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屹立不倒的舞台》,完成后面小题。

屹立不倒的舞台

——发生在湖南省茶陵县湘剧团的故事

本报记者 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周彩丽

①生旦净丑,百味人生;戏里戏外,悲欢离合。

②湘剧是湖南省的代表剧种,湖南茶陵县是早期湘剧最活跃的地区。茶陵县湘剧团前身为仁和班,1954年正式更名为茶陵县湘剧团。自此,一批又一批艺人进入茶陵县湘剧团,投身湘剧。艺人们在一个又一个戏台上唱念做打,让一群又一群观众鼓掌喝彩,从一个又一个困境中撑起舞台。

台上的笑唱与 

③戏台上正在排练传统改编剧目《买母为奴》,为2014株洲红优秀剧目展演做准备。

④演员徐道元有一张黑黄粗糙的脸,是常年涂抹厚重油彩所致。《买母为奴》中,他饰演孝子周子卿。然而,戏外的他,却自称是个不孝子。他永远记得那个黑暗的日子。当时他在平水镇准备演出。天未亮,接到益阳家里打来的电话:妈走了!一瞬间,他只觉耳朵一阵轰鸣。之前他知道母亲病了,由于演出回不去,只能每天电话问候。病中不能侍奉,一定要去见她最后一面!可是9点半表演《金印记》,他是主演,走了戏就演不成了。父亲去世时他也在台上,母亲过世仍回不去。他揪着被子痛哭,然后起床,上妆,着戏服。《金印记》里他扮演小生,与小姐谈情说爱,无人看出异常,只有那本该尖细的假声有些喑哑。

⑤选择牺牲的不止徐道元一个。谭建国患上急性肝炎,带病下乡演出,轮到他上场,拔了吊针就走。演完后瘫坐在凳子上,抬手的力气都没有,而台上那些空翻滚打的动作,却行云流水,无半分拖沓。一次,他和演对手戏的演员没有配合好,被绊了一下摔倒了,固定胡须的铁丝刺穿了上嘴唇,鲜血直冒。他忍住疼痛,一个鲤鱼打挺站起来,在观众的叫好声中吞下满口鲜血。提起这些,他淡淡地说:选择了湘剧艺术就要为它付出。

风光展演与落魄求生

⑥黄小燕如今已经67岁了,从十几岁演娃娃到现在演老太婆,从一个外行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剧艺术传承人,她的大半生都在这个剧团,经历了剧团的起起落落。

1960年,黄小燕刚进入剧团时,正逢剧团的辉煌时期,《白兔记》《生死牌》《拜月记》等代表性剧目常演不衰。她跟随剧团辗转全省各地演出,每场演出基本满座,演完后,还有粉丝邀请吃饭。她笑言有种当明星的感觉

⑧后来有了电视、电影,戏剧慢慢地不景气。剧团发不出工资,成员自谋生路。最后剧团只剩下10多个人,没人练功,没人排戏,没有演出。剧团不能就这样倒了!黄小燕自告奋勇当团长,劝回演员,排节目,联系演出,三年时间排了26出戏。为了增加收益维系剧团,只要有地方请他们,不管多远、报酬多低,他们都去。

⑨老演员杨荣华记得那段艰苦的日子。到偏远的农村去演出,既当搬运工,又当勤杂工。自带被子,睡在戏台上、草地里、路边,吃泡面、喝稀粥。有时一天连演三四场,十多个小时不卸妆。日晒雨淋、忍饥挨饿都太平常。一次演戏时放好了道具,乐队就绪,演员准备上场了,戏台子倒了,一时间大家手忙脚乱。这时,观众纷纷加入进来,撑台子,抬木桩,打桩孔,不一会儿一个更结实的戏台搭建起来。撑起来的,不仅是戏台,还有演员心中的湘剧。

