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梧桐摇落故园秋》一文的节选,回答问题,共17分。

  ①记忆总是泛黄的,就像秋桐的叶,一片片地与季节、岁华和情怀同在风中摇落。我对于旧居的记忆总与巷口的几株梧桐牵扯在一起,挥之不去拂而又来,时间愈长,那几株老桐愈清晰地成了家的意象。

  ②小巷在古城的东隅,巷口植着梧桐树,秋风起时,黄叶越过围墙落在我家的庭院。学校在巷尾,从家里走去不过十分钟的路,就在这条巷子里走过了我的童年和少年。巷的中间是一座名园,整条巷子呈回字型绕在它的周围,那是我孩提时常去的地方。园林的管理员与我外公熟,对我向来是不收门票的,甚至有时带几个小朋友同去也无妨。园中的人文碑刻亭台楼阁对于孩子是毫无吸引力的,感兴趣的只是池中的红鲤,后院的假山和一步跨得过的石桥。听大人说,曾经有个画师在园中豢养过一头猛虎,唤作“虎儿”,月黑风高之时,园中仍依稀可闻虎啸之声。我听了不禁有些悚然。事隔多年,我对园中草木建筑犹能不差分毫地画出,只是偶尔买了票进去,留意更多的却是郑燮的联对,还有何绍基的字了。外公每天清晨都要去园中喝茶,茶具茶叶是自带的,老茶客也就那么几个。临出门时,外婆拣两个青橄榄,用菜刀背在砧板上拍几下,放在外公杯中。即便是寻常的粗茶,冲泡出来清香四溢,甜甜的,涩涩的。

  ③银黄色的月光,透过浓绿桐叶的隙缝泻在院子里。一个孩子躺在竹榻上数着天上的星星,说着和星星一样多的傻话,他的外婆坐在身边慈爱地望着他,轻轻的挥着蒲扇,怕孩子热了,怕他给蚊子叮着……孩子央着外婆讲故事,那是个老得掉了牙的故事,不知讲了多少遍了,外婆笑吟吟地依了,娓娓地讲着,孩子静静地听着,可总是快讲到故事的结局,他已甜甜地进入了梦乡,睡得那么安详。这时只有风儿徐徐地吹,梧桐的叶子沙沙地应着……孩子渐渐地长大了,再也不央着外婆讲故事,故事的结局他不再关心。外婆也老了,走不动了,精神好时请人搬个藤椅坐在巷口等着孙儿回家。深秋的梧桐开始落叶了,枯叶乏力地随风飘零,落在了外婆的旧藤椅上。

  ④出了小巷往南数步便是南园,菜畦蛙鸣豆棚瓜架,又是另一番田园景象了,这是孩子们亲近自然的所在。一帮顽童在南园上捉蟋蟀、捕蝌蚪、抓青蛙……然后将“猎物"投入邻桌小女生的书包里,一睹芳容失色尖声厉叫而后快。欢乐无忧的童年一去不返,现在回想起来只觉得好笑,那帮恶作剧的家伙有的竞也已为人父。不过,那时的孩子似乎都带几分少年老成,也许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吧。南园玩累了,几个知心的便坐在巷口的梧桐树下,大言不惭指点江山,似乎个个天将降大任于其肩。如今岁月的尘埃落定,同学相聚,谈起梧桐树下的少年意气往往一笑而泯,笑得有些无奈,有些羞愧,又多了几许世故。然而,泯却的情怀却是最可贵的。等到我们老时,巷口的梧桐树下可能又会聚起几个闲话秋月春风的白头人。人生或许就是如此。

  ⑤是的,巷口梧桐依旧,而巷里的人呢?老宅已经拆迁了,那座园林也已改换门庭,正门修葺一新,每天送往迎来。黑漆漆的后门则紧紧地闭着,多年以前,这曾是园的入口,我怔怔地望着它……,突然,那门嘎吱一声打开了,外公、少年的我,还有那些小伙伴们走了进去,脸上挂着灿烂的微笑,外公喃喃地说,梧桐树好,梧桐令人清爽,不像桂花树香气太媚太俗,多闻了会得病的……一片桐叶落了下来,扣在了门环上,我蓦地惊醒。又是一个秋天。

1.第①段中写“时间愈长,那几株老桐愈清晰地成了家的意象”。为什么梧桐会成为家的意象?  (3分)

2.故园常和童年联系在一起,通读全文,找一找文中写了哪些童年旧事,用概括的语言写出其中的三件。(3分)

3.文中“银黄色的月光,透过浓绿桐叶的隙缝泻在院子里”一句的“泻”字用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3分)

4.文中划线的三句话对揭示主题和展开内容有什么作用?(4分)

