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20分)

白天打扫,夜里祈祷

朱成玉

①祖母走后,所有的光亮都减了一半。

②从此,我总是喜欢躲在黑暗里哭泣。父亲摩挲着我的头,让我不要太过悲伤。白天,他为我拉开窗帘,让阳光赶跑暗;夜里,他为我打开灯,让灯光吃掉黑。

③“为奶奶祈祷吧。”父亲说,“用你的祷告为她铺一条平坦的通往天堂的路。”

④祖母是个勤快而干净的人。她很少闲下来,一天之中,手里大部分时间都拿着扫把,或是拿着一块抹布,把屋子里拾掇得窗明几亮。小时候,总是突发奇想:扫地的扫把会累吗?擦玻璃的抹布会疼吗?小孩子的心思就是怪,不心疼祖母,却心疼一只扫把,一块抹布,甚至天上的一朵云。“奶奶,我把那朵云摘下来,给你当抹布好不好。”那是孩提时自以为是的笑话,祖母却不笑,她说,“要把它留在天上,不然天空该脏了。”

祖母的命运,就像一只无底的杯子,从来没有填满过一次。⑥在那个年代,祖母被冠以“扫把星”的名号,“扫把星”都是“克夫”的,嫁给祖父之前,她已经接连“克死”了两任丈夫,且都没来得及留下后代。而最后,祖父也没能逃脱被她“克死”的命运,婚后便被征兵去了前线打仗并死在了战场。所幸祖母给爷爷留下了唯一的后人,也就是我的父亲。

⑦打此之后,祖母也开始怀疑自己的命运。难不成自己真的是“扫把星”吗?她似乎认了自己“克夫”的命,再没有改嫁,专心养育我的父亲。她靠给别人洗衣服、糊纸盒维持生计,甚至去捡垃圾、当乞丐,直到把父亲养大成人。父亲一寸寸地长起来,祖母便一寸寸地矮下去,直到生命的消亡。

⑧父亲说,日子再苦,他看到自己母亲的脸上,也总是闪着愉快的光。

⑨祖母的苦,就像她衣服上的补丁,一块接着一块。可是祖母衣服上的补丁,却并不难看,相反,让人喜爱。她能将补丁缝补得如艺术品一般,让衣服上的一个个漏洞转眼间变成了一朵朵莲。我想,她对待衣服上的“洞”,一如对待自己的伤口吧,那些揪住她不放的苦,咬着她,让她千疮百孔,可是她懂得用一个个坚强的笑脸去缝补它们

⑩祖母一生都在不停地打扫,我想,那是她在努力打扫时光里的苦楚,擦拭命运里的阴霾吧,使一个个日子变得明亮而欢快。

⑪祖母走的时候,背驼得几乎快挨着地面了,她在无限接近大地。这个不肯在命运面前下跪的人啊,一个躲闪不及就埋入了荒丘。

⑫在祖母的墓前,我们放了一只扫把。我们每次来,都会把她的墓地打扫得干干净净,我们知道,祖母的一生,与灰尘为敌。因为她是一个扫把,是地面的云。

⑬而云,是天空的扫把。

⑭祖母走后,母亲接替了祖母的活计,母亲打心眼里一直看不惯祖母的“洁癖”,可是现如今,她的身上却越来越多地有了祖母的影子。经常映入我眼帘的影像是,母亲如一个奴仆,跪在地板上,擦拭着一地的碎语流光。母亲继承了祖母的干净利落,使得家里的物什总是闪着亮晶晶的光。我知道,那光里,亦有祖母的灵魂。这两个伟大的女人,正在将干净温暖的日子一脉相传。

⑮如果有人好奇地问我,你为何如此快乐,你过着怎样的生活?我想我会怀着幸福的心告诉他:白天打扫,夜里祈祷。

⑯白天可以仰望云朵,夜里可以看到月亮,这就是最简单的幸福了。云的使命,是让天空变得干净。月亮的使命,是让人间变得柔软。

⑰“白天打扫,夜里祈祷,那岂不是修女一般的生活?”好奇的人不置可否。

⑱我说是的,这修女一样的生活,看似枯燥无味,却在使这个世界变得洁白、纯净。白天因打扫而干净,夜晚因祈祷而温暖。

⑲现在,想念祖母的时候,我就会抬头望天,看那一朵朵云。祖母在天上,肯定改不了爱干净的癖性,她肯定变成了一朵云,去做名副其实的“扫把星”了吧,她在天上忙着打扫,让天空一尘不染,甚至不留下鸟儿飞过的痕迹。

⑳的确,祖母有必要留在天上,不然,天空该脏了。(选自《散文》2013年第9期,有删节。)

