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倾听草木的呼吸

曹洁

⑴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

⑵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

⑶轻轻踏在大地上,一步一步,踏稳了走,放慢了走。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我看见神的目光,隐在树林、云端、风里,默然注视,寂静观照。草木是他的孩子,他赋予它们父亲一样的深爱。

⑷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白蝴蝶梅花、垂枝梅、腹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不言其他,单名字就已是绝代天香了。这梅的名字真是好。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

⑸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这是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屈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将玉兰推向春秋。“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是玉兰花的幸。玉兰的香是清香,无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唐人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

⑹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它们在水边相依,在水里拥抱,穿树而过的风,是他们亲和的呢喃吗?坐在青柳里,眼前是绿的,水里是绿的,朱自清先生的眼睛也成了绿色。在自清的光阴里自清,休息凡尘倦意,那倦怠轻飘飘地,被绿色淹没。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氲,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

⑺这让我想到林清玄的《花燃柳卧》:“如果说荷花是一首惊艳的诗,柳树就好像诗里最悠长的一个短句,给秋天做了很好的结论。”先生借花柳言说事理,一“燃”一“卧”,摹其各异风姿,突出彼此的默然衬托。无意褒扬谁,也无意贬斥谁,只说:大家只愿当鲜花,无人当陪衬的绿柳,但季节过去,怒放过的花被野风一吹就无形迹了,只余下旁边不起眼的柳树风貌展;再美的荷花,没有绿柳陪衬,恐怕也黯然失色了。

⑻不伤花谢,不羡柳青,花柳为木,树生盎然,这是朴素真纯的生命风度。小时候盼望长成一棵树,长大才明白,人不能成为树不是因为不能像树一样高大,而是缺失树干净、坚守、温暖的灵魂。所以,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

⑼我不是树,但行走草木间,总能看见自己的灵魂,干干净净。我在这世界里渐渐欢喜,散着长发,往深处而去,风不冷,只是远,远得吹不来暖,也带不走寒。这是自然常态,也是人间常态。   (10)这个春天,繁华落尽的背景上,我又看到了生命的沧桑。这沧桑活着,活在树上,也活在树外,活在每一朵落蕊的香。它接纳生命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而不失真纯,它铺展风雨人生中的每一个场景而不暗光泽,它储藏人性本初的每一种善恶而不冷阳光。

(11)还有荷塘和竹林。等着再暖一些,等着夏天来了,荷花会开,竹子也会青。鸟儿也不甘寂寞,它们在你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鸣叫,叫出三月的小欢喜。我懊恼楼太高,树太低,站在窗前,伸长了耳朵,用眼睛聆听。每每被鸟鸣诱惑,离开书桌,雀跃下楼,小院生长在土地上的欢腾立刻包裹了我。夕阳从城市的高楼缝儿洒进来,院子沐浴在柔和宁静的光里,这光紧紧地包裹着院子的安宁与吉祥,外物难侵。

(12)这是一个相生共荣的院子,花树、鸟鸣、沉默的大师们。这是小院的福气,更是我可以安居在小院的福气。我愿自己也是这里的草木和鸟鸣,生长在三月的土地上,每天发出一节一节上拔的声音,哪怕一点点,一点点。

(13)三月,是春天最后的笙歌。玉兰轻轻地为三月画了一个花朵的句号,又轻轻地带了一下,带出一抹一抹的绿,绿起人间四月天。三月如桃花一样,红灼灼的,缤纷惹人;四月则似青柳,绿葱葱地,教人如何不喜欢?仓促的红尘之外,我与草木在一起,一起呼吸,滋养性灵。时间如舞台,一直在,在或不在的,是我们。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14)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

                                   (选自《2014中国散文年选》花城出版社2015版  有删改)

1.从文中分别摘录出体现“玉兰”和“树”高贵品质的词语。

2.第⑸段说玉兰花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请简要概括原因。

3.文章的语言优美而富有哲理,请自选角度赏析第⑹段。

4.文章第⑵段写到“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文章结尾写道:“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请结合全文,说说你从文章中读出的“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

 

