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

肌肉运动的奥秘

【资料一】肌肉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肌纤维”则是组成肌肉最基本的“单元”,肌纤维中,除了有细胞必备的配置外,还有大量的“肌丝”,也就是肌蛋白。肌丝受神经支配,可以发生形变,造成肌纤维的伸缩,而不计其数的肌纤维发生伸缩,就是肌肉的收缩与舒张。

【资料二】物以类聚,“肌”以群分,肌肉根据“工作需要”,有着不同的类型,其特点如下:

类型

位置

运动特点

肌纤维特点

骨骼肌

大多位于四肢,躯干等部位,可以看到和感觉到。

受人的主观意识支配,同时又大多依附在骨骼上,靠牵引骨骼而产生运动。

是所有肌纤维中最长的,能达到40毫米。

平滑肌

人体的消化系统,血管,膀胱和呼吸道中,看不到,也感觉不到。

收缩舒张自发进行,不随人的意志而改变。

长度较短,只有20~300微米。

 

只存在于心脏,看不到,也感觉不到。

不受人的意识控制,但又能快速收缩

直径比骨骼肌粗,排列成网状。

 

【资料三】人体骨骼肌共有600多块,它从一丝纤维开始,到最后组成一块肌肉,并不是简单的堆积、捆绑,而是“逐级累加”——每条纤维的外部,有一层结缔组织膜把它们紧紧裹住,N条肌纤维平行排列在一起集合成纤维束后,又会有一层结缔组织膜把它们紧紧裹住,而这些纤维束再聚到一起,还会再有一层膜来包裹。如此便形成了肌肉块。这样一层一层分级包裹,就如同生产钢缆时,从钢丝到钢缆的制作过程,可以让组织的负荷强度最大化。

【资料四】肌肉运动时,如果氧气不足,葡萄糖代谢产物就会变成乳酸,如果肌肉持续强力收缩,导致血流中断,乳酸就无法被快速代谢,量大了就会刺激神经,产生酸痛感。等停止运动一分钟左右,这种感觉就会消失,而运动过后的肌肉酸痛,其实并非主要由乳酸造成,而是因为肌肉长时间“闲置”,突然大幅用力,造成肌纤维和结缔组织受损,也就是俗称的“肌肉拉伤”,只不过拉伤程度较低,感觉与乳酸堆积类似。当然,肌肉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自我修复这种“肌肉拉伤”的。

(根据有关资料改写)

1.下列说法与上文内容不符合的一项是(       )

A“肌纤维”是组成肌肉最基本的“单元”,其中含有大量的肌蛋白。

B肌肉根据人体运动的需求,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C骨骼肌纤维比心肌纤维长度要长,直径要大。

D肌肉运动时如果氧气不足,葡萄糖代谢产物就会变成乳酸。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资料一的说明对象是肌肉,其基本特征是受神经支配可以发生形变。

B资料二中运用“大多”“只”等词语,使表达更科学准确。

C资料三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的介绍了骨骼肌是如何组成的。

D资料四用并列式结构介绍了运动中和运动后产生酸痛感的不同原因。

3.阅读链接材料,根据上述资料内容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由于学习紧张,小张同学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进行锻炼了,星期日打了一场篮球,结果第二天浑身的肌肉酸痛。

(1)小张第二天浑身肌肉酸痛的原因是什么?

(2)为了避免出现肌肉酸痛的现象,小张应该怎么做?

 

答案:
1.C 2.A 3.(1)因为肌肉长时间“闲置”,突然大幅用力,造成肌纤维和结缔组织受损,也就是俗称的“肌肉拉伤”。(2)应在平时加强体育锻炼,要在运动前做好热身,不宜突然大幅用力。 【解析】 1. 试题分析:C中应是“心肌的直径比骨骼肌粗”。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A中,说明对象应是“肌纤维”。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合理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推荐试题

课内文言文阅读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故不为得也    (2)万钟于我何焉   (3)是亦不可以

2.翻译划线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将鱼与熊掌进行对比,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

B.作者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C.纵使路途再漫长,屈原也要上下求索,终遭奸臣毁谤。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怀着悲愤投入汨罗江,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孟子“舍生取义”这一主张。

D.本文第一段文字主要侧重于讲道理,第二段文字则侧重于列举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