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12分)

夜半钟声怎么到客船

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更深何处人吹笛,疑是孤吟寒水中”……这些优美的古诗句都描写了深夜从远处传来的声音,这些诗人为什么都写半夜钟声或乐声,却几乎没有人写正午的妙音呢?这正体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科学现象。

②声音在凉爽的夜晚传得尤其远。夜深人静没有噪音是一个原因,但却并非主要原因。

③光是一种波,声音也是一种波,光会反射和折射,声音同样会反射和折射。当声音发出后,如果在空气中向四面八方的传播速度相同,那么声音就会像膨胀的球一样向外传播,但是,不同位置空气的温度和密度是不同的,而且地面等固体还会反射声波。因此,地面附近的声音不可能像膨胀的球一样四处扩散。

秋冬季节,夜间的地面和水面较冷,贴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也很低,在一定范围内,越高处的空气温度则越高。而声音的传播与空气的温度有关,空气温度越高,传播声音的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声音在从气温较低、传播速度较慢的气层进入气温较高、传播速度较快的气层时,不但会发生折射、反射,还会像光一样发生全反射。大气层中,温度不同的气层有很多,那么,声音向高处的传播就不断遇到阻碍(被反射和全反射)。于是,就像光很容易局限在玻璃光纤中传播一样,声音也很容易局限在冷空气层中传播,很少会透出去到达高空。声音的能量损失就很少,可以贴着地面或江面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声音的强度却没有多少衰减。于是,那悠扬的夜半钟声可以从山上传到客船,可以从此岸传到彼岸,其实在寒冷的天气里,如果湖面或江面结了冰,即使在比较喧闹的白天,人们也可以清晰听到平时听不到的彼岸的声音。

    ⑤声音在白天传播得特别高。白天地面接受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升高,而且越靠近地面,空气温度越高,那么贴地传播的声音速度会大于高空的。当地面附近发出声音时,向地面传播的声波会被地面向上反射,而向上传播的声波能大部分会通过折射进入高空。由于大部分声波折射向高空,人在高空就会格外清晰地听到来自地面的声音,如果唐朝诗人曾坐在热气球里旅行,或许会给我们留下“晌午钟声到云霄”的诗句。也正是由于大部分声波折射向高空,所以白天的声音一般很难听到中午的钟声,不会有感而发了。

⑥奇妙的是,由于声音的折射和反射,白天在适当的地方,还会出现静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人们就发现了奇怪的现象:一门大炮在不断发炮,当有人驱车从数百千米外的远方驶向大炮时,起初还能听到炮声隆隆,但距离大炮近一些的时候,有一段路程里却听不到炮声;再靠近一些,就又听到了炮声。究其原因,很远处听到的炮声是高空大气反射到地面的炮声,近一些的地方既没有高空大气反射的声波,又没有大炮直接传来的声波,所以就形成了静区。再靠近时,大炮的声波直接传来,人又可以听到了。当然这就是声音传播的奇妙之处了。

⑦“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句流传了一千多年的诗句,一语道出了声音喜欢向较凉爽的地方传播的科学事实,真实体现了文学的美感和科学的美妙。

(选自2011年第4期《大科技》,有改动)

1.文章开头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3分)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秋冬季节,夜间的地面和水面较冷,贴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也很低,在一定范围内,越高处的空气温度则越高。

 

3.⑥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4.阅读全文,说说为什么客船上的人一般只能听到夜晚的钟声,而很难听到中午的钟声。(3分)

 

 

答案:
1.引用诗句引出说明内容:声音的反射和折射(或声音的传播)(1分),增强文学情趣,增添阅读兴趣(1分);同时运用了设问句,引起注意,引发思考(1分) 2.不能去掉,“在一定范围内”表示限制(或范围)(1分),说明贴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低,而越高处的空气温度越高,是一个特定的范围。如果去掉,就变成了所有范围都是如此,与事实不符(1分),所以不能去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3.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1分),举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奇怪的炮声现象的例子(1分),具体说明“由于声音的折射和反射,白天在适当的地方,还会出现静区”这一现象,从而说明了“声音传播的奇妙”,增强说服力(1分)。 4.(1)夜深人静没有噪音;(2)秋冬季节,夜晚的声音局限在冷空气层中传播,很少会透出去到达高空,声音的能量损失就很少,声音的强度却没有多少衰减,所以夜晚客船上的人可以听到钟声;(3)而白天由于大部分声波折射向高空,所以在地面上一般很难听到中午的钟声。(每点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说明文开头引用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回答这类问题要抓住两点来回答就可以了。第一:引出下文要说明的内容。第二:增加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本文要说明的内容是声音的传播。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这一知识点,这是说明文必考的考点,回答这类型的问题首先要表态,回答能或不能;然后再定性,如:“比较、几乎”表程度,“大约、左右、可能”表估计等等;最后再写结论,若删去原来的意思就变成……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按步骤答题的分率会比较高。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作用,这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不难判断这一段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可用举例子的作用回答问题,即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此处举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奇怪的炮声现象的例子,具体说明“由于声音的折射和反射,白天在适当的地方,还会出现静区”这一现象,从而说明了“声音传播的奇妙”,增强说服力。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联系上下文,在2、3、4、5段落中找关键性语句,注意总结即能得出答案。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4分)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之室焉。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逄逄然鼓音。背有石如床,可坐,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下视深溪,水声泠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薪采者负薪行歌,缕缕不绝焉

