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写作

喜欢,是指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无论是你熟悉的人、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是经典的文学作品、有趣的学科课程、神奇的科学世界……都会带给你愉悦、幸福的美好感觉。请以“喜欢”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例文: 喜欢一句名言 一句闪光的名言会影响和改变你的一生,它富有哲理,耐人寻味,指导着你的学习生活。我最喜欢的一句的名言是“人生有两出悲剧。一出是万念俱灰;另一出是踌躇满志。”它是英国著名的讽刺戏剧家和评论家肖伯纳说的。它的意思也就是说:人生有两种不幸的遭遇,一种是一切想法与打算都破灭了,还有一种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现状与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在人生的征途中,懒惰之性总会冷不防地侵袭你、干扰你,让你奋进的脚步停滞不前,甚至让你红火的事业功亏一篑,半途而废。松懈情绪便是侵袭你、干扰你的毒素。松懈情绪便是惰性的产儿。 任何人要成就事业,都需要付出坚强的心力和耐性,付出十年、几十年甚至一生的心血。 另一类产生松懈情绪的人们,他们过去辉煌过或曾经一时在某一方面取得过成功,于是躺在辉煌的光环下不再动弹,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不再奋斗。这样的松懈自己同样是可悲的,凭过去获取荣誉,获得成功的才华和能力,今天如果继续发挥,乘胜前进,本来可以争取取更大的胜利,获得更大的荣誉和更大的成功。也许你以为自己的一切都够了,何必永不知足,何必去贪得无厌呢?干了前半辈子就此止步,下半辈子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岂不是很好吗? 人生只是短暂的一瞬,生命的弓弦应该是紧绷不松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应该是每个人生存的原则,战胜了惰性,便是战胜了自己,而后会拥有成功与幸福。 积极进取,就是在成绩面前永不满足,不断对自己提出新的目标,不断前进。积极进取的人为了出现目标,用意克服困难,敢于战胜自己,持之以恒,不达目标决不罢休。 积极进取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有鲜花和掌声,也会有困难和挫折。有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在生活中就会奋发向上,不甘落后,高扬起人生奋进的风帆! 【解析】 试题分析:不要空谈“喜欢”,而要具体的写“喜欢”什么。如写 “我喜欢的一篇课文”,写作时,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写,先写自己最喜欢的一篇课文是什么,并简要介绍这篇课文的概况。然后紧紧围绕“我最喜欢”来写——或者是喜欢这篇课文中写的哪一个人,或者是喜欢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在作重点叙述的过程中写出喜欢这篇课文的理由。最后再联系实际写一写读了这篇课文后对自己的收获。或写 “我喜欢的一个人”,可以是老师、同学、家长、甚至是一个不认识的人……写作时,可以先开门见山,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个人是谁,接下来紧紧围绕“我最喜欢”的这一主题,通过精心选取人物的一两件事,在写事时通过刻画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栩栩如生地展现出这个人物让人喜欢的个性特征……。或写“我喜欢一种植物”,写作时,也可以先开门见山,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植物是什么,接下来紧紧围绕“我最喜欢”的这一主题,通过刻画这种植物的外形、色彩、生活习性等,并精心选取有关自己与这种植物的一两件事,写出喜欢这种植物的原因。或者写 “我喜欢的一次活动”,写作时,先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次活动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开展的一次什么活动,然后具体地写清楚这次活动的过程,在写作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我最喜欢”的这一主题,有重点地写出这次活动的精彩部分,写出“喜欢”的理由。最后,再写一写这次活动对自己的意义。类似的题材可以写“我最喜欢的一堂课”、“我最喜欢的一次旅游”、“我最喜欢的一次实验”等。总之,不管写什么,都要很具体地写出自己喜欢的理由,并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合在叙事的过程中……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

老师! 老师!(阎连科)