不留人的“环境”与 

2012年,文化体制改革,茶陵县湘剧团开始走市场化道路。走市场有走市场的难处。戏剧市场萎缩,观众流失,演出市场不景气,盈利自然少。剧团内部,队伍青黄不接。湘剧唱腔有四种,学起来难度较大,对容貌、身段等各方面的要求又高,而且是用长沙方言表演,学的人本来就少,再加上工资低、编制少,招人就更困难了。

近三十年间,剧团招过两批演员,20多人培训出来了,仅8人留下。现在剧团总共41人,大都四五十岁,还有9人是编外人员。人员少、断层,演对手戏的没对手,乐队、灯光、舞美、编剧都缺人,一度无法演出,大量优秀传统剧目失传,剧团甚至面临解散的危险。编外人员谭艳玲就曾退出过剧团,可湘剧已融进她的生活里,再也摆脱不掉。离团一个月,她终于熬不住,回团了。“虽然挣钱不多,但我热爱这份事业,能在舞台上演几个主要角色,能得到前辈和观众的肯定,我很满足很欣慰。”艺术也没有亏待她。此次演出《买母为奴》,谭艳玲担任第一女主角。

离开的理由很多,也都有各自坚守下去的理由。

黄小燕担任团长时,湖南省文化厅要调她去省湘剧团,她没有走。她对记者说:“我不是茶陵人,但茶陵湘剧团给了我辉煌的人生。热爱湘剧我不想走,危难时刻我更不能走。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再培养出一批学生。在有生之年我会全力以赴不让茶陵湘剧团倒下去。”乐队队长郭云说:“剧团瘫痪的时候,我师傅陈一中在农贸市场摆地摊卖榨菜,摊子旁摆上他的司鼓,每天练功。坚守这个事业,不抛弃不放弃,老一辈身上的精神,要像传承湘剧一样传下去。”司鼓手肖平说:“我父亲原来是省湘剧院演员, 50年代调入茶陵剧团支持地区文化工作,带出了一批批学生,我受父亲影响喜欢上了湘剧。我与父亲聊到这些年的困难,他给我讲剧团老前辈凌野的故事。凌老在运动中白天挨批斗,晚上上台表演,那是一种怎样的信念?”

有这样一群人,湘剧团又怎会活不下去?

折腾不起的湘剧团与“折腾”出的大型湘剧

一部《洣水魂》,让茶陵湘剧团再度崛起。

2010年,湖南省举行全省县级剧团戏剧展演。由于资金、人员等问题,剧团20多年没有排过30人以上的戏。上级单位劝他们说,以你们县的财力和剧团的实力,还是别排大戏了,你们经不起折腾。排,还是不排?时任团长的谷可娥辗转难眠。开会讨论时,大家一致表态:“宁愿少发一个月的工资,也要新排一部大戏参演。”这铿锵的话语,源于共同的心愿——让湘剧“发声”。团委会每人凑5000元,职工每人凑1000元,凑齐10万元作为排演经费。

排演《洣水魂》需要乐手30人,演员近50人。剧团聘请了临时工8人,湖南省湘剧院和长沙市湘剧院派出演奏人员近20人支援,剧团一些从未登台的幕后工作人员和退休老演员也参与演出,已经离开剧团20年的吴玲和蒋湘媛再次登台出演主要角色。剧目取材于茶陵当地,表现爱国主义主旋律,弘扬坚贞、坚韧的精神。其中一场《三敬酒》,演员们跪下去敬革命烈士,谷可娥跪下去时泪水夺眶而出——为剧团所有人的默默坚守。

《洣水魂》一举获得了展演“金奖”、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洣水魂》的成功,是剧团重振的开始。剧团又连续排演了多部新戏,都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好剧目,赢得了奖杯和口碑。如今,重建的剧院舞台即将完工,这片被湘剧灌溉的舞台,又将生长出许多新的故事。

(选自《光明日报》201516日第一版,有删改)

注:①湘剧:湖南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而形成的多声腔剧种。代表性剧目有《琵琶记》、《白兔记》等。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两个小标题补充完整。(不超过5个字)