答案:
1.玉兰:孤勇;优雅 树:干净、坚守、温暖(朴素真纯) 2.(1)开时极盛,大俗大雅,洋溢着生命的活力。(2)谢时决绝,体现着生命的孤勇与优雅。(3)嗅其芳香,可以使生命得以青春永驻,人老心童(4)悟其高洁,可以使精神提升,滋养心灵。 3.示例一:这段话从视觉(颜色)的角度,把柳比喻成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其颜色由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向绿不断变化。这种由浅而深的变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垂柳随着时间迁移不断成长的过程。 示例二:这段话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相依,拥抱,呢喃“几个词赋予了垂柳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垂柳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垂柳的相偎相依。亲和对话的情状。 示例三:这段话观察入微、文笔细腻,把柳树每个阶段的颜色变化用“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绿”等词语来描写,富有表现力。 示例四:这段话联想丰富,或柳树,风联想为人,运用“相依,拥抱,呢喃”几个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垂柳的相偎相依,亲和对话的情形。 4.“这么小”指的是这个院子本身的空间小, “这么大”首先是指这个小院丰富多彩的草木世界,其次是指小小的草木世界包含丰富的精神世界是让人丰富的人生启迪。 5.(1)生命应该是顺应自然的过程。在宏观世界里,任何事物都没有可逆性,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不贪求,不矜持,遵从一心,尽情绽放;当生命消逝时,也能坦然面对。 (2)生命应该是自主选择的过程。人类唯一可以选择的能力,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道德主体,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以各美其美的姿态,来展现朴素真纯的风度。 (3)生命应该是相声共荣的状态。彼此滋生、促进、助长,一起呼吸,滋养性灵,沉下心来护好自己和他人的心,经营好自己的空间,让生命安立,让世界安生。 (答对两点即可,其他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解答时,把握文中关键语句进行筛选。 首先通读全文,筛选发现第⑤段着重描写玉兰花,结合题目要求摘录出体现“玉兰”高贵品质的词语,定位至倒数第四行:“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其中“孤勇”与“优雅”二词体现了“玉兰”的高雅、遗世独立。同理,第⑨段着重描写“树”,其中“人不能成为树不是因为不能像树一样高大,而是缺失树干净、坚守、温暖的灵魂”中的“干净”、“坚守”、“温暖”三词体现了“树”的高贵。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这道题目考査对文章的理解,必须整体感知全文。,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仔细阅读第(5)段,从“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即可判断出问题的答案。 3.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段落的理解与赏析能力。解答时,注意题目要求,主要从多种写作技巧、用词等出发赏析段落,注意写出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等。比喻: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之处,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外一种事物。作用:对事物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 点睛:赏析语句题目,首先要分析句子有没有使用修辞手法,了解常用的比喻、排比、等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并明确其修辞手法在选文中的表达作用。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做具体分析。比喻排比修辞能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和语言气势如果是描写人物的句子,还要思考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然后再具体说出它的作用。 4.本题考查对关键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联系上下文简要概括。文章开篇即写出自己独自北上,和草木一起呆在北京的鲁院里,后文又多次提到对草木精神世界的赞叹,如“玉兰”的孤勇、优雅,“树”的干净、坚守、温暖,综合分析可以得出,句中“这么小”指的是鲁院空间狭小,而“这么大”指的是院中繁杂的草木以及草木所包含的丰富的精神世界。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时,要通读全文,归纳出文章主旨。本文依次描写了梅的奔放热烈,玉兰的孤勇优雅,垂柳的生机勃勃和大树的朴素纯真,它们在鲁院里相生共荣,作者赞美了草木的高贵品质,并由此联想到人类要让自己成为一个道德主体,要为自己选择的行为负责,表达了对人生世事富有哲理的思考。
推荐试题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乙文】陶潜,字元亮,大司马①侃之曾孙也。祖②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③融然④。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⑤素琴一张,弦徽⑥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四》)

   【注】①大司马:官名。②祖:祖父。 ③适:满足。 ④融然:和悦的样子。 ⑤畜:通“蓄”。⑥徽:系琴弦的绳子。

1.解释加点词语

饮辄尽______________            ②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______________

③博学善属文________________        ④潜亦无所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说说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4.请结合甲乙两篇文章所写内容,概括文章所写人物的兴趣爱好,并谈谈从这些兴趣爱好中可以反映出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