①我又见着我的老师了,如朝山进香的人见到他自幼就心存感念的一位应愿之神。

②在今年正月,我回家奔三叔的喜丧事。在这闲空间,张老师到了我家里,坐在我家堂屋的凳子上。乡间室内的空旷和凌乱,分隔着我与老师的距离。相向而坐,喝着白水,削了苹果,说了很多旧忆的伤感和喜悦,诸如三十几年前在初中读书时,我的学习,我的作业,我的逃课。

③我老师张梦庚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藏裹着刺骨的寒凉。

④生于上世纪的20年代末,老师读书辍学,辍学读书,反反复复,走在田埂与人生的夹道中,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有了1949年的红旗飘扬,记忆中从来都是饥饿辛劳,土改时家里却忽然成了地主。好在,他终归识字,也有文化,祖国的乡村,也最为明白文化的斤两,虽然文化不一定就是尊严富贵,可让孩子们认字读书,能写自己的姓名和粗通算术,也是生活的部分必然。于是,老师就成了老师。从一个乡村完小到另一个乡村完小,从一个乡村中学到另一个乡村中学。直至改革开放后,他被调入县里的一所高中,做了教导主任,最后主持这个学校的工作。一晃就让他全部人生的金贵岁月,43个春秋的草木荣枯,都在布满土尘、青草蓬生的学校里荣枯衰落,青丝白染。

⑤不知道老师对他的人生有何感想,从他写的一本《我这一生——张梦庚自传》的简朴小册里,读下来却是让人心酸胃涩,想到世事的强大和个人的弱小,想到命运和生命多么像流水在干涸沙地上蜒蜿涓涓,奔袭挣脱,流着流着,可终归无法挣脱干涸的吞没。最后的结局是,我们毕业了,老师白发了;我们中年了,老师枯衰了。我们成家立业了,而老师却在寂静的人生中,望着他曾经管教训斥抚疼过的学生们,过着忆旧的生活,想着那些他依然记得、可他的学生们早已忘却的往事。

⑥还记得,初一时,他是我的班主任,又主教语文。一天酷暑,我家棉花地里蚜虫遍布,多得兵荒马乱,人心恐惧,我便邀了班里十几个相好的男同学,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自然,那一天教室里学生寥寥,老师无法授课而只能让大家捧书阅读。从棉花地里回校的来日上午,老师质问我为什么带着同学逃课,我竟振振有词地说,是带着同学去棉花地捉了半天蚜虫;竟又反问老师道,地里蚜虫遍布,我该不该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说蚜虫三天内不除掉去净,棉花就会一季无收,时间这样急迫,我家人手不够,我请同学们去帮半天,到底又做错了什么?

⑦事情的结果,似乎我带同学们逃课捉虫正合校规事理,反让老师在讲台上一时有些哑言。回忆少时的无理取闹,强辞夺理,也许正是自己今天在写作中敢于努力把不可能转化为可能的开始。可是,现在,面对耄耋(mào dié,指年纪八九十岁)老人,给我一生养育呵护的父辈尊者,我心里三十几年不曾有的内疚,忽然如沙地泉水般汩汩地冒了出来。

⑧我们就那样坐着喝水聊天,说闲忆旧,直至夕阳西下,老师执意要走,不无快意地说他的子女们都在外工作,孝顺无比。真是天应人愿,让一生坎坷、教书认真的老师,年老时,子女有成,学生有成,仿佛曲折的枯藤根须,终于也繁漫出了一片森林。

⑨老师从我家离去时,是我扶他站起;离开院子时,是我扶他过的门槛;送至门口远去时,是我扶他过的一片不平不整的地面。我的父亲离开人世太早,扶着老师的时候,我就像扶着我年迈的父亲。望着村头远去的父亲般的老师,落日中他如在大地上移动的一棵年迈的树。直至他在村头缓缓消失,我还看见他在我心里走动的身影和慢慢起落的脚步,如同宁静里我在听我的心跳一样。

⑩说不出老师哪儿伟大,可就是觉得他伟大。也许这个世界,凡人才是真正的伟大,而伟大本身,其实正是一种被遮蔽的大庸大俗吧。(选自《读者》201510有删改)

1.文章写与老师相见,说了很多旧事。请概括出初中时做的那件事。

2.请说说文章题目老师!老师!有什么特点?用这个标题有什么妙处?