台上的笑唱与        不留人的环境 

2.本文是一篇通讯,通讯兼有真实性生动性的特点。请你从文中各举一例,进行简要说明。

3.如果你与同学们就这篇通讯进行交流,针对文中茶陵湘剧团折腾不起还要折腾’”的情节,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引起大家的思考。

4.本文结尾,这片被湘剧灌溉的舞台,又将生长出许多新的故事,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请展开想象,续写一个场面,展望湘剧团的前景。(不超过150字)

 

答案:
1.①台下的血泪 ②留下的人 2..示例:①第11段中列举了剧团成员人数、年龄的很多数字,准确地反映了湖南茶陵湘剧团逆境求生的不易,读来更真实可信。②第5段“刺穿了上嘴唇,鲜血直冒”和 “一个鲤鱼打挺站起来”的细节描写,写出了演员谭建国带伤坚持演出,生动地表现了他为艺术献身的精神。 3.示例:湘剧团“折腾不起”还要“折腾”,对我们如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有什么启示? 4.示例:湘剧团紧跟文化发展的潮流,受许多国家邀请,来到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进行演出,金黄的柱子和绚丽的舞台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五年内,湘剧团打算走进非洲国家,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湘剧,了解中国。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根据文中的内容以及标题的格式即可补全标题的后半部分,①台下的血泪 ②留下的人。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能力,通讯的语言特点需要我们了解,从具体的数字和描写出发,不难解出此题。 3. 试题分析:这是道拓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合情合理即可得分。 4. 试题分析:这是想象类小文的考查,要加入场面描写和前景展望,适当加入语言润色,加入适当的修饰词语会更好。
推荐试题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节选)和《史记》、《汉书》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秦)二世无道,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姓困穷,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

上(汉文帝)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其后七十年间,国家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上》

注:①阿房宫:秦朝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修建的一座规模宏大的宫殿,尚未建成即被项羽所焚。②严诛:严于诛杀。③赋敛:田赋,税收。④纪:治理。⑤刑戮相望于道:受刑被杀的人充塞道路。⑥何以台为:还要露台干什么呢!⑦慎夫人:汉文帝的宠妃,在宫中与皇后平起平坐。⑧亡:通“无”。⑨都鄙:京城和边邑,借指全国。⑩廪庾:粮仓。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1)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__________

(2)寡助之                    至:__________

(3)吏能纪                    弗:__________

(4)慎夫人衣不地              曳: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召匠计之,直百金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己的话说说秦二世和汉文帝治国的做法和效果有什么不同,体现了第一则材料中孟子所提倡的什么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

①中国的古典文学,凝聚了数千年中华大地的灵气。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共同谱写了一部中华文化的乐章,其中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这部乐章中最美妙的音符。

②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作品之多、题材之广、内容之丰、技巧之精,都是空前绝后的。唐诗是大唐旺盛生命力迸溅的火花,走进唐诗,犹如走进春天的森林,万木竞发,生机勃然,异  纷呈,字里行间闪烁着热情和想象,跳动着自由和欢乐。初唐王勃的“海内存知己, (1) ”,开阔大气,只有充满自信的人才能吐出这样的豪情;开元初年王湾的“ (2) ,江春入旧年”,意境壮阔高朗,对盛唐诗坛产生了深远影响;边塞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勾勒出塞外大自然的瑰奇壮丽、变  莫测;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李白靠天才的想象奏出了唐代诗歌的最强音,没有奔放、飘逸的才思,怎能写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样气势磅礴的诗篇?因此,他的诗作被称为“盛唐之音”。当胸怀国事、心系苍生的杜甫在长安发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慨叹时,盛唐气象已经进入了尾声。