昔白乐天自江州司马徙为忠州剌史,而元微之自通州将北还,乐天携其弟知退与微之会于夷陵,饮酒欢甚,留连不忍别去,因共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其后欧阳永叔暨黄鲁直二公皆以摈斥流离,相继而履其地,或为诗文以纪之。予自顾而嘻,谁摈斥予乎?谁使予之流离而至于此乎?

(选自刘大櫆《游三游洞记》)

注:①逄逄然:拟声词。②薪采者:樵夫。③白乐天:白居易,字乐天。④元微之:元稹,字微之。⑤知退:白行简,白居易的弟弟。⑥欧阳永叔:欧阳修,字永叔。⑦黄鲁直:黄庭坚,字鲁直。⑧摈斥:排斥,这里指贬谪。⑨嘻:笑。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折蛇行:                          (2) 乃记之而            

(3) 其下有                          (4) 而元微之自通州将北:         

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以:其境过清               洞此三人得名             

B为:全石以底               或诗文以纪之

C而:潭西南               谁使予之流离至于此乎                   

D于:泥掌故                 与微之会夷陵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

(2) 薪采者负薪行歌,缕缕不绝焉。

 

4.试分析本文表达的情感与《小石潭记》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6分)   

(甲)                               (乙)

雁门太守行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贺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男儿何不带吴钩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收取关山五十州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请君暂上凌烟阁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若个书生万户侯?①吴钩:刀名,刃弯。②关山五十州:指当时藩镇割据,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区。③凌烟阁: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为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魏征、虞世南等二十四位开国功臣建的一座楼阁。阁内绘有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皆出自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之手,意在让后人永远记住他们为唐王朝建立的不朽功勋。④若个:哪个。

1.请简析甲诗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压”字的妙处。(2分)

 

2.李贺,人称“奇才”“鬼才”,虽一生仕途失意,怀才不遇,但从这两首诗中依然可以看到他    的豪情。(2分)

3.甲诗以“色”绘诗,乙诗以“问”成诗,各具特色,请任选一诗简要分析。(提示:甲诗可结合“塞上燕脂凝夜紫”分析)(2分)

 

 


综合实践。(10分)    

【小题1】【名著长廊】

保尔走上前去。“公民,您为什么不干活?”

那男子用轻蔑的眼光,把保尔全身从上到下地打量了一番,反问道:“你是什么人?”

“我是工人。”

“那么,我和您没有什么话说。叫工长来,或是你们的……”

保尔翻眼看了看他,说道:“要是您不肯干,您就别干。只是车票没有我们的签字,您就别想上车。这是工地主任的命令。”

说完保尔又问那女子:“女公民,你也拒绝吗?”可是,他马上愣住了,因为站在他面前的竟是冬妮娅•杜曼诺娃!

以上选文出自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苏联作家               (1分);冬妮娅是保尔的初恋情人,选文写了保尔与冬妮娅在哪里意外相遇的情景?这次意外相遇,让保尔和冬妮娅彻底决裂,试分析他们决裂的原因。(3分)

 

1.【汉字方阵】

我们的汉字集形体、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它的独特魅力,是永远不可能改变、也是无可替代的。

——袁鹰《汉字的魅力》

中国的方块字汉字不仅是语言的表达方式,还以其独特的构造、深远的意境而特立独行,蕴涵着许多哲学思想。“值”,“人”要站得“直”,身价才高,告诉我们为人要正直;“臭”就因为“自”“大”了一点,所以臭名远扬,告诉我们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自满。请仿照这种解释,从下面汉字中任选一个,说说“汉字中的哲学”。(3分)

隘   舒   趣

 

2.2013年12月20日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北京语言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汉语盘点2013”,进行了揭晓,“房”当选国内年度字“争”当选国际年度字

房:温饱是民生之本,而房子,是中国人最实在的人生愿望。高居不下的房价意味着人的一生积蓄贬值到不如几间住房,意味着刚毕业的大学生成为房奴,“楼价如此虚高,引无数百姓竞折腰”。“房”字的当选,也是民众对于利好政策出台的期望。

争:当前国际社会的最大热点就是“争”,钓鱼岛争端、朝鲜核试验、美伊剑拔弩张……利益不同,争永远是国际热点。但是,争从来都不是争端的解决办法,如何和气、和平推动各类事端的解决,是重中之重。

也请你盘点你的2013,选一个汉字(“值”“臭”“”“”“”“”“争”除外)作为

你的“2013年度汉字”,并简述选择的理由。(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