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颜值》,完成小题。
颜值
①我们夸奖一个人长相英俊、有智慧,一直以来喜欢用“一表人才”来表达。现在,网友们发明了一个词:颜值。这个词非常好,去除了“情感化”和种种臆测意会,把一个人的相貌单独抽离出来,甚至还埋下了一个伏笔,他(她)是不是只有颜值,没有其他?
②汪精卫长相英俊,气度不凡,在同盟会期间,因刺杀溥仪的父亲载沣未遂,被判无期徒刑。后来民国成立,他作为英雄凯旋出狱,一时成为风云人物。据说当年审问他的亲王见他“一表人才”,心生悯意,甚至想把女儿嫁给他,可见汪精卫的颜值之高,“才华”之好。但历史后来开了一个大玩笑,这位“一表人才”的热血青年后来却做了日本人的走狗,虽过了七十余年,仍然遭到中国人的唾弃和不齿。
③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相貌和才华都是分离的,中国文化更注重的是“贤、才、德、礼”,古往今来的经典著作,鲜有对一个人的相貌与才华作对等的判断。否则,就会遭到嘲笑了。
④曾国藩是晚清大臣,国之栋梁,雄才伟略,享誉天下。但英国人戈登在其著述中这样描述:“曾国藩中等个子,身材肥胖,脸上皱纹密布,脸色阴沉,目光迟钝,举止行动表现出优柔寡断的样子;他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还有斑斑的油迹。”
⑤在戈登的眼中,曾国藩就是一个糟老头子,没有什么出众之处,看上去甚至有些笨头笨脑的。清代著名学者、桐城派名家、安徽人方宗诚第一次见到曾国藩,也极为惊讶,觉得他根本不像一位总督和将领,“宽大和平,不自矜伐,望之如一老教师耳”。方宗诚的这段描述,实则暗有褒奖,之所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这向来是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
⑥如果从现代心理学角度考量,其实,曾国藩属于黏液质性格,这类人的性格特点是反应缓慢,行动拘执,谨慎内向,但观察思考比一般人细,下判断也比一般人要慢,曾国藩自己也说:“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他人顷刻立办者,余或沉吟数时不能了。”可见,曾国藩不是那种滔滔不绝指点天下,喜欢发表漂亮观点的人。但这样的人能在大风浪中面不改色,不为环境所动,极具理性思维,做决策,也极少冲动,也没有精悍之风,所以,更能联谊交友,天下贤士为之归心。
⑦美国期刊《哈佛大学商业评论》曾经发表了一篇科研文章,阐释那些外表不对称(颜值不高)的人更能够成为杰出的领袖,他们引用了大量的数据支持了这一论证。这样的论证不可全信,但里面的观点很有道理。长相的不对称很可能是 “交际式领导力”突出的潜在生物符号。因为不好看的外表,会使得他们需要加倍的努力才能赢得别人的认可,这让他们在知识储备、人际交往、组织领导方面的才能得到更多的开发、锻炼。而那些相貌好的人,恰恰相反。
⑧现在有一种观点,说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实际上,在人类的进化史中,真的难以彻底剔除人性中的“爱美”基因,但千百年来,没有一种“看脸”文化可以主导社会主流价值观,无论一个人如何“搔首弄姿”或是风华绝代,最后沉淀下来值得称道的只有两样:德行和成就。所以,对人的判断首先是德行和成就,其次才是“颜值”。
1.请写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第②段的事例论据很精当,请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3.在③-⑧段的论证过程中,作者首先提出了____________的观点,其次第④-⑥段再________________,然后又____________,最后第⑧段再次强调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答案:
1.对人的判断首先是德行和成就,其次才是“颜值”。
2.示例一:作用:列举了汪精卫有“颜值”却无德行的例子,从反面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对人的判断首先是德行和成就,其次才是“颜值”。
示例二:作用:列举了汪精卫有“颜值”却无德行的例子与下文曾国藩有德行和成就却无“颜值”进行对比,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对人的判断首先是德行和成就,其次才是“颜值”。
3.中国传统对人的判断是不把人的相貌与才华作对等的,举了正面的曾国藩有德行和成就却无“颜值”的例子用科学研究(科研文章)做进一步的佐证。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中心论点通常出现在文章的四个地方:①落笔明旨,标题即中心论点。②开门见山,开篇点明中心论点。③山断云连,文中推出中心论点。④剥笋见心,篇末归纳中心论点。细读全文,我们会发现本文的中心论点,属于篇末归纳。标题“颜值”只是论题,而非中心论点。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议论文论据作用的掌握。通过汪精卫有颜值无德行的例子,引出第③段“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相貌和才华都是分离的”的阐述,再与第④段曾国藩的低“颜值”对比,从而有力的凸显本文的中心观点:对人的判断首先是德行和成就,其次才是“颜值”。
考点: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议论文整体结构和思路的把握。首先要多读几遍文章,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然后结合论据,理清论据与中心的关系。本文的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次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阅读时要注意文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过渡词等关键性的文字。抓语言标志,如“其实”“如果”等词语来梳理思路。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