③两宋是词的黄金时代。天才的词人们文采斐然,又洞晓音律,每填一阕,锤字炼句,审音度曲,把如画的意境、精炼的语言和美妙的音乐紧密结合起来,既表情达意,又悦耳动听。与诗相比,词更富性灵,以情胜,以韵胜,最是怡人心目。晏殊、欧阳修的小令是两宋词坛上第一批报春的花朵,柳永、李清照的词作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把婉约词推向了极致。北宋苏轼则首开豪放词派,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书挟海上风涛之气”。南宋辛弃疾继之,稼轩以词述报国之志,词风“慷慨纵横”,如他的《南乡子·何处望神州》中“ (3) (4) ”两句,热情歌颂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表现出词人为国效力、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④元曲的出现,为_______的中华文学园圃里,又增添了一朵绚丽奇葩。它不仅是_______,而且是________。元曲曲牌名称大多俚俗,语言亦通俗活泼,如写一醉翁“野花路畔开,村酒槽头榨。直吃的欠欠答答。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黄花乱插”,人物的酒醉狂态惟妙惟肖,令人忍俊不禁。元曲将传统诗词、民歌和方言俗语融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脱、率真的艺术风格,从来没有一种诗歌体裁像它那样走近民间。

⑤明清是小说的繁荣时期。从小说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最后的辉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长篇章回小说中的故事、人物,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三国演义》中塑造的个性化人物深入人心,如关羽的忠义无双、孔明的足智多谋、   等。在刻画曹操的     (性格)时,写了他谋刺董卓未成,亡命东行,途中误杀吕伯奢家属,后又将错就错杀了吕伯奢,将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而清代的《红楼梦》是一部天才的、又是精心构撰的巨著,在艺术上达到了中国小说前所未有的成就。

【链接材料一】

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准确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唐宋诗人进行诗词创作,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链接材料二】

集句联是从前人的诗词文赋中分别选取两个有关联的句子,按照词性、结构、平仄等要求组成对联。既保留原文的词句,又要语言浑成,另出新意,给人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艺术感染力。集句难度不亚于深山探宝、苍海寻珠,作者非有较高文学底蕴不能驾驭。历史上许多文人都在这方天地里,乐此不疲。

1.下列词语选自文中第段和第段。根据词典释义判断字形和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彩:颜色。花样,精彩的成分。    采:摘。精神,神色。

换:变换,更换。兑换。         幻:没有现实根据的,不真实的。奇异地变化。

肖:xiāo衰微。                 xiào相似,像。

禁:jīn 禁受,耐。忍住。        jìn 禁止。法令或习俗所不允许的事项。

A.异采纷呈   变幻莫测   惟妙惟肖(xiāo)   忍俊不禁(jìn)

B.异采纷呈   变换莫测   惟妙惟肖(xiāo)   忍俊不禁(jìn)

C.异彩纷呈   变幻莫测   惟妙惟肖(xiào)   忍俊不禁(jīn)

D.异彩纷呈   变换莫测   惟妙惟肖(xiào)   忍俊不禁(jīn)

2.阅读第段,对文中诗句的表达效果,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春景比作冬景,春日盛开的梨花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诗句意境壮美,颇富有浪漫色彩。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运用反问高度赞美友人的才华,也劝慰、激励失意的朋友抖擞精神迎接未来,送别诗写得豪迈向上,明朗健康。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夸张,极言山之高峻陡峭,又写出了瀑布从高空直泻而下的壮观景象。诗句新奇真切,雄奇瑰丽。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将花鸟人格化,在国家分崩离析、战火纷飞之际,花鸟也有感时事而流泪心惊,实则写出了诗人睹物伤怀的亡国之痛、离别之悲。

3.阅读第段,根据语意,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百花争艳      诗情画意      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

一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A.①③④                      B.①④③

C.②③④                       D.②④③

4.阅读“链接材料一”,判断对下列诗句中“炼字”的分析,不恰切的一项是( 

A.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分析:着一“敲”字,写出了在月光皎洁、万籁俱寂的环境中,敲门声惊动了归巢栖息的鸟,来反衬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

B.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分析:着 “入”、“归”二字,不说红、青的颜色由桃花、柳叶所生,而是由外进入其中,颇富情趣,写出了春归大地,桃花初开和柳叶新生的盎然生机。

