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庞安时传》(节选),完成小题。
庞安时,字安常。儿时能读书,过目辄记。父,世医也,授以《脉诀》。安时曰:“是不足为也。”独取黄帝、扁鹊之脉书治之,未久,已能通其说,时出新意,辨诘不可屈,父大惊,时年犹未冠。已而病聩①,乃益读《灵枢》《太素》诸秘书,凡经传百家之涉其道者,靡②不通贯。又欲以术告后世,故著《难经辨》数万言。药有后出,古所未知,今不能辨,尝试有功,不可遗也,作《本草补遗》。
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踵③门求诊者,为辟邸舍④居之,亲视药物,必愈而后遣;其不可为者必实告之不复为治。活人无数。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
(选自《宋史•庞安时传》,有删改)
【注释】①聩:耳聋,听不见。②靡:无。③踵:至,到。④邸舍:王公贵族的住宅。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目辄记 ②是不足为也
②能通其说 ④活人无数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乃”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乃益读《灵枢》《太素》诸秘书
A. 乃悟前狼假寐(《狼》) B. 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C.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D. 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用“/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其 不 可 为 者 必 实 告 之 不 复 为 治
3.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
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4.庞安时被誉为“北宋医王”。阅读选文,请简要说说庞安时具备“医王”的哪些品质。
答案:
1.B
2.其 不 可 为 者/ 必 实 告 之/ 不 复 为 治。
3.⑴患者拿着金帛来感谢他,他并不全(都)留下。
⑵即使驾着快马乘着长风也不如它快。
4.围绕“聪明、记忆力强;医术精湛;见解独到;无私;热心真诚;仁爱待人;不贪私利、做事有原则”回答。(,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选自《宋史•庞安时传》 作者:脱脱 年代:元
参考译文:
庞安时,字安常。很小的时候就能读书,过目就能记住。父亲是位世医,教他学脉诀,安时学后认为:“这不能够成为治病的依据,”只拿黄帝和扁鹊的脉书研究,不久,已能通晓书中全部内容,时常有自己的新见解,与他辩论驳诘不能使他屈服,他的父亲大为惊奇,当时庞安时还没有成年。不久,因患病而耳聋,于是他更加刻苦研究《寻枢》、《太素》等珍贵罕见的医书,经史百家凡是涉及医学内容的,没有不能融会贯通的。他打算将自己的医术告知后世,所以著《难经辨》数万言。药物后来增加有的,古人所不知道的,今人不能辨别的,经过尝试,确有功效的不应该遗漏,为此他写了《本草补遗》一书。
庞安时为人治病,大都十有八九痊愈,登门求医的病人,庞安时替他们腾出房间使他们居住,并且亲自察看患者的药物,一定要等病人痊愈然后才让他们回家,那些无法救治的病人,一定如实告诉他们病情,不再为他们治疗。治好了无数的病人,患者持金帛来感谢,他并不都收下。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B项中的“乃”和题干中的“乃”都是“于是,就”的意思。A:才;C:是;D:竟然。
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朗读节奏的掌握能力。朗读节奏的划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无法救治的病人,一定如实告诉他们病情,不再为他们治疗。可以根据句意进行停顿。
3.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注意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尽”“虽”“奔”是重点的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4.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得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过目辄记”体现出庞安时的聪明;“已能通其说,时出新意”可见其精通艺术;“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可见他不贪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