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使用语言,不仅要用得对,在语法上不出毛病,而且要力求用得好,要有艺术性,有感染力。这就要讲究运用语言的艺术,也就是要讲究一点修辞。有意用不符合语法常规的办法取得某种修辞效果是许可的,然而这只是偶一为之,并且要有些特定的条件。如果语言不符合语法,说都说不通,就没有什么好的修辞可言。语言是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好的修辞,必然是符合语法规律的。

A. ④①⑤③②   B. ④③⑤①②   C. ⑤②①④③   D. ⑤③④①②

 

答案:
A.(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中陈述对象是“语言”,可以确定④是总领句,①写使用语言的要求,且最后谈到“修辞”,⑤句又对“修辞”进行解说,属于解说句,③②句又承接“语法”解释。由此可以判断选C项。 考点:给句子排序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共16分)

铁匠教子

从前有一个铁匠,他的儿子是个懒蛋,整日游手好闲,好吃懒做。铁匠有劲干活的年月里,家中生活还过得去,可是他年迈力衰了,生活就显得十分穷困。一次,铁匠把老伴叫过来说道:

“我们真倒霉,养了个坏儿子,是个一无所长的懒汉。要是他再不学着干活,我们的家产就得让他坐吃山空,他自己也得饿死。我和你年老体弱,应当让他挣钱糊口了。从今天起就得着手教他。”

老伴愁绪满腹,她深知儿子一个小钱也挣不着。她对儿子又溺爱,就给了他一个硬币,说道:“出去找个地方过一天,晚上回家,把这钱交给你爹,就说是你自己挣的。”

儿子依葫芦画瓢地按母亲的意思办了。父亲接过他的钱,在手中挥动了几下,又用鼻子闻了闻,就扔进了壁炉里,开口说道:“这不是你亲手挣的钱。”

次日,母亲又给了儿子一个硬币,嘱咐道:“出去吧,一整日别回来,多跑跑逛逛,晚上回来就疲倦了。这样你爹就信以为真,认为确实是你自己挣的了。” 儿子又遵嘱行事,晚间回来,把钱递给了父亲。父亲接过来,又挥动了几下,接着扔进了壁炉里。老爹说:“你又骗我来了,这钱绝不是你亲手挣的。”

老母亲明白了,溺爱儿子是无济于事的。老爹扔钱时,孩子脸上的肌肉纹丝不动,因为他不知道挣钱是多么艰难。于是对儿子说道:“你爹是骗不了的,你明白吗?别让爹生气了,找个地方干活去,学学点手艺。不管挣几个钱,都要交给你爹。让他知道,你能自食其力。”

事情就这样决定了。儿子走了一星期,不知去向。他帮人干家务,又帮人下地干活。一会儿向这个师傅学手艺,一会儿又向另一个师傅学技术。就这样挣了一把钱,带回家来交给了父亲。老父亲把钱从一只手倒向另一只手,闻了闻,就又把钱扔进了壁炉。

“我不相信这钱是你挣的。”

儿子感到十分委屈,于是一头扑进了壁炉,从灼热的炉火中,一个一个地把那些钱掏了出来,并大声嚷道:

“你干什么!为了挣这些钱,我从早到晚干了一星期的活儿,可你拿它们不当回事儿,就扔进了炉子里。”

父亲看了看儿子,笑了:

“现在我真相信了,这才是你自己挣的钱,也知道这钱来得不易。别人给你的钱,你是毫不可惜的,可为了自己挣的钱,就一头扎进火里去。我再不会为自己的儿子感到羞耻了。”
1.你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

                                                            
2.读完全文,你认为铁匠老爹在你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谈谈这则寓言给你最大的启示?

                                                           
4.铁匠儿子前后对钱的表现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5.文中多次提到“壁炉”,其作用是

                                                            
6.铁匠老爹第三次把钱扔进壁炉又是为什么?

                                                             
7.“我再不会为自己的儿子感到羞耻了”一句如何理解?

                                                            
8.如果你是铁匠儿子的母亲,你如何处理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