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文言文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1)无与为乐者         念:________

(2)下船            及:________

2.下列加线词语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日更定矣           金陵人

B.哀转久            人鸟声俱

C.遂至承天寺张怀民   病终

D.余舟一芥           未复有能其奇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两文写的都是作者在夜晚的所见所感。《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苏轼见到月光,便欣然起行,到承天寺找张怀民,与他一起赏月,可以看出他的“           ”。《湖心亭看雪》一文中,张岱独自一人前往湖心亭,与偶遇的客居者强饮三大白,可以看出他的“            ”。(以上两空都用原文中反映作品主旨的一个字回答)

 

答案:
1.(1)考虑,想到(2)等到 2.B 3.(1)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2)(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4.闲 痴 【解析】 1.1】学过的重点字词的意义应该记忆清楚,如果忘记了,也可以结合上下文语境以及词语的词性猜测理解。 2.2】A.是日更定矣:这是金陵人:表判断. B.哀转久绝:消失 人鸟声俱绝:消失。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寻找寻病终:不久。D.与余舟一芥:和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 3.3】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翻译准确,“空明”、“盖”“沆砀”“一”要重点翻译。 4.4】注意文中的关键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每年四月,北国草木发,鸿雁便然北飞。鸿雁是一种大型候鸟,它们喜欢群居,飞行时排行前进。它们喜欢将巢筑在湖泊岸边、沼泽地上或芦苇丛中等荒之地。在不同的环境中,鸿雁们都能构筑自己的安乐窝,来繁后代。鸿雁们看上去 。但它们警觉性高,一旦受到惊扰,便会张皇失(   )。清代词人纳兰容若曾用“西风乍起峭寒生,惊雁避移营”一句写自己急、孤苦、无助的处境,同鸿雁遇到惊吓时的情态一样,惟妙惟(     )。

每年九十月间,北国衰草连天,准备迎接风雪途的寒冬,鸿雁便南迁。鸿雁奋力归巢的景象,常使异乡游子触目伤(      )。异乡琐,往往触发他们的思乡之情。情郁于中,不能自,游子便通过各种方式排遣乡愁。鸿雁北飞南迁,周而复(   ),牵动着游子的心。因此,在中国诗词长廊中,  

1.文段中加线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发(méng)   急(huáng)

B.琐(xiè)     不能自(yǐ)

C.繁(yǎn)    然(piān)

D.荒(bì)     风雪途(zài)

2.文段中加点词语所填字形和对字义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  

A.惟妙惟(   应填“肖”,字义为“肖像”

B.触目伤(   应填“怀”,字义为“心”

C.张皇失(   应填“错”,字义为“安排,放置”

D.周而(     )始    应填“覆”,字义为“又”

3.为文段①②处补充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个个沉着镇定     ②鸿雁作为一种特有的形象,寄托着游子的思乡之情。

B.①个个沉着镇定     ②游子思乡之情作为一种特有的形象,寄托在鸿雁身上。

C.①彼此相安无事     ②鸿雁作为一种特有的形象,寄托着游子的思乡之情。

D.①彼此相安无事     ②游子思乡之情作为一种特有的形象,寄托在鸿雁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