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敬畏自然》,完成后面小题。

①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虽然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可是,人们竟然【甲】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打开了一个个微观世界,于是人类【乙】,以为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可是,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斥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即使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也没有理由【丙】:人类的知识与其祖先相比诚然有了极大的进步,似乎有嘲笑古人的资本;可是,殊不知对于后人而言我们也是古人,一万年以后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今天的我们。也许在他们看来,我们的科学观念还幼稚得很,我们的航天器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个非常简单的儿童玩具。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③人类发明了种种工具,挖掘出大自然用亿万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宝藏——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丁】,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约50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的历史了。可以推想,在那些比太阳系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这些生物的智慧也许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他们看我们,也许就像我们看蚂蚁一般,即使我们中间的那些伟大人物,在他们看来也不过尔尔。

1.阅读文段,将下列四个词语分别填入甲、乙、丙、丁四处。只填序号

①沾沾自喜②喜形于色③过分自傲④不自量力

【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丁】__________

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中“这种”指代______ 

3.文章第②段画线句“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结合选文概括人类的“无知”表现在哪些方面。

4.文章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作者说这句话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
1.④①③② 2.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 3.①虽然人类的作品飞上太空,但航天事业的空间在大宇宙中,还是非常狭小的;②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后人看今天我们的认识还幼稚得很;③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掘的陷阱;④作者认为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来,人类智慧就算不得什么。 4.宇宙已有200亿年的历史了,而太阳系只有40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比太阳系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注意把握好词语本身含义,同时结合上下文,选出最佳答案。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分析。代词指代内容的理解,回答时看好前文陈述的主要内容即可。即第一段第一句话: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注意结合第一段的叙述,简要概括即可,注意分条解答。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全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要求学生抓住最后一段关键句作答即可。特别是关键词“因为”。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推荐试题

阅读小小说《》,完成后面小题

“咔嚓——呼”,一声尖响,一阵冷风骤雨,沉闷拥挤的车厢里激起一片惊呼。原来,后车厢前排那块有裂纹的窗玻璃,在公共汽车急转弯中被震飞了小半块,幸好没伤人。

一阵忙乱之后,就听见乘客中有人说:“大清早就触霉头!”“现在乘车啊,真是……”

后门那位理着童花式短发的年轻女售票员红着脸,一声不吭的站起来,走到玻璃窗前。座位上一对盲人夫妇手握着手,默默坐着,雨水已打湿了他们的脸和前襟。姑娘的脸更红了,忙撑开手中的花折伞,堵住洞口。

车厢里一下子静了,大家的目光柔和下来。

“对不起,师傅们,这块玻璃应该换了。怪我们……”“姑娘柔气轻声地刚说了一半,一阵狂风把她娇小的身子刮退半步,话也咽了进去。这时,一只大手抓住伞柄,助她往前一顶。只听“咝——”,伞面被尖利的破璃撕开一道口子,伞骨也断了一根,但洞口又封住了。“唷——”在乘客的惋惜声中,姑娘却朝着身边这位四十多岁、面带歉意的大汉感激的笑了,笑得弯了眉毛。

“你去吧,我来!”大汉胸前红字告诉人们,他是一位钢铁工人。他的声音也像金属撞击一样铿锵有力。

姑娘又去忙着招呼售票,只是声音更甜更亮。

“玻璃窗修好了?”盲人夫妇问。

“雨停了。”大汉回答。

“那就好。”

乘客们都善意的笑了,车厢里显得格外温暖。

公共汽车又驶过两站。大汉身边一位正在背外语的小伙子突然伸出手说:“你该下车了,交给我吧!”“你怎么知道?”“咱们都是老乘客了。”“那,哈哈……”

又过了两站,小伙子也要下车了,一位女同志刚想接过来,可是伞柄却被一个面皮白白的学生急忙抢了过去。周围的人又笑了。

一站又一站,一人又一人。伞柄被众人握得暖烘烘的。这暖意不断传给后来者,也传给了车厢里的每一个人。(选自小小说《伞》)

1.本文运用的叙述方法(顺序)是_____________

2.本文以___________为线索,记叙了在冷风骤雨的天气里,公共汽车车厢玻璃破了以后,售票员和乘客_____________的事。

3.“大汉”“面带歉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姑娘却朝“大汉”“感激的笑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阅读文中画线部分,想一想:“大汉”为什么要“欺骗”盲人夫妇,乘客们为什么又“都善意的笑了”?

5.联系全文,可见文章结尾处的“暖意”指的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