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与友行(                   (2)尊君在        

(3)入门不                   (4)相而去(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友人由“怒”到“惭”,其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认为文中元方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约定  (2)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3)回头看   (4)丢下.舍弃 2.(1)(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开了。(2)过了正午却没有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不讲礼貌。 3.元方的话让他意识到自己的无信无礼,知道错了,性格直率.聪慧明理.有胆识.爱憎分明(任意一点即可) 4.做人要重礼守信 【解析】 1. 试题分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注意⑵中的“不”是通假字。 2. 试题分析: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⑴注意去是离开的意思。⑵注意日中是正午的意思。 3. 试题分析:友人由“怒”到“惭”,其变化的原因是友人知道错了。可以根据元方的言行概括出元方是一个聪明伶俐、懂事识礼、爱憎分明、直爽率真。 4. 试题分析: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有礼有信。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