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12分)
夜半钟声怎么到客船
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更深何处人吹笛,疑是孤吟寒水中”……这些优美的古诗句都描写了深夜从远处传来的声音,这些诗人为什么都写半夜钟声或乐声,却几乎没有人写正午的妙音呢?这正体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科学现象。
②声音在凉爽的夜晚传得尤其远。夜深人静没有噪音是一个原因,但却并非主要原因。
③光是一种波,声音也是一种波,光会反射和折射,声音同样会反射和折射。当声音发出后,如果在空气中向四面八方的传播速度相同,那么声音就会像膨胀的球一样向外传播,但是,不同位置空气的温度和密度是不同的,而且地面等固体还会反射声波。因此,地面附近的声音不可能像膨胀的球一样四处扩散。
④秋冬季节,夜间的地面和水面较冷,贴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也很低,在一定范围内,越高处的空气温度则越高。而声音的传播与空气的温度有关,空气温度越高,传播声音的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声音在从气温较低、传播速度较慢的气层进入气温较高、传播速度较快的气层时,不但会发生折射、反射,还会像光一样发生全反射。大气层中,温度不同的气层有很多,那么,声音向高处的传播就不断遇到阻碍(被反射和全反射)。于是,就像光很容易局限在玻璃光纤中传播一样,声音也很容易局限在冷空气层中传播,很少会透出去到达高空。声音的能量损失就很少,可以贴着地面或江面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声音的强度却没有多少衰减。于是,那悠扬的夜半钟声可以从山上传到客船,可以从此岸传到彼岸,其实在寒冷的天气里,如果湖面或江面结了冰,即使在比较喧闹的白天,人们也可以清晰听到平时听不到的彼岸的声音。
⑤声音在白天传播得特别高。白天地面接受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升高,而且越靠近地面,空气温度越高,那么贴地传播的声音速度会大于高空的。当地面附近发出声音时,向地面传播的声波会被地面向上反射,而向上传播的声波能大部分会通过折射进入高空。由于大部分声波折射向高空,人在高空就会格外清晰地听到来自地面的声音,如果唐朝诗人曾坐在热气球里旅行,或许会给我们留下“晌午钟声到云霄”的诗句。也正是由于大部分声波折射向高空,所以白天的声音一般很难听到中午的钟声,不会有感而发了。
⑥奇妙的是,由于声音的折射和反射,白天在适当的地方,还会出现静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人们就发现了奇怪的现象:一门大炮在不断发炮,当有人驱车从数百千米外的远方驶向大炮时,起初还能听到炮声隆隆,但距离大炮近一些的时候,有一段路程里却听不到炮声;再靠近一些,就又听到了炮声。究其原因,很远处听到的炮声是高空大气反射到地面的炮声,近一些的地方既没有高空大气反射的声波,又没有大炮直接传来的声波,所以就形成了静区。再靠近时,大炮的声波直接传来,人又可以听到了。当然这就是声音传播的奇妙之处了。
⑦“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句流传了一千多年的诗句,一语道出了声音喜欢向较凉爽的地方传播的科学事实,真实体现了文学的美感和科学的美妙。
(选自2011年第4期《大科技》,有改动)
1.文章开头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3分)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秋冬季节,夜间的地面和水面较冷,贴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也很低,在一定范围内,越高处的空气温度则越高。
3.第⑥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4.阅读全文,说说为什么客船上的人一般只能听到夜晚的钟声,而很难听到中午的钟声。(3分)
答案:
1.引用诗句引出说明内容:声音的反射和折射(或声音的传播)(1分),增强文学情趣,增添阅读兴趣(1分);同时运用了设问句,引起注意,引发思考(1分)
2.不能去掉,“在一定范围内”表示限制(或范围)(1分),说明贴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低,而越高处的空气温度越高,是一个特定的范围。如果去掉,就变成了所有范围都是如此,与事实不符(1分),所以不能去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3.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1分),举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奇怪的炮声现象的例子(1分),具体说明“由于声音的折射和反射,白天在适当的地方,还会出现静区”这一现象,从而说明了“声音传播的奇妙”,增强说服力(1分)。
4.(1)夜深人静没有噪音;(2)秋冬季节,夜晚的声音局限在冷空气层中传播,很少会透出去到达高空,声音的能量损失就很少,声音的强度却没有多少衰减,所以夜晚客船上的人可以听到钟声;(3)而白天由于大部分声波折射向高空,所以在地面上一般很难听到中午的钟声。(每点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说明文开头引用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回答这类问题要抓住两点来回答就可以了。第一:引出下文要说明的内容。第二:增加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本文要说明的内容是声音的传播。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这一知识点,这是说明文必考的考点,回答这类型的问题首先要表态,回答能或不能;然后再定性,如:“比较、几乎”表程度,“大约、左右、可能”表估计等等;最后再写结论,若删去原来的意思就变成……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按步骤答题的分率会比较高。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作用,这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不难判断这一段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可用举例子的作用回答问题,即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此处举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奇怪的炮声现象的例子,具体说明“由于声音的折射和反射,白天在适当的地方,还会出现静区”这一现象,从而说明了“声音传播的奇妙”,增强说服力。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联系上下文,在2、3、4、5段落中找关键性语句,注意总结即能得出答案。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