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 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任末(人名)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书籍)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通“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王嘉《拾遗记》)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任末十四时/北山愚公者,且九十B.人恒/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

C.削荆笔/今为宫室之美之         D.则无敌国外患者/皆酒食

2. 用斜线(/)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虽 死 犹 存 不 学 者 虽 存 谓 之 行 尸 走 肉 耳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4.乙文表现了任末的什么精神?这与甲文中哪个观点相吻合?

 

答案:
1.A 2.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3.(1)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或外来侵患的危险,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2)一个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凭什么有成就呢?(意对即可) 4.文表现了任末不怕吃苦,在逆境中乐观向上的高贵精神品质;与甲文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观点相吻合。 【解析】 1. 试题分析:A中二者都是表“年龄”;B:犯错误/过失;C:作为/做;D:国外/拿出。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比如句子的“主—谓---宾”有时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用法,本句就是句与句之间的断句,主要弄清楚句子的意思就可以了。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还可以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