1.阅读全文,说说题目“白天打扫,夜里祈祷”该如何理解。(4分)

2.文章主要写祖母,但第⑭段却写到了母亲,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4分)

3.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祖母走后,所有的光亮都减了一半。

(2)可是她懂得用一个个坚强的笑脸去缝补它们

4.品味文中划线句子,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

祖母的命运,就像一只无底的杯子,从来没有填满过一次。

5.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请联系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要求至少分析到祖母两点核心的性格特点)(4分)

 

答案:
1.“白天打扫”指祖母喜爱干净,一生勤于打扫(1分);也指祖母在坎坷的命运面前不屈服,依然井井有条地生活着(1分)。“夜里祈祷”指“我”为逝去的祖母祷告以寄托哀思(1分);也指“我”借怀念祖母来回忆和品味生活的美好和温暖(1分)。 2.⑭段写了祖母去世后,母亲也变得勤于打扫,使家变得干净、温暖(1分);表现了母亲对祖母性格的传承(或祖母对家人的影响之深)(1分);侧面展现(或衬托)出祖母美好的品质(1分,美好品质具体可以不答出来);表达了对祖母深深的缅怀(1分)。 3.(1)指生活的希望与美好的寄托。(意合即可,2分)(2)指消解和弥合命运带给她的苦痛和伤害。(意合即可,2分) 4.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祖母的命运比作无底的杯子,形象生动地(1分)写出了祖母命运多舛,(1分)表达了对祖母屡遭厄运的怜惜、心痛。(1分) 5.要点:①坚韧顽强,不向命运低头;②乐观;③勤劳……(每点概括1分,分析1分,答到两点即可,其它合理答案亦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熟悉文章内容,然后结合内容第④段可以理解“白天打扫”的表面意思,结合⑥--⑩段可以知道祖母的打扫还指其面对苦难生活表现出来的乐观态度。“夜里祈祷”指我对祖母的思念,也是对那段美好生活的怀念。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体会段落的含义,文章写母亲,由句子“正在将干净温暖的日子一脉相传”看出祖母对家人的影响之深,也衬托祖母的品质,表达思念之情。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所有的光亮”结合下文可以知道是指祖母在世时的幸福美好生活。“缝补它们”,“他们”指揪住她不放的苦,“缝补”就是用坚强去消解和弥合这些苦。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先分析其运用的修辞手法,再结合具体内容领会其表达效果和情感蕴含,这是一个比喻句,把祖母的命运比作无底的杯子,是对祖母命运的形象比喻,表达了对祖母的痛惜之情。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先要概括祖母的形象,然后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从“祖母一生都在不停地打扫”看出祖母的勤劳;从“日子再苦,他看到自己母亲的脸上,也总是闪着愉快的光”看出祖母的坚强,不向命运低头。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面题目(16分)

辩证看压力

邵景均

①人生在世,大都喜欢活得自由自在,恐怕极少有人愿意为他人所逼、受环境所迫。但是,外界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一般来说不受人的主观意愿支配,具有某种必然性。换个角度,用发展的、辩证的观点看,外界压力也有可能是人们获得发展与成就的机遇和先导,并不一定都是坏事。

②从历史上看,生存压力带给人类发展进步。在恶劣环境下,有巢氏“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在病痛之下,燧人氏“钻燧取火以化腥臊”;在饥饿之下,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作”。可见,外在压力迫使人类学会了盖房子、煮食物、种粮食。人类社会能有今天这样发达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与人类克服外来压力的奋斗过程相关。

③对于做学问来说,压力之下能产生出重大成就。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有很多。史载:“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曹植的七步诗,更是在以死相逼的巨大压力下产生的。曹植富于才学,受其父曹操赏识,然而却遭其兄曹丕忌恨。曹丕称帝后,一日召曹植,命他于七步之内成一诗,否则处死。曹植于悲愤之下,写成了著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面对生死而成就的诗,不但保住了曹植的性命,也为中国文坛留下一篇千古佳作。

④毋庸讳言,如果没有外界的种种压力,许多人生活的基本轨迹就是循规蹈矩、安于现状,而不是改变现状、推陈出新。铁人王进喜当年说过:“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有了压力,就有了革命、创造、发明与发愤的动力,就有了创作和改变的愿望与毅力。压力能够使人明确前进的方向。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压力能够让人生发出超常的毅力。被动和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使人更能坚强不屈,表现出坚韧的美德。因此,压力能够激发出人们平常难以显现的智慧和创造力。

⑤不同的人面对压力会有不同的态度,当然结果也就大不相同。同样面对苦难和不幸,有的奋力抗争,成了强者、智者、英雄;有的则被压垮,成了乞丐、懦夫、失败者。如同巴尔扎克所说“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面对压力,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抓住机遇,有效应对,使压力变动力,从而激发出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潜力。