C.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分析:着一“卷”字,这里是“席卷”的意思,写出了北风从地面席卷而过,表现了太守率领的队伍千骑奔驰,借助风势,如磅礴倾涛,场面雄壮。

D.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

分析:着一“闹”字,仿佛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令人联想到杏枝摇曳、蜂飞蝶舞的美丽春光,写出了杏花开得繁盛的情状。

5.阅读“链接材料二”,判断下列各项不能构成“集句联”的一项是( 

A.举杯邀明月(李白)          放眼看青山(白居易)

B.屏间记曲拈红豆(王彦泓)    石上题诗扫绿苔(白居易)

C.新荷出水双飞鹭(欧阳修)    碧草粘天一落鸥(杨万里)

D.飞来山上千寻塔(王安石)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6.学校开设了古典文学选修课《诗乐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鉴赏》、《色彩斑斓的人世画卷——明清小说品读》,校刊小记者请同学们用一句话对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进行评价,下列回答不得体的一句是( 

A.唐诗: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

B.宋词:怎一个“爱”字了得!

C.元曲:以俚俗唱尽百姓心声。

D.明清小说:绘尽世间百态,遍尝人生甘苦。

7.阅读第段和第段,在横线处按原文填空。

(1)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

8.阅读第段和下面的材料,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三国演义》中贯穿着“尊刘贬曹”的思想,通过杜撰“杀吕伯奢”等情节塑造的曹操形象,与我们从正史记载中了解的“真曹操”是大不相同的。陈寿《三国志》中评价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现代历史学家范文澜说:“他是拨乱世的英雄,所以表现在文学上,悲凉慷慨,气魄雄豪。”老师请同学们就此写一篇评论,并用评论中的观点作为题目,你为这篇评论拟定的题目是《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和而不同

《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被《世界人类责任宣言》确定为全球治理的“黄金规则”;而同样出自《论语》的“和而不同”,在当今社会也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什么是“和而不同”?“和”即统一,和谐。包容“不同”,才能达到“和”的境界。在现实生活中,“和而不同”就是指大家在共同遵守基本原则、规范的前提下,承认、包容、尊重差异,以实现和谐幸福,共存共荣。“和而不同”的现实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和而不同”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特别需要正视差异,包容差异,能够与自己个性、志趣、背景不同的人和睦相处。在与他人交往,发展自己的同时,获得真正的友谊和幸福。这就好比一个乐队,需要有不同的乐手,使用不同的乐器,循着共同的乐谱,遵守指挥的节奏,才可以奏出和谐美妙的乐章。反之,如果乐队成员都使用同一种乐器,虽然会整齐洪亮,但其单调乏味也可想而知。

其次,“和而不同”有助于不同的民族和睦相处。当今世界,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如何和睦相处,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这方面,中国有着深厚的理论积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各民族及其文化特征得到充分的认同和尊重。共同的地理疆域,共同的历史命运使我国56个兄弟民族形成了一个“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和而不同”是中华民族处理不同文化之间关系的一贯主张,也是中国文化贡献给人类的大智慧。

最后,“和而不同”有助于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在处理国际关系上,我国崇尚亲仁善邻,一贯坚持“和而不同”。国与国之间总有差异,但差异不必然发展为冲突。这就需要沟通,需要对话,正视差异,包容差异,尊重差异。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这既是对“和而不同”的继承,也表达了21世纪人类和平、发展、共赢的共同愿望,彰显了满分5 manfen5.com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及外交智慧。

个人要发展,人民要幸福,国家要富强,世界要和平,这一切都需要“和而不同”。人类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有一句十六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应该是对“和而不同”的最佳阐释。

1.分析全文论证过程,按要求填空。

  文章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确定为全球治理的“黄金规则”谈起,提出中心论点:_____(1)__________,然后____(2)_________,接着从____(3)_____ 、____(4)______、___(5)________三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最后再次强调观点并总结全文。

2.根据文意,下面两句话中最能体现“和而不同”思想的是____。(只填序号)

【甲】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乙】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3.阅读文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和而不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