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马说》节选和《论马》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甲文)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乙文)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chǐ)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
注释:①啖:吃。 ②斛:量器名,古代一斛为十斗。 ③介胄:披上战甲。
④鬣:马、狮子等颈上的长毛 ⑤褫:解除。
1.解释下列加横线字。
(1)尽粟一石( )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
(3)常奇之 ( ) (4)比行百余里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3.在乙文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什么?
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5. 伯乐与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谈谈你的看法,并举历史或当今社会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答案:
1.(1)吃完 (2)等同,一样 (3)以…为奇 或 对…感到惊奇 (4)等到
2.(1)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食量来喂养它。 (2)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像不是很快。
3.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4.好的人才应当提供给他所需的东西,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5.
示例1:我认为伯乐更重要。社会上的人才很多,但一开始却总是不为人所知。如果没有“伯乐”去考察发现他们,他们又如何有机会去施展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比如周文王从渭水河边发现任用了姜子牙,从而帮助自己兴周灭纣。
示例2: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总是会发光”,如果没有人才,空有伯乐也没用。正是有了千千万万的“千里马”,在各个方面发挥自己的才能,才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比如“毛遂自荐”,一开始并没有人发现他的才能,但真是因为他相信自己的实力,也有真有那些本事,才让他一举成名。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字词的含义,先要梳理文字,读懂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本题中“奇”形容词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或 对…感到惊奇;“比”古今异义,等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疏通两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第一句要注意“食”:通“饲”喂养;第二句要注意“若”好像。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文本内容的理解。疏通乙文,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才美”“外见”的意思,根据题目找出相关的句子回答。本题中为“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4】
试题分析:疏通两文,理解文章内容,根据古文中“马”比喻人才,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作者所表达的观点,甲文中“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乙文中“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可知其表达的是好的人才应当提供给他所需的东西,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5】
试题分析:此题为开放性题目,伯乐要和千里马重要,两种观点均可,但观点必须明确,理由充分,举例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表达清楚。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翻译】
(甲文)
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乙文)
我有两匹马,过去经常认为它们是奇特的。(每天窥视它)吃几升豆,喝十斗水,然而不是精良的饲料、干净的泉水宁可饿死都不接受,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像不是很快。等到跑了一百多里后,才开始挥动鬣毛长声鸣叫,奋振四蹄迅速奔跑,显出俊逸,从午时到酉时,还能跑两百里;卸下鞍甲不喘息、不出汗,就好像没有事的样子。这马,吃得多却不随便接受食物,力气充沛却不追求逞能,是能走远路的良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