                                    (《人民日报》2008年4月8日第7版)

1.通读全文后,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

2.细读第④段,请找出本段的分论点。(3分)

3.文章第①段划线的句子起什么作用?(3分)

4.第五段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运用这种方法的好处。(4分)

5.谈谈你对第四段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24分)

母 爱 的 硬 度

叶浅韵

①关于母亲的很多故事,我都是从祖母的口中慢慢得知的。长大以后,我甚至忘记了母亲怀抱的味道,回避和拒绝她任何形式的亲近和主动示好,似乎只有和她对抗着、沉默着、屈从着才是我与母亲之间最恰当的距离。

②母亲很勤快。她种的菜总是比别人家的高出半指,她养的猪总是比别人家的膘肥体壮,她织的衣服总是比别人家的光鲜亮丽。她用一双灵巧的手织出波浪花纹的紫色毛衣,如今我都还记忆犹新。

③母亲除了种菜还大搞养殖,圈里养着十多头猪,猪菜的事情分配给她的孩子们,柴火的事情她亲自带领孩子们去山上,在她锋利的斧头下,不一会儿功夫就能满载而归。我总是不能忘记我们以弱小的肩膀背起不堪重负的担子,行走在山路上的情景,母亲巴不得一次就把山背到家里。每当我发出怨言与抗议,母亲就会骂我偷懒,并立刻举出我的小伙伴们谁比我小但背得比我还多的例子。

④在母亲的辛劳付出之下,一个家过得红红火火,这让她在家里的地位显得至高无上。

⑤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是从来不肯松懈的,总是严厉地要求她的每一个孩子。常常是我们在外犯了错回来,劈头就会挨一顿棍棒,等父亲回来也许还会第二次挨打。我们家的正门背后竖着一根根细细的棍子,那是她的家法。它们侵略过母亲每一个孩子的身体,一棍棍抽下去,先是白白的一道道的痕迹,后已分不清痕迹间的距离。她永远奉行“棍棒下出孝子”的理念,遵行“小树不剪不成材”的成长规律。

⑥母亲给我的爱总是很坚硬,她除了不断的要求与责备,就是严厉。她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六岁就被送去五里外的学校接受启蒙教育。她喜欢关心考试的结果。每一次我考得九十分以上,她总是要怀疑我是抄袭别人的,即使那已经是全班最高分。如果偶然考低了,她定会拉着我脏脏的小手,指着我破了的脚尖,责骂我是个贪玩的孩子。

母亲高高地扬着家法,训斥我、恐吓我说:丫头,你念不好书,就甭想吃饭,甭想整天疯跑,将来我就把你嫁到大山深处去。那时候的我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惶恐。见祖母一把将我拉进怀里,母亲不高兴地说这孩子要是将来不成气候定是祖母的责任。扔下些伤祖母的话,她一溜烟又到她的地里去侍弄她的白菜黄瓜们了,我想它们看到母亲的温情定是比我们多多了。祖母总是一边抚慰我一边给我讲“一只羊过河十只羊过河”的道理,鼓励我做好领头羊,给弟弟妹妹们作出好榜样。

⑧母亲的四个孩子一个个变成凤凰飞到了梧桐树上,她暴力的教育模式迅速在周围的村庄里推广开来。这时候的母亲再没有举起过手中的棍棒,说话的声音也日渐温柔,甚至偶尔会当面表扬下我,我在不知所措间眼里装满了泪水,我知道那是一种久违的情愫涌动而出。

⑨我一直不敢把对母亲心底的这种敬畏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哪怕是在文字里。从小到大的作文里,一次也没有过关于母爱的记载。对于我的母亲我是羞愧的。我安然地享受着她的付出,习惯地接过她的给予。总是不敢离她的怀抱很近,怕她坚硬的壳刺伤了我的身体。于是,我与母亲就习惯了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对峙着,直到我有了孩子。

⑩回忆是一场温暖的绽放,多年以后,我才明白正是母亲有硬度的爱,抚平了我内心所有的脆弱,给了我足够的坚强。(本文略有改动)

1.整体感知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母爱的硬度”体现在哪些事上。(4分)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她种的菜总是比别人家的高出半指,她养的猪总是比别人家的膘肥体壮,她织的衣服总是比别人家的光鲜亮丽。”

3.选文第⑦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 有什么作用 ? (4分)

4.结合文意,请理解第⑨段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总是不敢离她的怀抱很近,怕她坚硬的壳刺伤了我的身体。”

5.结合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有什么好处 ? (4分)

6.读完本文,你是否赞同文中母亲的教育方法,并说明理由。(4分)