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董袭字元代,会稽余姚人,长八尺,武力过人。孙策入郡,袭迎于高迁亭,策见而伟之,到署门下贼曹①。时山阴宿贼黄龙罗、周勃聚党数千人,策自出讨,袭身斩罗、勃首,还拜别部司马,授兵数千,迁扬武都尉。从策攻皖,又讨刘勋于寻阳,伐黄祖于江夏。策薨,权年少,初统事,太妃忧之,引见张昭及袭等,问江东可保安否,袭对曰:“江东地势,有山川之固,而讨逆②明府,恩德在民。讨虏承基,大小用命,张昭秉众事,袭等为爪牙,此地利人和之时也,万无所忧。”众皆壮其言。鄱阳贼彭虎等众数万人,袭与凌统、步骘、蒋钦各别分讨,袭所向辄破。虎等望见旌旗,便散走,旬日尽平。拜威越校尉,迁偏将军。
②曹公出濡须,袭从权赴之,使袭督五楼船住濡须口。夜卒暴风,五搂船倾覆,左右散走舸,乞使袭出。袭怒曰:“受将军任,在此备贼,岂可委去也,敢复言此者斩!”于是莫敢干。其夜船败,袭死。权改服临殡,供给甚厚。
【注】①门下贼曹:汉、魏、两晋、南朝郡县均置,主盗贼事。②讨逆:东汉杂号将军之一。孙策号讨逆将军,孙权号讨虏将军。
1.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策见而伟之”中的“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泉香而酒洌 B.夺而杀尉
C.先天下之忧而忧 D.环而攻之而不胜
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策初见董袭便留下好印象,在讨伐山阴惯匪过程中,二人戮力同心,取得成功。
B.孙策去世后,太妃担心孙权尚还稚嫩,董袭分析事实,明辨形势,得到了众大臣的肯定。
C.在讨伐鄱阳贼寇彭虎时,董袭和其他三位将军分别领兵出战虽然最终取得胜利,但曾一度损兵折将,战况惨烈,僵持不下。
D.董袭在水战中临危不惧,壮烈战死,孙权换上丧服参加葬礼,对他的家属特别关照。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袭身斩罗、勃首 身: ②张昭秉众事 秉:
③众皆壮其言 壮: ④迁偏将军 迁:
4.翻译下列句子
①虎等望见旌旗,便散走,旬日尽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受将军任,在此备贼,岂可委去也,敢复言此者斩!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C
3.①亲手、亲自 ②执掌,操持,主持、掌握 ③认为……雄壮 ④升职
4.①彭虎等一望见他的旌旗,便四散逃跑,十天之内全部平定了。(得分点:走;旬日;尽)
②(我)接受将军的重任,在此处防备敌贼,怎能放弃离开,胆敢再说这话(逃走)的人就斩首!(得分点:备;岂;委去)
【解析】
1.
试题分析:B项中二者都是“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A表并列;C连词,表示动作的先后顺序;D:却,转折连词。
2.
试题分析:袭所向辄破看出,不是损兵折将,战况惨烈,僵持不下。故选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实实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比如“壮”是意动用法,认为……雄壮。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关键词走;旬日;尽、备;岂;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