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工之侨①得良桐②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③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①工之侨:名字叫做侨的技艺工人。是虚构的人物。②良桐:上等桐木,即梧桐,青桐,木质理疏而坚,是制作古琴的好材料。桐,桐木,制古琴的材料。③古窾(kuǎn):古代的款式。窾,同"款",款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而鼓之  (       )       而埋诸土  (        )

抱以市  (       )       之以百金  (        )

2.下列选项中“之”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是(       )(2分)

A、献之太常     B、还之    C、稀世之珍也    D、工之侨闻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子。(2分)

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4.这则小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答案:
1.弦:琴弦。这里作动词用,装上弦。   匣:装在匣子里。适:到……去。易:换,交易。 2.C 3.(2分) 这个社会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一把琴吗?不是这样的啊!世上的事情没有不是这样的。 4.判定一个事物的好坏,应该从本质上去鉴定,而不是从外表来下结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要学会变通地适应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具备生存的条件。 【解析】 1. 试题分析:先疏通短文,了解内容,根据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再根据自己所学积累判断字词含义,注意词义的变化,比如本题中“弦”“匣”都做动词使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先根据文意了解句子的大意,辨析各个“之”的含义。C句中的“之”为助词“的”,其它都当代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莫不然”,最后疏通句子。本句中有三种语气:感叹、疑问、陈述,要翻译准确。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读懂故事,联系生活,从如何判断事物辨别是非这个角度来说其道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推荐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11分)

朱晖守信

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④,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⑤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②名称:名声,名望③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⑤赈赡:救济,周济

1.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语(4分)

(1)晖同县张堪有名称(       )      (2)乃晖臂曰  (       )      

(3)举手未敢  (       )            (4)子孙窃之   (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句:欲妻子托来生

A.属予作文记之     B.固怪之矣    C.扶苏数谏故     D.虫蚁为兽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晖闻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

                                                                             

                                                                             

4.结合文中朱晖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2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上。(15分)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浮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加划线词。(4分)

①以头地耳(   )  ②鹰击于殿上(   )  ③秦王色,长跪而之(  )(  )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3分)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2分)

与臣而将四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有书赶紧读》一文,完成下面题目。(11分)

有书赶紧读    黄以华

①曾有报纸说,阿根廷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不能等”的文学选集。说其“不能等”,是因为它是用特制墨水印刷,再用塑料袋密封。拆封后2至4个月,墨迹碰到阳光和空气后就开始逐渐消退,最后变成不着一墨的笔记本。出版商以此提醒读者:有书赶紧读!看了这个消息,我从心底敬佩出版商的良苦用心,也由此想到更多。

②古人说“书非借不能读”,只有借别人的书,有了还书期限的限制,有了外在的压力,才会有动力去读完一本书。如果是自己的书,什么时候都可以读,没有了压力,人便会变得懒散,读书也永远成了一个计划。由此想到出版“不能等”的书,仿佛也是给读者立了一个还书的期限,有点儿与“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相通了。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以此来劝诫人们读书要趁早,读书不能等,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④但是,在我看来,“不能等”的书也许还有更多含义。在现代生活中,一些人变得越来越浮躁,对读书失去兴趣。在他们眼里,读书或许只是升官发财、改变命运的敲门砖,一旦功成名就,敲门砖就该扔掉了。还有的人浮光掠影,只是满足于在网上浅阅读,搜集奇闻逸事,不愿意也静不下心来,实实在在读本书。在这种情况下,一本“不能等”的书,对他们来说又是一种善意的规劝:读书拖不得,好东西是不等人的,要是不及时抓住,过了这村,就没有这店了。

⑤如果阿根廷这家出版商策划图书时有这种用意,那简直有种与读者心理博弈的味道了。尽管如此,这种良苦用心只可理解,却不值得效仿。毕竟图书是传承文明的工具,大家都去出版“不能等”的图书,这个工具就有可能丢失,如果是这样,损失就太大了。

⑥与“不能等”的图书相关,我想到更为多样的一些方式,比如《人民日报》曾介绍过河南固始县采取定期个人述学、群众评学和组织考学的方法,解决干部不爱学、不真学和不善学的问题——形式虽有不同,用意却有相通之处,都在劝人向学,劝人读书。只是外因毕竟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要想真正读点书,学点知识,关键还在于人自身。思想问题解决了,时间便像海绵里的水,挤也挤不尽。

⑦不读书的民族没有希望,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都抓紧时间读书。(选文有删改)

1.选文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文章开头从“阿根廷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不能等’的文学选集”的故事写起,有什么好处?(3分)

                                                                               

                                                                             

3.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文末提到“不读书的民族没有希望”,这句话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请你结合选文谈谈应该怎样做?(不少于30字)(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