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辞职看世界》,完成题。

辞职看世界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当微信朋友圈被北京的沙尘暴刷屏,这句话给人的小清新之感,更显强烈。近日,河南一位女教师这封最有情怀,没有之一辞职申请,引起无数人共鸣。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句话撩动心弦,正是因为它以一种诗意的方式,说出了不少人心中的渴望。从朝九晚五的按部就班中跳出来,从办公桌边的循规蹈矩里跳出来,打破思维方式的条条框框,摆脱现实生活的患得患失,拥抱一个更广阔也更精彩的世界。即便这个世界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但谁的心中没有激荡过一个远方?

电影中,有一种特殊的类型叫公路片。主角们走过漫长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旅程,不管是不是能抵达,都会经历精神的考验,收获心灵的成长。看世界在路上,其实有着一致性,不一定是逃避,也不一定要彷徨,就是为了遇到一个更好的世界,也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相信,行遍大千世界.看过人生百态,这位女教师如若再次站上讲台,应该能讲出不一样的精彩。一个正常的社会,也应该是一个有活力有机会的社会。当人生出彩的舞台越来越广阔,也更加刺激了出走的渴望。女教师的选择本身,就是一个例子。现实中,过去鲜见的公职人员辞职,也不断见诸报端。温州平阳原副县长周慧的辞职信,也写得很文艺,每个人都应该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去选择自己的生活。的确,有了更多的机会,人生也就有了更多的可能——虽然每一次选择都不免纠结。

说到底,渴望远方,还是因为现实的砝码更重一些,让说走就走的旅行难以成行。黄土涵养农耕,农耕孕育家庭,数千年的中华文明,让生存状态的稳定性,成为这种文化所化之人最基本的诉求。学者认为中国社会有着超稳定结构,其实,从安土重迁的观念到家族聚居的方式,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这或许也是一些稳定的职业有着很强吸引力的原因。在这样一种文化中,现世安稳是一种扯不断的心理牵挂.情感羁绊。

身处开放的环境.面对信息化的洪流,世界是个诱惑十足的词。然而,在竞争激烈.压力山大的社会中,面向大海的转身难以避免地遭遇更多艰难。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或许,去世界看看的人们,终究还是要面对娜拉出走之后甚至娜拉回来之后的问题。出门看世界回到老地方,成为当今中国人一组难以解开的心结,惟有在朋友圈里徒然羡慕着远方。

对于想去看世界的辞职,虽然点赞者甚众,但真正能从心动到行动的,在这样的社会里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主流。毕竟,情怀不能当饭吃,甜点也不能当正餐。辞职的女教师去看世界了,更多的人却选择了留下来,在讲台上继续自己的事业,换个角度看,没去看世界者不才是这个社会的基石吗?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看起来文艺腔十足的表达,背后是时代的发展.文化的演进,诠释着社会心理结构的变迁。其实,生活充实,何必别处?心有梦想,何必远方?过好每一天,走好每一步,未尝不是同样精彩的人生。

1.文章第一段有何作用。

2.请简析“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引发大家强烈共鸣的原因。

3.请根据文本,谈谈作者对“辞职看世界”这种选择有什么看法。

 

答案:
1.以河南女教师的“辞职申请”开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起关注;引出论题。 2.①以清新文艺、有诗意的语言说出了许多人心中虽想却不敢的渴望。②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它对人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③这是对“现世安稳”这一传统观念羁绊的一种挣脱。 3.①理解并尊重这一选择。②这种选择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主流。③只要心有梦想,生活充实,即使没有辞职看世界,人生同样精彩。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章段落的作用。第一段的作用有,呼应题目,引出论题,总领下文,引起下文,首尾呼应,激起读者兴趣。这一段以河南女教师的“辞职申请”开头,照应题目,引出论题,激起读者兴趣。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引发大家强烈共鸣,在文章第一段提出,那么共鸣的原因显然要在下文去找,2-4段分别从三个方面说明了原因。第二段以清新文艺、有诗意的语言说出了许多人心中虽想却不敢的渴望;第三段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它对人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第四段这是对“现世安稳”这一传统观念羁绊的一种挣脱。 3. 试题分析:本题是探究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4段表达作者对这种选择的理解并尊重。5-6段更深理解这种选择的结果是什么,社会的主流是什么。最后一段“过好每一天,走好每一步,未尝不是同样精彩的人生”这是中心句,作者提出自己的建议,只要心有梦想,生活充实,即使没有辞职看世界,人生同样精彩。
推荐试题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加横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之不以其道 执而临之

B.自经乱少睡眠   贤者能勿

C.食不能尽其材   鸣而不能通其意

D.不以其得之 策之不以其

2.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为身死而不受 _________  是亦不可以乎_________

一食尽粟一石_________   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__

3.翻译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甲、乙两文分别批评和嘲讽了哪种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