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题目:他(她、它)让我感到        

要求:①先确定合适的人称,并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曲除外);③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答案:
她让我感动 云烟的往事有时会让你难以忘掉,特别是令你我感动的事 ——题记 那是四年前夏天的午后,爸妈不在家。放学回家的路上,我遇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那时的天空蒙蒙,四周一片空旷,由于没有携带雨具,又没有一处可避的地方,凄凉的雨水淋透了我的全身,当时我真像一只落汤鸡,没有选择的余地,我必须冒着风雨往家的方向走。 约是30分钟的路程,终于到达自家的屋里。一阵阵“哈欠”我感冒啦!当时换好衣服的我全身抖擞的蜷缩在被窝里,脸庞烫热,身体发冷,刚好邻居的大妈来串门,热心的大妈赶紧为我测体温,又很快的为我熬来一碗红糖姜汤让我驱冷降热,紧接的冒着大雨为我找医生,一阵时间,医生跟随大妈来到我的家中,为我把脉,开药。整整两天的时间,我的身体才恢复健康。 非常的不幸,大妈由于年事已高,身体又是不那么健康加上又冒雨为我找医生,于是受了风寒的侵袭,身体支撑不住,在自家的床上躺了长达一个礼拜的时间,每当想起这事,我真是很内疚与感动。 大妈是个软肠子,心地善良的人。平时街坊邻居的婚丧喜哀之事,她会主动上门帮忙,尽心尽力,每当吵架纠纷的事发生时,她总会耐心疏导,调和分解,让事情有个完满的结果。人们赞称她为“好心妈妈”。 在大是大非的事情面前,大妈是晓事明理之人,做事绝不含糊。记得一天她家饲养的狗儿饥饿时,趁人不注意,挣脱缰绳,叨咬对面乡亲的小鸡,事后大妈知道后,亲自上门道歉赔失。有一次她淘气的小外孙弄坏邻家屋前的花儿,邻家看念大妈的为人,坚决不要赔偿,她却偷偷把钱塞进邻家的门缝里。她说:“这样做才会心安理得。” 令人痛心,这位慈母般的大妈,已在两年前永远离开我们,魂归天国,可她的为人却令我无比的感动与真挚的怀念。 生活的道路上,我们要将感动化为动力,鞭策自己为前途,为光明奋勇前进,争取人生的路上更高的台阶。 【解析】这是一半命题作文,前面没有一段提示性的语言,我们只能依据题目来打开思路,但是这一个题目要想写出新意,需要好好构思一下,本作文写作难度稍大。从本题目中,我们可以得出横线上应该为表现人物的心理的词语。如:敬佩、温暖、幸福、快乐。写作时,围绕这个关键词语确定写作思路都可以。用第一人称来写,写自己的故事和感受,只要围绕标题来写即可。写这种命题的作文,最好用具体的事例使文章生动具体,切记不要围绕这关键词语空发议论,那样会给人假大空之感。 点睛:这一题目带有明显的叙事性和抒情性,适合写记叙文和边叙边议的散文。如写记叙文,为避免简单化的“一事一果“的写法,可采用”一事”详写、同类事略写的方法,一定要插入必要的议论。如写散文,则要注意“多事“对”这样“的指向性,揭示其长大的内在联系.采用此文体,做到“一线贯穿,形散神聚”是关键。  
推荐试题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燃烧的木棉

  ①在更远的南方,春天是木棉花燃烧的季节。

  ②在一个下着微雨的早晨,我在街心公园中散步。走着走着,一棵木棉树出现在我的面前。它枯褐色的枝干像垂暮老人布满皱纹沟壑的脸,充满沧桑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一抬头,才发现无数硕大、深红的木棉花在头顶密匝匝地开放,像天空中飘过来一团火红火红的云,又像一道红艳艳的朝霞,也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映红了一片天空,是那样耀眼夺目。偶尔,有开得正艳的木棉花从枝头落下,“啪”的一声落到地上,掷地有声,那样响亮,那样决然。

  ③在这样的春天,我最爱到图书馆里看书。图书馆旁边有一个明如镜子的小湖,湖水清澈。湖边,一棵古老的木棉树临湖岸而长,它一树灰褐的枝干,未待绿叶长出,先开出一树繁盛无比的红花来,像美人临水梳妆。她伸出纤纤玉手,描唇画眉,那艳红亮丽的木棉花便是她发髻上的头饰。满树盛开的木棉花与湖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更令人感到惊艳绝伦的美。我每次到图书馆,都坐在靠窗的座位上,安静地阅读。偶尔从书页间抬头,看到无数开放着的木棉花像无数张笑脸,如此灿烂热烈,奔放到肆无忌惮的样子。那时那刻,我的心里也开出一朵朵热情奔放的木棉花来,满心欢欣与感动。有木棉花相伴的闲读,更觉舒心惬意。

④在这个木棉花盛开的时节,流连在燃烧的木棉花下,禁不住吟咏木棉花的诗句,惹几分追昔怀远的情思。

⑤宋代诗人杨万里在《三月一十雨寒》诗中写道:“姚黄魏紫向谁赊,郁李樱桃也没些,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都是木棉花。”意思是说,像姚黄魏紫这样名贵的花要向谁要,就连李子樱桃这样的小家碧玉的花也没有。但是南方春色却有不同,满城都是木棉花。生动地描绘了南国红棉闹春的绚丽景色。我能想象,走在开遍全城的木棉花下,该是怎样繁盛热闹的景象。