3.为什么说张梦庚老师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裹藏着刺骨的寒凉

4.文中的张老师是平凡而伟大的,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有许多平凡而伟大的老师。请写出一个最让你感激的老师,要求简要概述相关事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读书莫忘做笔记    (汤欢

⑴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书时,左边是书,右边是笔记本。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

⑵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勤于做读书笔记,从1914年至1980年逝世,做笔记的习惯从未间断,60余年积累笔记近百册,共四五百万言。他所从事的古史研究需大量考据,做笔记是他治学研究、著书立说的基础,“为笔记既多,以之汇入论文,则论文充实矣;作文既多,以之灌于著作,则著作不朽矣。”此外,在他看来,相对于长篇大论的学术文章而言,笔记可长可短,有简洁之美,做笔记“可以自抒心得,亦可以记录人言;其态度可以严肃,亦可以诙谐,随意挥洒,有如行云流水,一任天机”,笔记实乃学术界的小品文。

⑶钱锺书读书也爱做笔记,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坚持,单是外文笔记就达200多本、35万多页。据杨绛所言,他的笔记本“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其笔记不仅数量惊人,内容也广袤博杂,从精深博雅的经史子集,到通俗的小说院本、村谣俚语和笔记野史,古今中外,无所不容。把这些笔记前后参照、相互引证、融会贯通后,才有了如《管锥编》里那样汪洋恣肆、行走于东西之间游刃有余的文章。

⑷蔡元培晚年总结自己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之一是“不能勤笔”。“不能勤笔”即不能勤于做笔记。他说自己读书虽然只注意于他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这样的后果是不易检索,需要用的时候“几乎不容易寻到”。

⑸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不管读书是为长见识,为陶冶性灵,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们内心加深一层印象;日久天长,这笔记本便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若干年后,当我们重温当年的笔记,看到自己熟悉的字迹时,或许还会回想起某时某地写下这笔记时的情形,内心一定无比自得与安宁。

⑹做笔记固然重要,但经常温故笔记更重要。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只记笔记却不温习,一样容易遗忘,时常巩固方能加深记忆,需要用时才能信手拈来;此外,温故而知新,在翻阅读书笔记时,往往能够前后贯通,发现新的问题。钱锺书当年就常常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杨绛听。

⑺做笔记需要时间,如钱锺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大约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但当你将做笔记看成是读书的一部分,认识到做笔记的益处,便不会认为这时间白白浪费了。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唯独读书不能快,做笔记不能急躁。

⑻时代在进步,电子笔记的出现让笔记的记录、保存和使用更为便捷:键盘输入、复制粘贴可以代替手写,电脑和手机客户端皆能同步保存;此外,这种云笔记还带有关键词检索功能,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⑼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无论这笔记是手抄笔记还是电子笔记,它都会成为我们好读书之人一笔宝贵的财富。(《人民日报》2015年03月31日 24 版)

1.写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从本文看,做读书笔记主要记什么?读书笔记有什么好处?

3.文中的句子“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能否改成“前人读书治学,都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从笔记本中得来”?为什么?

4.结合文中相关句子说说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5.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是一项是(     

A学者、作家都市时必须作笔记;对于普通人,笔记可做可不做。

B时代在进步,作笔记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做电子笔记也是很好的。

C现代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书报杂志也越来越多,因此,读书做笔记也要越来越快。

D自己做的笔记自己是做清楚的,不用温习也可以前后贯通,发现新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题。

【甲】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节选自《隆中对》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                                    ——节选自《出师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将军宜枉驾之:                        命一上将荆州之军:

先帝不以臣卑鄙                        深入不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停一处。

(1)不求闻达于诸侯。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体现了前句中的     这个词,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三顾茅庐”的故事在甲文中的句子是                         ,在乙文中的句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