5.文章多处用到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一例,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因为我对旧居的记忆总是与巷口的几株梧桐牵扯在一起,挥之不去拂而又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回想起故园自然就想起梧桐。 2.小时候在家附近的名园玩耍;在梧桐树下听外婆讲故事;在南园的天地里和自然亲近;梧桐树下与知己谈论(写出其中三条即可) 3. 赋予静态的月光以动态的感觉,形象的写出了月光洒满院落的情景,渲染出一篇安宁祥和的气氛。 4.这三句话是文章的抒情线索,把文章内容组织起来;把梧桐当成家园的象征,叶落叶飘都象征这人物、世事的变迁,表达出故园之思。 5.物是人非,作者感慨万千,恍惚间仿佛看到昔日的情景,表达出作者惆怅的心情。 【解析】 1. 试题分析:从梧桐与家的关系以及给作者深刻的记忆来理解这个问题。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了解故事内容,分析情节结构。根据表中已提供的信息,在文中找到相关的文字内容,注意时间性的词语,以人物的行为活动为中心加以概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赏析句子,一要指出句子主要说了什么,二要提出句子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好在哪里,有时还要抓住关键字词分析句子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表达了什么情感。本句是景物描写,从“以动写静”的方法来分析此句描写句的特点,说明其表达的意境。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三句都是景物描写,都与梧桐树有关,从关联全文内容和表达作者对故园的怀念这个些方面来分析理解。 考点: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可以从故园往日与现在的情景对比来举例,比如最后一段“是的,巷口梧桐依旧,而巷里的人呢?老宅已经拆迁了,那座园林也已改换门庭,正门修葺一新,每天送往迎来”,体会作者对失去了温馨的故园怅然之情。 考点:概括作品抒发的感情。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问题。(共8分)

小的决定大的

①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没有一个是经国大计,却为任何一个当政者所不能忽视。一场疯牛病,几乎颠覆了英伦三岛。

②中国古典文学巨著以大开大合的情节见长,但感人肺腑,让人记下的却是“石卵化猴”“桃园结义”,以及“玉在匣中”,“钗在奁内”这些生动的细节。

③几乎所有动植物繁衍的种子,都是核儿,很小很小的。风可以刮着走,鸟儿可以用嘴衔,被人不经心就可以忽略甚至丢弃的,却负载着生物自然的最伟大传承。

④任何庞然大物,都不能忽略小,只有小,才是最具繁衍力的。

⑤近代尽人皆知的重大发明、发现,从苹果落地发现地心引力,到开水冒气引发的蒸汽机的利用,无不是由偶发思端的小事影响整个世界的。

⑥一位生活在硅谷世界的人告诉我,微电子技术的诞生和发展,是从最初集成电路只包含几个几十个元器件,发展到一个小小硅片上可以制作出几十万个上百万个元件,形成微型电子电路的。正是这个微型电子电路,带来当今世界飓风般的各种生产方式大规模乃至超大规模变化。

⑦可见,未来最终改变我们这个世界、影响人们生活的,不在宇宙,乃在毫微。

⑧张艺谋初入社会,在生活的最底层当弹棉花的辅助工。那时候仅仅为了调节生活,他买了台照相机,怎么也没想到就是这台小小的照相机,后来竟在他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时派上用场。从此,陕西少了一个苦力,中国多了一个让世界刮目相看的电影导演。美国的麦当劳,就是从吸引小孩,改变幼年的饮食入手,从小让你喜欢我这种快餐方式,然后到你上学长大,多少年,仍然光顾我。这是真正做不起眼的大买卖!

⑨由此观之,小事还能致走向。

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中国至圣老子说的话,值得我铭记一生。想行千里吗?想成大树吗?那么,从脚下开始,从毫末做起。

(选自《经典阅读集萃》,有删改 )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的?(3分)

2.文章第⑩段引用的老子的话属于什么论据?有什么作用?(3分)

3.文章第⑥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2分)

 


阅读《故乡》片段,回答问题,共7分。

①哦,我记得了。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但这大约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着一毫感化,所以竟完全忘却了。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冷笑说:“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②“那有这事......我......”我惶恐着,站起来说。

③“那么,我对你说。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

④“我并没有阔哩。我须卖了这些,再去......”

⑤“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⑥我知道无话可说了,便闭了口,默默的站着。

⑦“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1.第一段中加点的 “冷笑”一词写出了杨二嫂当时的心态,下面一句话也写了人物的“冷笑”,请比较这两处“冷笑”所表现人物心态的不同?(2分)

“嗤!”先生冷笑着,“你们不粜,人家就饿死了么?各处地方多的是洋米、洋面,头几批还没有吃完,外洋大轮船又有几批运来了。”(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2.“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的细节描写很精彩,请联系课文简要分析其精彩所在。(2分)

3.“我知道无话可说了,便闭了口,默默的站着。”我为什么会无话可说?请展开联想,用第一人称把“我”当时的心里活动描述出来。(不超过30字)(3分)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共12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或意义相同?(2分)

A.急湍箭         B.猛浪

貌若戚者              岂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C.奇山水         D.流飘荡

渔人甚之              无致书以观

2.下列加点的“者”字与“鸢飞戾天,望峰息心”中加点的“者”字意思和用法不相同一项是哪一项?(2分)

A.而戍死固十六七(《陈涉世家》)    B.后遂无问津    (《桃花源记》)

C.似与游相乐。(《小石潭记》)        D.陈胜,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3.上文划线句子都写了猿猴的叫声,下面的句子也是写“猿”的,请分析它们在文中各自起什么作用?(2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渔者歌谣)

4.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一文中写了在看小石潭幽美景色之后的一种“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心境。请思考,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各有什么不同?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