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题。(共14分)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B、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弊甚矣。
1.解释句中加线的词。(4 分)

a、恢弘志士之气                       b、引喻失                   

c、王之甚矣 (               )     d、时时而进(           )
2.下列各句中的“于”“皆以美于徐公”中“于”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

     A、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B、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C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D、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3.翻译。(4分)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4.诸葛亮和邹忌表达自己主张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你比较赞同哪一种?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案:
1.a动词,发扬光大 b适宜,恰当 c受蒙蔽 ,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d间或、偶然 2.C 3.(1)这实在是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 (2)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4.诸葛亮是直谏,邹忌采用暗示、比喻来委婉劝说。看法略。不管赞同哪一种,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回答此题,注意a题的“恢弘”是“动词,发扬光大”,c题中“弊”的意思,要写出语境意。 2.例句中的于是比。A项中“于”是向。B项中“于”是在,这件事。D项中“于”是在。只有C项“于”是比。故选C。 3.翻译第一句,注意“此、诚、秋”的意思,翻译第二句,要注意“私、畏、以”的意思。 4.鉴赏劝说艺术。诸葛亮是直谏,邹忌采用暗示、比喻来委婉劝说。谈看法是要明确自己的观点,阐述理由。 考点:文言实词的理解 一词多义 翻译文言语句 比较阅读 迁移拓展
推荐试题

阅读理解及分析(46分)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题,(共12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解释下列加线词语。(4分)

(1)尔而与之(                  )     (2)是亦不可以乎(                 )

(3)行乱其所为(              )     (4)困于心,于虑(                 )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当面对诸如“生”与“义”、“忧患”与“安乐”的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