  ⑥明末清初女诗人张乔的《春日山居》里也写到了木棉花,诗曰:“二月为云为雨天,木棉如火柳如烟。烹茶自爱天中水,不用开门汲涧泉。”诗中写了早春二月时晴时雨的气候,木棉花如火如荼地开放,杨柳冒出新芽像一团团浅黄色的烟雾,遇到大雨时,不用开门汲涧泉取水,自接天水烹茶,饶有风味。那样的山居生活令我无限向往。

⑦我爱木棉花,爱它生气盎然地盛放,又如此壮烈地坠落。当我看到那一朵朵盛开的木棉花,心中不禁燃起火一样的热情。我想,我们也要像木棉花一样,要用尽全力开放一次,才无悔这一生。     

(选自《教育导报》)

1.贯穿选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

2.简略分析下边这句话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偶尔从书页间抬头,看到无数开放着的木棉花像无数张笑脸,如此灿烂热烈,奔放到肆无忌惮的样子。

3.文章引用古人有关木棉花的诗句,有何作用?

4.简略说说木棉花可贵的精神及其给我们的人生启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纠结的校服

【新闻事件】

2014年3月21日,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在北师大二附中访问的镜头中,出现了学生们穿着宽松的蓝白运动校服的画面。随即有网友跳出来吐槽,该校服“太减分”了!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

【网上声音】

北师大二附中副校长王华:网友们并非真正了解我校学生的真实需求和看法,总体来说,我们学生还是挺喜欢那套蓝白校服的,这是北师大二附中的一种标志,很多学生到了大学之后还穿我们的校服,说明他们对那套校服还是很留恋的。

雨打荷叶:我倒是蛮喜欢孩子现在的校服的,便宜、实用、洗起来省力,款式还过得去。小孩嘛,讲究漂亮干什么!最好天天穿校服,这样可以避免孩子之间的攀比,也可以防止他们因爱美而影响学习。

家有儿女:学生穿校服是应该的,可学校图方便,统一订购来的校服在质量上打了折扣,夏天校服太薄,我家女儿就不肯穿。这两年来个儿蹿了很多,校服又显短了,前几天还为穿校服跟我怄气呢,真拿她没办法!

羡慕哥:嘻,要是能穿上《继承者们》中李敏镐的那套校服,我就更酷了,天天穿也愿意。那件蓝西服,好帅!

【专家观点】

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王东:全区统一校服,好处很多。不仅价格便宜,质量保证,还可避免校际之间校服参差不齐的现象。

北京服装学院顾远渊:校服的设计要考虑学校身份识别功能,便于校际之间区分,同时也要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审美特点。一所学校最好多设计几套不同功能的校服,满足不同场合的穿着需要。

【调查统计】 某中学关于校服关注点的调查统计图

 

【两地采风】

材料1:重庆巴蜀中学校服是巴蜀学子最喜爱的服装。校服设计充分尊重学生、家长、老师的观点与意见,让他们全程参与校服的研发过程。做到了学校“善为根,雅为骨,志为魂”的德育理念和年轻学子青春风采的完美结合。他们的做法引起了中央电视台的关注,被作为校服改革的典范向全国推介。

材料2:香港各类中小学校学生每天都要穿校服。每所学校均有校服自主选择权,学生每人拥有多种不同款式的校服,除夏装和冬装校服外,还有体育课专用服、西装礼服等。很多学校借校服来彰显自己的学校文化。不过,有些普通学校的学生很羡慕内地学生穿一样的校服,因为这样不必担心暴露自己是二、三流学校学生的身份。

(相关材料摘自互联网)

1.对于校服,人们“纠结”哪些问题?请根据“网上声音”和“专家观点”作简要归纳。

2.佳洲市举办“校服T台秀”活动,其宣传标语“校服——青春符号,流动名片”获得好评。请结合文本,从内容角度推断其原因。

3.根据文本内容,下列说法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

A. 北师大二附中副校长王华认为,他们学校的学生都喜欢那套蓝白校服,蓝白校服已是他们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已成为学校形象的代表。

B. 巴蜀中学校服改革的做法之所以被央视作为典范向全国推介,是因为学校在校服设计中融入了“善为根,雅为骨,志为魂”的德育理念。

C. “调查统计”显示,家长与学生在校服关注点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家长比较关注校服的实用性,而学生更在意校服的美观性。

D. 香港有些普通学校的学生羡慕内地学生穿一样的校服,因为这样不必担心暴露自己是二、三流学校学生的身份;而内地一些学校的学生羡慕香港学生每人拥有多种不同款式的校服。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疑质理     (2)其欣悦     (3)右备容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①俟欣悦           ②亲旧知如此

B. ①当余从师也       ②无鲜肥滋味

C. 衾拥覆           ②刀劈狼首

D. ①足肤皲裂不知     ②鸣之不能通其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常常手抄借来之书,隆冬时节,十指冻僵仍毫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勤”。

B. 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礼节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

C. 寒冬大雪,身背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艰”。

D. 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

5.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你是否赞同这种从师态度?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