔明草庐始见昭烈②数语,生平事业备见于是。豪杰自知之审,类如是乎!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③,足任斯责,使究其所欲为,岂让古人哉!”

------------《宋史范仲淹传》(节选)

【注】①制中:居丧期间。②昭烈:刘备的谥号,指刘备。③器:才干,指治理国家的才干。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庙堂之高    不可久

B. 进亦忧      类如

C. 其言      复数十步

D. 斯责      故天将降大于是人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先天下之忧

A. 望之蔚然深秀者                      (《醉翁亭记》)

B. 由是则生有不用也                    (《鱼我所欲也》)

C.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去      (《小石潭记》)

D. 面山居                              (《愚公移山》)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遗宰相书, 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

4.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只断一处)

宋 有 仲 淹 诸 贤 无 愧 乎 此

5.结合【甲】【乙】两段内容,写出范仲淹被称作“名世之臣”的原因。

 

答案:
1.B 2.C 3.(1)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2)(范仲淹)给宰相写了一封信,尽情讨论国家大事,后来管理政事,完全实践了他说过的话。 4.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 5.他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甲】选自《范文正公文集》 作者:范仲淹 年代:宋 【乙】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作者:脱脱 年代:元 1.本题考查对文言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A:前句:居,在。后句:居,停留。B:前后句的“是”都是“这”的意思。C:前句:行,实践,履行。后句:行,行走。D:前句:任,承担。后句:任,责任。故选:B。 2.此题考查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而”表并列。B“而”表转折,但是。C“而”与例句的“而”都表示顺承。D“而”表修饰。故选C。 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①句中重点词语有:以,因为;注意互文的用法。句意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②句中重点词语有:遗,给;书,写书信.句意为:(范仲淹)给宰相写了一封信。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4.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均句意完整,结构清晰。故句子断为: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 5.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两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回答即可。示例:范仲淹被称作“名世之臣”的原因是他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柳,又名杨柳,极易成活,插条而生,“       ”,就是柳生命力旺盛的生动写照。柳遇春而发,叶细枝长,翠绿蓊郁,漂逸柔美。自古以来,柳就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成为我国诗词中意蕴丰富的意象。

在众多植物中,柳抽丝发芽最早,善于观察的诗人常用柳作为报春的使者。“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借柳寓指美好春光,表达逢春的欣喜之情。“柳”与“留”谐音,垂柳的“依依”情态又与人们分别时依依不舍的心绪相似,所以就有了亲人或朋友离别时折柳赠别的习俗。李白的“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真切地写出了诗人折柳送别时的离愁别绪。“柳”还常被作为故乡的象征,寄寓人们对家园故土的思念之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诗句,写出诗人夜晚听到折柳之曲而触发的思乡情怀。此外,柳的枝叶柔韧细,婀娜多姿,古人常用柳枝柳叶形容女子的身姿容颜。“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即是形容女子腰肢的纤柔。柳还代表着君子形象,刘禹锡《杨柳枝词》中“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的诗句,将“垂杨”与“桃李”作对比,使“垂杨”朴实无华的君子形象跃然纸上。在中华传统文化各具特色的体中,柳意象丰富的内含、独特的韵味一直为历代文人所青睐。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黑体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细(qiān)     载(zǎi)体     漂逸

B. 细(xiān)     载(zǎi)体     柔韧

C. 细(qiān)     载(zài)体     内含

D. 细(xiān)     载(zài)体     青睐

2.根据语意,在文段横线处填写俗语或谚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房前屋后,栽桑种柳    B.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C. 柳树不怕淹,松树不怕干    D. 高山松树核桃沟,溪河两岸栽杨柳

3.在下面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①   垂柳   ②  

屋后   ③   落花红。

A. ①院落   ②绿枝条   ③疏蕊    B. ①院落   ②飞叶翠   ③桃李

C. ①庭前   ②飞叶翠   ③疏蕊    D. ①庭前   ②绿枝条   ③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